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文言文總結,文言文傷仲永中「之」的所有意思

2022-02-19 08:21:51 字數 5772 閱讀 526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詞多義

其其詩以養父母

其文理皆可觀者

父利其然

其受之天

如此其賢也

彼其受之天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

傳一鄉秀才觀之

以錢幣求之

餘聞之也久

不能稱前時之聞

受之天於

謁於邑人

於舅家見之

賢於材人遠矣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3)詞類活用

邑人奇之 賓客其父 父利其然

傷仲永 父異焉

(4)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②得為眾人而已耶?

如有困難,教師點撥。仲裁權歸教師。

(明確):

(1)①屬於 ②曾經 ③題上 ④完成 ⑤漸漸 ⑥有的(人) ⑦四處拜訪 ⑧相當 ⑨完全 ⑩承受 ⑾勝過 ⑿能夠

(2) 其:①他的,指方仲永的②代方仲永寫的詩③這樣④他⑤他的⑥他。之:

①代「書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寫的詩」④代「仲永的詩」⑤「方仲永很有才這件事」⑥結構助詞「的」⑦調節音節,無意義。於:①引出物件②在③表示比較④介詞,從。

(3) 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把……當作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利:認為……有利

傷:為……哀傷

異:對……感到驚異(詫異)

(4) 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2樓:心明心誠

譯文金溪縣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從鄰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宗族為內容,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鑑賞的地方。縣裡的人對此感到驚奇,漸漸地開始請仲永的父親作客,有的人還用錢討取仲永的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

讓他作詩,他寫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回答說:「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遠勝過有才能的人。

他最終成為一個普通人,是因為他受到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普通人;那麼,現在那些天生就不聰明,本來就普通的人,而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連普通人都不如了?

句解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就向鄰居借筆墨來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在詩後題上了名字,他的詩把贍養父母,團結宗族作為內容。

3.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讓他寫詩,仲永立刻完成,他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縣的人感到驚奇,漸漸的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用錢討取仲永的詩作。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前時的名聲相稱了。

7.泯然眾人矣!(倒裝句) 譯:完全如同常人了。

8.還自揚州(狀語後置) 譯:我從揚州回來。

詞解實詞

1.傷:哀傷,嘆息 2.民:平民百姓 3.世:世代 4.隸:屬於 5.耕:耕田

6.生:生長到 7.年:歲 8.未:不;有過 9.嘗:曾經 10.識:認識

11.書具: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等)。書,書寫(名詞作動詞) 12.忽:忽然

13.啼:出聲地哭 14.求:要 15.異:對……感到詫異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來。旁近,附近,這裡指鄰居 18.與:給 19.即:立即,立刻

20.書:書寫,寫 21.並:並且 22.自:自己 23.為:題寫 24.名:名字

25.其:這 26.以:把 27.養:奉養,贍養 28.收:聚,團結

29.為:當做,作為 30.意:意思 31.傳:傳送 32.一:全 33.觀:**

34.自:從 35.是:此 36.指:指定 37.作:寫作 38.立:立刻

39.就:完成 42.其:它,代詩 43.文:文采 44.理:道理 45.皆:都

46.可:值得 47.觀:觀賞 48.者:……的地方(方面) 49.邑人:同縣的人

50.奇:對……感到驚奇 51.之:代指仲永的才華 52.稍稍:漸漸

53.賓客:用賓客的禮儀款待他的父親,賓,本文的意思是狀語 54.

其:他的,代仲永的 55.或:

有的人 56.以:用 57.

乞:求取 58.之:

它,代詩

59.利:以……為有利的 60.其:這 61.然:這樣 62.日:每天

63.扳:通「攀」,牽,引 64.環:四處,到處 65.謁:拜訪 66.使:讓

67.餘:第一人稱代詞,我 68.

聞:聽說,聽聞 69.之:

它,代這件事 70.從:跟隨 71.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 72.還:

返回 73.於:在 74.

令:讓75.作:寫 76.稱:符合,相當 77.時:時候 78.之:的 79.聞:傳聞

80.還:返回 81.自:從 82.復:又,再 83.問:詢問

84.泯然:完全,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85.然:……的樣子,這樣

虛詞86.矣:了 87.之:的 88.通:通達 89.悟:聰慧 90.受:承受

91.之:它,代通悟 92.天:先天 93.之:它,代天資 94.賢:勝過;超過

95.於:比 96.材:同「才」,才能 97.遠:差距大 98.卒:最終

99.之:助詞,不譯 100.為:成為 101.則:就是 102.其:他,代仲永

103.於:被 104.者:不譯 105.至:達到 106.彼其:他 107.如:像

108.此:這樣 109.其:不譯 110.賢:勝過 111.之:它,代後天教育

112.且:尚且 113.

