關於朱元璋的祖籍問題,朱元璋的祖籍是?

2022-01-11 10:31:41 字數 4611 閱讀 6781

1樓:眾魔之皇

您記錯了,朱元璋是淮右布衣是沒有錯誤的,但是說他是「淮西黨」就不對了。他原本是草民出身,深知他人力量的可貴。所以他利用了淮西黨的能力當上了皇帝,僅僅是利用,而不是真的是。

2樓:志存天地間

這裡面摻雜著明朝時期的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政治問題,明太祖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出生在安徽濠州的鳳陽,自身是個貧農是依靠自己的膽識和決心加上徐達,常遇春等人的輔佐才一統江山,所以我認為朱元璋之所以說自己是「淮西黨」是因為朱元璋忌憚這些人,他們的權利和功績太大,如果自己不與這些人關係密切的話可能會對自己的皇位有影響,所以必須籠絡住他們。

朱元璋的祖籍是?

3樓:筱鴨電影

朱元璋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也就是現在的安徽鳳陽。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2023年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2023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今江蘇南京)。2023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口號,舉兵北伐。

2023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蒙古貴族北逃,後晉割讓的幽雲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2023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擴充套件資料:

明初雖然定都南京,但是明太祖對此卻不是很滿意,他認為南京雖然擁有長江天險,龍蟠虎踞,但是在地理位置上卻偏向了東南,因此不利於對中原及北方地區的控制。

明朝初年,關於這件事群臣還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應該定都汴梁,因為汴梁不僅是北宋的都城,而且位置居中,便於「四方朝貢」,也有人提出以元大都為京師,因為元大都內有完整的宮室及各部院辦公場所,所以以此為都,能夠節省不少民力。

雖然眾臣提出了很多看法,但是在朱元璋自己心中,早已經有了建都的最佳地點,那就是他的老家鳳陽,之前又叫濠州。

洪武二年(2023年),朱元璋正式下詔以臨濠(吳元年由濠州改為臨濠)為中都,並且改臨濠府為中立府,寓意「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

朱元璋為了說服群臣,他還引經據典,這也是中國古人常用的手法,每當遇到困境時,都喜歡向前追溯,尋求依據。當然,朱元璋也是這樣做的。

他說堯、舜、禹雖然沒有在同一個地方建都,但是他們有一個相同點,即都是以各自的家鄉為都。既然古之聖君都這樣做,那麼他朱元璋以他的老家臨濠為都也是無可厚非的。

由於興建中都鳳陽的工程規模巨集大,因此還特意設了一個行工部專管建都之事,由李善長、湯和等人負責。

到洪武六年,中都皇城建成,然而在皇城之外,還有宮城、京城等等,中都的營建可以說的上是相當緩慢。

朱元璋為此也多次下詔催促營建速度,甚至還親自中都巡視修建情況。洪武八年,朱元璋再次視察中都鳳陽後,卻突然下令,停止興建工程。

主要是當年在中都發生了「厭鎮法」事件,給朱元璋震動很大,從而迫使他不得不停止工程。所謂厭鎮法是古代的一種巫術,主要用來詛咒自己憎恨的人和事。

朱元璋突然明白了此事的嚴重性,元朝的覆滅就在於徭役賦稅過重,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才起來造反,如果繼續徵發百姓修建新都,很可能會出現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局面,從而危及明朝統治。所以他及時叫停中都興建工程。

4樓:圓明園王

朱元璋祖籍江蘇沛縣,後遷居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世代務農。」(《鳳陽古今》夏玉潤、吳庭美著)

朱元璋祖籍為江蘇沛縣,祖、父後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定居。因其出生時,其父母年齡相加有八十八歲,故原名朱重八,後改名為朱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

朱元璋幼時曾為地主放牛。

5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草澤群英紛紛揭竿而起。朱元璋在風雲際會中力挫群雄,逐鹿中原,終於一統天下,建立大明江山。從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一躍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立即在他的家鄉安徽鳳陽建造皇城,規模樣式仿照南京,將鳳陽作為陪都,號稱中都,甚至有一段時間還考慮過遷都鳳陽。鳳陽朱氏,從此也成為天下第一尊顯的「國姓」家族,雖歷經動亂仍繁衍不息。

