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知否
【成語】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解釋】 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夥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說「水清無魚」 。
【出處】班固《漢書》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雲:『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闢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
『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雲:
『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蓋聖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另一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待考)
2樓:熱情的小彩蛋
原句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這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格言,見於《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篇》。
「水至清則無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原因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人至察則無徒」,察,就是苛察,可以理解為嚴格、苛刻的意思;徒,即同類或夥伴的意思,現在就是指 「朋友」。 這引喻現實社會裡,人太嚴格或者苛刻,就容易沒有朋友。因為嚴格律己的人往往容不得他的過錯。
現在改了下句:人至賤則無敵,可想而知這人如果都不自重,就多不要臉了,人臉都不要了對本人來說還有什麼事可怕的.世人也拿他沒轍了。
但是也有人用這句話告戒剛入社會的年輕人,臉皮要厚一些,因為許多年輕人臉皮很薄,容不得別人的批評,這時候就要求我們臉皮要厚一些,社會畢竟是現實而殘酷的啊!如果臉皮太薄,就難以生存了。
3樓:落霞雨否
就是說人不要太犯賤,惹人厭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什麼意思,出自哪啊
出自bai班固的 漢書 水至清則無魚du 水太清,魚就存不zhi住身,對人要求dao太苛刻,就沒有人版能當他的夥伴。比權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人至賤則無敵應該是某些人總結出來的,就是人太賤了,別人拿他沒任何辦法,是貶義,諷刺,與上句對得挺工整的。原文是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過...
嶢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汙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這幾句詩
1 嶢嶢者易缺,皎皎者易汙。出自於 後漢書 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 釋義 越白的東西就越容易被弄髒,越硬的東西就越容易折斷。注 皎 指玉石之白 嶢 為高直貌。其義不言自明 品行高潔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汙損 性情剛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橫遭物議。2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出自於 漢書...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何說它才是精髓
這後半句就是 人至察則無徒 這句話之所以是精髓是因為這句話的適用度更高。人至察則無徒 的意思就是說人過於精明的情況下,對身邊的一切都過於苛刻嚴格,是很難交到朋友的。這句話可以廣泛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存在也就講解了一種真實存在的生存規則。在現實社會中,人過於認真,是很難交到朋友的。1.水至清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