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出自古代什麼時期,捨本逐末這個成語出自哪個朝代什麼時期

2022-03-02 18:33:31 字數 3201 閱讀 3028

1樓:e拍

戰國時期。

捨本逐末

讀音:shě běn zhú mò。

解釋: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次要的部分。

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引證: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翻譯:百姓捨棄農業而從事工商就會不昕從命令,不昕從命令就不能依靠他們防守,不能依靠他們攻戰。百姓捨棄農業從事工商家產就簡單,家產簡單就會隨意遷徙,隨意遷徙,國家遭遇患難就會都想遠走高飛,沒有安居之心。

例句:你放著主要矛盾不管,卻抓住次要矛盾不放,真是捨本逐末,這樣咋能把工作做好!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1、本末倒置

讀音:běn mò dào zhì。

解釋: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和非本質的關係弄顛倒了。

引證:宋代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

翻譯:把根本的事和細微末端、較不重要的事先後次序顛倒了。

例句:種混淆視聽,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十分惡劣的。

2、捨近求遠

讀音:shě jìn qiú yuǎn。

解釋:捨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引證: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翻譯:孟子說:「本來很近的路,卻偏偏要跑老遠去求;本來很容易的事,卻偏偏要往難處去做;其實,只要人人都親近自己的親人, 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例句:正當利用時間!你要理解什麼,不要捨近求遠。

2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

【反義詞】:追本求源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齊王派出了一個使者,要他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禮儀過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問候趙威後的親筆信,遞給了趙威後。

趙威後卻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反而問齊王使者年景和百姓,使者問他為何不先問齊王近況,她說:「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同樣,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有大王呢?

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

3樓:匿名使用者

捨本逐末出自戰國時期

捨本逐末這個成語出自哪個朝代什麼時期

4樓:木一鴿

【成語出處】

1、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2、《漢書·食貨志下》:"鑄錢採銅,一歲十萬人不耕……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3、《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4.文言文《趙威後問齊使》:"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捨本逐末"這條成語,意思是說拋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中國古代以耕讀為國家之本,工商為末,所以"捨本逐末"就是放棄耕讀,從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為捨本逐末。

5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捨本逐末 【出自】:《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意思: 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 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捨本逐末這個成語出自哪個朝代 什麼時期 5

6樓:匿名使用者

1、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2、《漢書·食、貨志下》:「鑄錢採銅,一歲十萬人不耕……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3、《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7樓:丿兄弟盟灬霸氣

春秋時期,漢·劉向《戰國策·齊策》

捨本逐末,這條成語出自古代書籍什麼與哪位古代人物有關?

8樓:

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謂捨棄農耕,從事工商。拋棄根本,追求枝節。

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漢語文字】捨本逐末

【詞語解釋】

舍:捨棄

本:原義為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義為樹梢,借指事物的末節

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本末倒置、捨本求末、南轅北轍

【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尋源

【另外寫法】棄本逐末、捨近謀遠

【造句】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捨本逐末。

成語出處編輯

1、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2、《漢書·食貨志下》:「鑄錢採銅,一歲十萬人不耕……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3、《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4.文言文《趙威後問齊使》:「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捨本逐末」這條成語,意思是說拋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中國古代以耕讀為國家之本,工商為末,所以「捨本逐末」就是放棄耕讀,從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為捨本逐末。

如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楚策》還有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嗎

揠苗助長 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上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葉公好龍 出自漢朝劉向 新序 雜事 守株待兔 出自 韓非子 五蠹 濫竽充數 出自 韓非子 內儲說上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

什麼時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成熟時期

中國古代建築鼎盛時期是隋唐時期。隋 唐時期的建築,既繼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來影響,形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建築體系,把中國古代建築推到了成熟階段,並遠播影響於朝鮮 日本。隋朝雖然是一個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築上頗有作為。它修建了都城大興城,營造了東都洛陽,經營了長江下游的江都 揚州 開鑿了南...

為什麼紫色自古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古代把紫色視為吉祥的象徵

1,紫色是高貴而神祕的顏色,古今中外,紫色從來都是帝王家的專屬。紫色在古人的眼裡,就是一種吉祥的象徵,它可以與代表帝王權勢 富貴的黃色相比。在古代,紫色是高貴的象徵 帝王稱為 紫微星 皇城稱為 紫禁城 皇宮稱為 紫臺 紫氣 用來指帝王之氣。古代服飾也以紫色為貴,古詩說 朱紫盡公侯 民間也常用 脫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