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何時開始的?前三甲的稱呼有過變化嗎

2022-03-31 14:19:13 字數 3118 閱讀 4581

1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

前三甲的稱呼有過變化,在唐朝太宗時期沒有明確的稱呼,到武則天時期創立了武狀元,直到明朝時前三甲才有了明確的稱謂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古龍的名著《小李飛刀》裡的李尋歡正是明萬曆年間的探花,從此一直延續到清朝直至2023年清朝廢除了科舉制度

2樓:超銀小子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等一代皇帝創立殿試,還有武狀元

科舉是從什麼時候什麼背景下產生的?科舉一般有多少階段,各個級別的稱呼是怎樣的?

科舉制度什麼時候時期開始的?

3樓:it菜鳥

科舉考試製度確立在隋代。開國皇帝隋文帝開創了科舉考試,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

2023年,廢科舉,興新學,設立了獨立的語文科,廢除文言。

設立和取消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關於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名稱怎麼稱呼?

4樓:

5樓:

的,地理緊握 hi 自信,哦義興民,哦,你民工姓名命名**明明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以中西醫我是一種哦你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6樓:誰動了我的窩頭

建議你看一下國學網,www.guoxue.com

科舉考試的第二名,第三名被稱為什麼?

7樓:不語et書空

科舉考試的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製。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於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於最前,因而稱為狀頭,也叫做狀元。自宋代起,沿用舊稱,以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

狀元雖亦被稱狀頭,但已不算正式名稱了。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如北宋前期宰相寇準就是探花。

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8樓:深深說娛樂

老樑告訴你科考前三名為什麼叫狀元、榜眼和探花?

9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的問題不嚴謹!科舉考試的二三名稱為什麼?

首先科舉考試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每種考試的二三名叫法不一樣的!

院試:二三名即為通過者,與其他通過者都叫秀才鄉試:二三名也為通過者,與其他通過者都叫舉人,這裡的第一名叫作「解元」

會試:二三名同為通過者,與其他的通過者叫貢士,這裡的第一名叫作「會元」

殿試:對貢士進行殿試,分為三甲。

一甲:也就是我們說的三鼎甲,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和三甲就沒有什麼特殊的名稱了!

於此之外,在科舉考試中還有恩科和正科之分,但是對於你所問的問題在稱謂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是上面各級考試的區別!

不知道你是否滿意這個答案!

古代科舉考試各名詞稱謂?

11樓:要當技術宅

古代科舉考試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

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狀元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12樓:清絲行客

你好:參加科舉順序如下:

童子試、正試解釋如下:

1童子試.只有通過了童子試,才有資格參加正試.童子試又按照縣試,府試,院試的步驟進行.童子試每年都有(好像是).

2.正試.正試按照鄉試,會試,殿試的順序.正試每三年一次(好像是).

關於科舉考試的分類及各階段上榜人員稱謂(清朝時期的):

科舉考試:

1.童子試:

① 縣試(需要5人保舉,其中4百姓,1秀才)(由縣令出題主考)

② 府試(需要6人保舉,其中4百姓,2秀才)(由知府出題主考)

③ 院試(由**派來的學政出題主考)

(全部通過獲得「生員」稱號,俗稱「秀才」)

2.正試:

① 鄉試(鄉試第一獲得「解元」稱號,其餘獲得「舉人」稱號)

② 會試(會試第一獲得「會元」稱號,其餘獲得「貢士」稱號(俗稱「貢生」))

③ 殿試(殿試第一獲得「狀元」稱號,第二獲得「榜眼」稱號,第三獲得「探花」稱號。此三名合稱「一甲」)(第四到第十合稱「二甲」)

(只有獲得「秀才」稱號後才有資格參加正試)

3.戲子、罪犯、丁憂(父母死亡三年之內的人)不得參加考試

父為主考官的也不得參加考試

4.同時拿到「解元」、「會元」、「狀元」叫「連中三元」,據說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不超過5個.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3樓:武林低調客

殿試:考中的分為三甲(就是三等的意思)

一甲:第一名「狀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二、三甲第一名為「傳臚」

鄉試第一名:「解元」

會試第一名:「會元」

14樓:梨詩煎雪

明清科舉考試起於隋代,盛於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分為1.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2.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3.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蔘加,考上為「貢士」。

4.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

其中,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隋唐科舉制度的作用和特點,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實行有何意義?

隋唐科舉制度的作用 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 提 員素質 擴大統治基礎 促進社會穩定。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定的一種考試製度,讓讀書人蔘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則仕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對於中國傳統社會後半段的政治運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關鍵作用。科舉制度的特點 第一,根據...

唐朝科舉制度是怎樣的,唐朝科舉制度有什麼特點?

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是創立完善科舉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設的科目有秀才 明經 進士 俊士 明法 明字 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 明算 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

分析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分析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科舉制是中抄國封建社會通過分科考bai試的辦法選拔官吏的一種考du 試製度.其產生對中國zhi封建dao 社會的發展演變 政治穩定以及中華文明和儒家文化的傳播繼承等,都產生過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動了中國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舉制自身的侷限和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嚴重阻礙了教育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