今:現在 114.夫:

不譯(那些)(音讀fú) 115.固:本來 116.

得:能夠 117.已:

停止 118.耶:表示反問,相當於「嗎」、「呢」

119.明道:宋仁宗(趙禎)的年號(1032-1033) 120.

先人:這裡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 121.前時之聞:

以前的名聲 122.利其然: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

123.賓客其父:用賓客的禮節款待他的父親

泯然眾人 不進則退

文言文傷仲永中「之」的所有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忽啼求之----代詞 代「書具」

借旁近與之--代詞 代「方仲永」

傳一鄉秀才觀之--代詞 代「方仲永」

邑人奇之---補足音節 無實意

或以錢幣乞之--代詞 代「其父」

餘聞之也久--代詞 代「方仲永」

於舅家見之--代詞 代「方仲永」

不能稱前時之聞--助詞 的

仲永之通悟--助詞 的

受之天也;不受之人--補足音節 無實意(認為此處省略了「於」)卒之為眾人--補足音節 無實意

4樓:匿名使用者

汗,每個之不一樣的,有代詞,有助詞的等等

關於傷仲永文言文

5樓:ub傻

金溪縣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從沒見到過讀書寫字的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就從鄰居那裡借來給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寫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奉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給全鄉的讀書人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仲永感到奇怪,漸漸以賓客的禮節來款待他的父親,有人用錢財和禮物討取仲永的詩。

他的父親貪圖這樣,每天強要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從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十二三歲了。讓作詩,不能與從前的傳聞相稱了。

又過了七年,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仲永的特殊之處已經消失淨盡了,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詞解 1.隸:屬於

2.世隸耕:世代從事農業生產;

3.未嘗:不曾;

4.求:要求

5.異:對……感到奇怪

6.借旁近:從鄰居那裡借來;

7.與:給;

8.書:寫;

9.為:題寫;

10.以……為意:把……作為詩的內容;

11.觀:欣賞;

12.自是:從此;

13.是:這、此;

14.就: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漸漸;

17.或:有人;

18.賓客:用賓客之禮相待;

19.邑人:同縣的人;

20.乞:求取,這裡指花錢求仲永提詩;

21.利其然:貪圖這樣(以此有利可圖);

22.扳:強拉

23.環謁:到處拜訪;

24.使:讓;

25.從:跟從;

26.稱:相比;

27聞:名聲

28.泯然:消失的樣子。指方仲永的特異之處完全消失了。

29.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31.夫:句首發語詞,不譯。

32.固:本來。

33.文理:文采和道理。

34.利:以……為利。

35.可:值得。

36.秀才:這裡指一般學識優秀的士人。

37.謁:拜訪

38.書具:寫字的工具,指筆、墨、紙、硯

39.異焉:對此(感到)奇怪

40.扳:通「攀」,牽,引

41.彼其:他

42.賢:勝過

43.材人:有才能的人

二、句解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感到十分奇怪,從鄰居那裡借來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自己在詩上題寫上了名字,他的詩以贍養父母、與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係為主題。

3.自是指物為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只要別人指定東西就能寫詩,馬上完成,它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觀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鄉人感到奇怪,漸漸用賓客之禮款待他父親;有人還用錢來求取仲永的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父親認為這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到處拜訪同鄉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以前所聽說的相符合。

7.泯然眾人矣!

譯:完全成為平常人了。

傷仲永的文言文翻譯

傷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 方仲永,世 隸耕。仲永 生五年,未嘗 識書具,忽啼 求之。父異焉,借 旁近 與之,即 書詩四句,並 自為其名。其詩 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 一鄉秀才 觀之。自是 指物作詩 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觀者。邑人 奇之,稍稍 賓客其父,或 以錢幣乞之。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傷仲永文言文翻譯重點詞語,拜託了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家的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族人為內容,傳送全鄉的秀才觀賞這首詩。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仲永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

文言文練習,文言文練習

下列各句中的 焉 與 人畏焉 中的 焉 字含義相同的是 d 人畏焉 譯為 人們害怕他 或這件事 焉 指示代詞,相當於 之 a.雖我之死,有子存焉。譯文 我雖然死了,但 我有兒子。焉 句末語氣詞,可不譯。b.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譯文 一年中犯死罪的人大概有 二 三個。焉 句末語氣詞,可譯為 罷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