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是什麼,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2022-03-23 00:09:05 字數 3677 閱讀 4814

1樓:匿名使用者

錯誤!!說那麼多!哪個正確的啊!!!

聽我說啊,我們歷史老師講了,總共就12個字的!很好記! (1)時間早 (2)規模大 (3)次數多 (4)範圍廣 這幾個字就概括了鄭和下西洋的全部特點。望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創新啊,不過死無葬身之地!!

3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長,規模空前,影響深遠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範圍廣、公平交易、和平交往。

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5樓:蕭遙

特點:1時間早(比歐洲航海家早半個多世紀)2航海次數多 3航海規模大 4到達範圍廣下面是一些參考資料:

人物 鄭和

時間 1404—2023年

次數 7次

船數 大小船共20艘

船隻大小 長151.8m 寬61.8m到達範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樓的,你說了那麼多話沒有一句對得上

鄭和下西洋有何特點?主要影響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對我過外交有巨大貢獻,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宣揚國威,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8樓:

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有兩個突出特點:

首先,鄭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種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中國在三國和唐宋時代,通過南海已經開始發展了與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海上**網。至明初之際,南海一帶海盜猖獗,嚴重威脅明朝的外部安全環境和**往來。

鄭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務是剿滅海匪,調節和緩和與各國之間的矛盾,平息衝突,維護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穩定和海上安全。在鄭和船隊歷時28年的航海活動中,只出現過自衛性質的三次短暫戰事,沒有佔據海外國家的一寸土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官方**,**採取議價成交方式,體現了平等自願公平的**原則和精神。

其次,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是中國與有關各國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鄭和船隊在途經錫蘭山(今斯里蘭卡)時,尊重當地人民的佛教信仰,捐錢修廟,佈施香禮,其三種語言的「佈施碑」至今留存科倫坡的國家博物館。鄭和本人是伊斯蘭信徒,鄭和船隊最後還完成了麥加朝聖之旅,對發展當時明朝與西洋伊斯蘭國家的友誼起了重要作用。

9樓:匿名使用者

1.規模大,船隊數和人數多;

2.次數多,前後達7次;

3.航海技術先進,應用了指南針等發明製造;

4.以炫耀國力為目的;

材料一反映鄭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點

10樓:山東省飛飛

材料一反映鄭和下西洋具有時間早,持續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到達範圍廣,裝置先進,組織嚴密的特點。、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 ,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11樓:文明史

那麼,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對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該怎麼樣評價?它都有哪些特點呢? 據航海專家和海軍人士研究認為,這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堪稱當時世界上實力雄厚無以倫比的海上機動編隊。

很多外國學者也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

著名國際學者、英國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可見,鄭和下西洋的遠航艦隊不愧是當時世界最優秀最出色的船隊。依筆者看來,這支艦隊,具有著首屈一指的運載能力、戰鬥能力、指揮能力、保障能力。

其一,運載能力,主要體現在每次出航人數眾多。鄭和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通過這些記載,我

們可以初步判斷: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27000人以上。約明朝軍隊5個衛,每個衛5000----5500人;從現在看到的《武職簿》,主要是來自沿海

衛所。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分別在90-150人之間;170多;265人。我們在這裡不是單純地比較參與航海人數,而是為說明一

個科學道理,航海人數的多少,至少反映了一種實力,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並非僅僅多些人這般簡單。

其二,戰鬥能力,主要表現在艦隊的組成體系。根據我們海軍專業人員多年研究,鄭和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現在的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其三,指揮能力,主要考察艦隊的組織指揮水平。據史料顯示,按

照下西洋的任務,鄭和把船隊人員主要分五個部分:指揮部分、航海部分、外交**部分、後勤保障部分、軍事護航部分。指揮部分: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

交、**、作戰等進行指揮決策。鄭和職務是欽差正使總兵太監;航海部分:航海業務、修船的、**天氣的等;外交**部分:外交禮儀的、進行**的、聯絡翻

譯的;後勤保障部分:管理財務的、後勤**的、起草文書的、醫務人員等;軍事護航部分:負責航行安全和軍事行動的。從對鄭和船隊人員組成研究,編制是完善

的、嚴密的,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豐富航海經驗,確保下西洋目的的順利實現。

其四,保障能力,主要考量艦隊人員構成、後勤保障完備的情況。我們從一些資料可以看出,鄭和艦隊除了預備足夠的食品物品淡水保證供給外,還特別造一隻小

船,船上載著幾十個老年婦女,選擇都是做針線活的好手,專門為官兵們補衣服、做布襪、納布鞋。數萬人的大軍,要說隨船運足衣物鞋襪,不僅是很大負擔,且也

無法提供隨時隨地服務快捷方便。

據董文樂所著的《爪哇開港記》記載,當時船上還帶了兩名穩婆,即接生婆。原來鄭和每到一處,總要設帳施診給藥,還教導當地土人如何接生,因為這些落後地區

的婦女,生出來的孩子,要割臍帶的話,總是用銳利的碎石,而碎石上常常帶有汙濁的物質,往往引起破傷風症導致死亡(按:破傷風的名詞,出於中國唐代醫書,

並不是西醫所創始的)。鄭和這種工作也是安撫土人的善良計劃,設想周至,令人欽敬。

整個艦隊儘管有專門的航海家氣象家等,但鄭和還請了幾個觀察氣象天象很有造詣的農夫跟隨船隊提供服務。為的就是利用他們平日豐富的閱歷和長期的經驗,保障

航海的順利與安全。鄭和對農夫作出的氣象預告很重視,只要農夫們觀察到風雨雲浪的預兆,他就做好防範準備或將船隻駛到避風港內。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或成就是什麼,鄭和下西洋有什麼意義

1 意義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加強了中國明朝 與海外各國的聯絡,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 2 簡...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意義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公元1405 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公元1405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的壯舉,這壯舉無論是對當時的社會變革還是對以後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僅在當時輝煌燦爛,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光彩奪目,這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經歷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示...

鄭和下西洋怎樣解決飲水問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船隊裡有專門的補給船,淡水 家畜家禽 蔬菜都有儲備,而且還在船內種植豆芽一類的蔬菜,保證維生素的攝取。曾隨鄭和遠航的鞏珍在 西洋番國志 所附的敕書中,對鄭和船隊出洋飲食之準備有如下之記載 下西洋去的內官合用鹽 醬 茶 酒 油 燭等件,照人數依例關支。永樂十九年十月十六日 然而,如此記述對長程航行的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