幾百年來,人們一談起朱元璋,便知道他是安徽鳳陽人。

但是,近年來一些學者考證史籍後認為, 嚴格說來,朱元璋的祖籍並非鳳陽,《明史.太祖本紀》稱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明實錄》、《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有類似記載。

《明史》的記載寥寥數語,並沒有記載朱元璋的確切出生地,有人認為,朱元璋很可能出生於泗州,依據出自於明萬曆11年編寫的《帝鄉紀略》,這套志書是專門研究明祖陵的史料,對明皇帝家鄉的記載較為詳細。主要記載明祖陵的情況,總共有13卷,是上世紀80年代北京圖書館的一批專家在香港書市上的一個地攤上面發現的。

泗州即今天的江蘇盱眙,城市不大但環境幽靜又處在交通要衝,近年來盱眙邊上的洪澤湖水位下降,被湖水淹沒300多年的明祖陵和被譽為「東方龐貝城」的水下泗州古城相繼出水,經過挖掘修復,他的高祖、曾祖和祖父三代的陵墓恢復了氣勢雄偉的規模,也映證了泗州是朱元璋的家鄉,據記載,盱眙的「風水」成為朱元璋「肇基帝運」「鍾祥孕秀」的聖地,洪武18年(公元2023年)朱元璋命懿文皇太子朱標率文武群臣到盱眙,選定楊家墩修建祖陵。一方面寄託對先祖的哀思,同時也向天下詔告,達到他「承天命,治國家」,鞏固大明王朝的目的。

從泗州再向上推溯,明朝皇族朱氏的發源地能追溯到金陵句容朱家巷。朱家巷位於句容城西,距今江寧區的土橋鎮不足十公里。據記載,朱元璋第五代祖朱仲八是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世代務農,家境貧困,他娶陳氏,生三個兒子:

六二、十二、百六。其中,第三子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大概是從朱百六開始,從句容遷往泗州,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他被追尊為玄皇帝,廟號德祖。朱百六夫人胡氏,後被追為皇后,她生了兩個男孩:

四五、四九。其中,次子朱四九是朱元的曾祖父,被追尊為恆皇帝,廟號懿祖。朱四九夫人侯氏,追尊為皇后,她生了四個兒子;初

一、初二、初

五、初十。其中,長子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被追尊為裕皇帝,廟號熙祖。朱元璋當和尚時,曾特地從鳳陽雲遊至朱家巷,與自己的本家「同序長幼之節」。

後來他當上皇帝后,曾命兩個臣子負責在朱家巷邊開過一條河,將它與秦淮河相通,他還派專人在那裡找過祖墳的「龍脈」,並因此免去當地百姓的勞役。又立石追封祖先於句容,此石就是著名的「朱氏功德之碑」。在朱元璋親自撰寫的《朱氏世德碑記》中說:

「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有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桑。」可見,明朝皇族原本是金陵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縣)朱家巷通德鄉的一個農民家族。

也有人認為,朱元璋的祖籍再往上追溯是江蘇沛縣,朱元璋與漢高祖劉邦應該是同鄉,當年朱元璋起事時也曾以劉邦老鄉為榮。沛縣因此有「千古龍飛地,兩代帝王鄉」之美稱,在今天的沛縣縣文化館的西面隔路相望有一座泗水亭公園,進門回首,大門內側飛簷下題「千古龍飛地」五個大字,這也是古沛的別稱。沛縣在民間中一直以「明先世家」享譽神州。

朱元璋的祖籍在江蘇沛縣,後遷句容。到他祖父、父親時又幾經遷徒,最後才定居安徽鳳陽。

還有一種說法,說朱元璋做皇帝之前父母曾經居住在貴州,他登基後,曾派大將傅有德,沐英赴黔,名為戍邊,暗中探訪朱家故地, 當年劉伯溫面對還是一片洪荒之地的貴州說出: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

其中蘊含深意。但是史書對這些說法無明確記載,僅僅只是推斷,不能作信史看待。

那麼,作為明皇族朱氏的祖先是從何時何地遷移到句容的呢?為什麼在正史上都沒有詳細記載呢?

由於句容朱氏只是一個種地耕田、栽桑織布的農民家族,祖上並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光榮歷史。再加上族人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宗族的歷史也就不甚重視和了解。當年朱元璋奪取天下後,也像歷史上所有建功立業者一樣,曾經派人四處查訪家族**,以修族譜,向天下顯示自己也有一個顯赫高貴的血統,但是事與願違,查來查去,令他非常失望。

這位農民出身的皇帝曾一度想認宋代大聖人朱熹做祖先。有大臣勸阻他說,陛下擁有天下四海,已經至尊無上,又何必還要硬去認一位地位比自己遜色的朱熹來做祖先呢?

不過,朱元璋想認朱熹為祖,也並非全是空穴來風,他雖不是朱熹的後代,但句容朱氏卻確確實實與朱熹的紫陽朱氏有關係。朱元璋的想法,可能依據族中某些傳說。有學者據茶院府君第30世孫明朝南京御史朱吾弼所撰《(豐城)社山朱氏世考》記載認為,金陵句容朱氏確源出朱熹所在的婺源茶院朱氏,作為明皇族前身的江蘇句容縣朱家巷朱氏,與朱熹同屬婺源朱氏一宗,共祖茶院第三代朱昭元;句容朱家巷朱氏始祖朱惟節,是朱熹第六代祖朱惟甫之弟,大約在北宋早期自今江西婺源東遷至今江蘇句容縣,定居北街巷,後改名為朱家巷。

句容朱氏在兩宋時的情況,由於史書缺載,譜牒也語焉不詳,現在已很難考證。但是從現在所瞭解的資料來看,儘管當年句容朱氏族姓繁衍迅速,人口興旺,宗族規模比較大,所以才會形成朱家巷這個地名。但就其宗族勢力、社會地位而言。

句容朱氏還只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以耕耘為生的平凡宗族,終宋一代三百來年,它從未產生過什麼著名的人物,無論是達官顯宦,還是學者名儒,全族中甚至沒有一個人中過進士或者舉人。在宗族中似乎也沒有發生過值得記載的大事。

嘉靖十一年,一位南京籍的御史為討好皇帝,舊事重提,向嘉靖帝上書,乞對朱家巷進行「崇封」。嘉靖帝很是重視,特地派出4位欽差前往進行考察。此事轟動了整個南京城,人們紛紛跟隨前往。

欽差們對朱氏故居遺址悉心查訪,只查得當地有「龍爪樹」一棵、老井一口、古廟一所、書有「句容朱安」等字的舊畫一張、刻有「朱鄉社二十八戶置」等字的石香爐一隻。因此,這對明皇族朱氏來說,始終是極大的遺憾。看來,屹立於世界東方將近300年之久的大明王朝,其皇族並沒有什麼高貴的、值得誇耀的血統,相反,它**於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家族,一個世世代代以耕地為生的農民家族。

朱元璋後期的劉伯溫,朱元璋為何要殺劉伯溫

聰明人,成功的保全身退 朱元璋為何要殺劉伯溫 明朝的劉伯溫是不是朱元璋害死的呢?有歷史記栽嗎?朱元璋的軍師是劉伯溫嗎?李善長和劉伯溫對朱元璋而言哪個重要 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蕭何,能主後勤,善法令,開國之後位列百官之首,公爵 劉伯溫則被朱元璋稱之為 吾之子房 智計百出,善謀略,開國後主管御史言官,伯爵...

朱元璋遺詔的內容是什麼朱元璋死後誰繼位

建文帝。是朱元璋太子朱標的兒子。朱標死在朱元璋前面。建文帝非帝王之才。朱元璋對他雖不滿意。也只有讓他繼位。朱允文即位,朱棣篡權,奪得皇位,號明成祖 朱元璋遺詔 朱元璋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從朱元璋遺詔中就能看到一些端倪,下面是遺詔中的一段話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影響,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影響。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此人出身低微,猜疑心最重,他在開國的時候還是設立了左右宰相,但是在朱元璋這種一心搞皇帝高度集權的人看來,宰相制度無論怎樣調整,皇權和相權的矛盾都無法得到解決,最後就乾脆把這個沿用了千年的職位廢掉。1380年2月17日,朱元璋正式昭告群臣和天下廢丞相,朝廷的六部直接隸屬於皇帝。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