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何時破趙,又何時兼併趙 兼併和破有什么區別

2023-03-05 22:00:17 字數 4499 閱讀 2565

1樓:pt葡萄酒

初一歷史(改錯)

吳起變法後,秦國實力最強,不斷兼併鄰國土地。公元60年,在鉅鹿之戰以後,其他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國進攻,,公元前230年,秦先後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建立統一的國家。

而後秦王採用「皇帝」稱號。在**,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由皇帝直接任命;在地方,設立郡守、縣令,由上級直接任命。國家通過**和地方的行政機構管理徵收賦稅,以後歷代王朝基本沒有沿用秦朝開創的**集權制度。

例:錯誤:吳起變法 改正:商鞅變法

⑴錯誤: 公元60年 改正:前262年

⑵錯誤: 公元前230年 改正:公元前221年⑶錯誤: 鉅鹿之戰 改正:長平之戰

⑷錯誤:秦先後兼併韓、趙、魏、楚、燕、齊

改正:秦先後兼併韓、趙、燕、魏、楚、齊

⑸錯誤:歷代王朝基本沒有沿用秦朝開創的**集權制度改正: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集權制度

2樓:匿名使用者

(1)公元260——公元前260

(2)鉅鹿——長平

(3)公元前230——公元前221

(4)趙、魏、韓——韓趙魏

(5)宰相——丞相

(6)上級——皇帝或朝廷直接

(7)沒有——去掉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和策略是什麼?

秦國是如何產生的

3樓:

先是傳說周武王因為秦人善養馬,把他們封在秦地(陝西西部甘肅南部一帶)。但西周歷史上沒留下什麼秦人的活動痕跡,說不定是秦人偽造的。

周平王東遷成周時,秦國護送有功,周平王賣了個虛人情,對他們說,現在鎬京周圍已經被犬戎佔領了,如果你們能奪回來,就把那裡封給你們。結果秦人真的奪回來了。佔領了關中之地,開始了起步的發展。

後來秦穆公時,任用蹇叔等中原人士,開始了進一步的發展。本來想來中原爭霸,但正好被晉國攔住,沒辦法,只好向西發展,滅了西戎二十餘國,實力進一步擴大。

到戰國初期,秦國其實還是十分落後,被魏國搶去了1/3的國土。中原各國都把秦人當作野蠻人。

秦國的真正強大是從商鞅變法開始。商鞅變法後20年,秦人基本上已無敵於天下。佔了巴蜀以後,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阻攔秦國的腳步了。

4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快不行的時候.各諸侯國都想瓜分西周.當戎入侵西周都城的時候.

只有秦人出兵支援西周王室.當時秦人還只是生活在西垂.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禮縣天水範圍的.

當時只是為西周王室養馬的一個族群.叫附庸.秦人首領也只是一個西垂大父夫.

他們在西垂經歷商周.他們的族群因養馬出色被西周王室重用.因當時戎人攻破周王室的都城.

秦襄公出兵就周有功.周王室冊封秦地.為秦國.

至此秦人才有了自己的國家.並正真登入歷史的舞臺.才有了後來的秦國發展壯大.

統一六國的事

5樓: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關中西部戎人的一支)攻入鎬京,殺了周幽王。犬戎雖然暫時退出了鎬京,但隨時威脅著周人。第二年,幽王之子平王適都洛邑。

周人大多隨平王東適,豐鎬一帶都給戎人佔了。當時秦人的首領襄公曾出兵救周,又護送平王東遷,被平王封為諸侯,平王還做了個現成的人情,將已被戎人佔領的岐(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以西的地方封給了秦襄公,讓他們自己從戎人手中奪取;還答應只要秦人能奪回豐、鎬,也歸秦國所有。以後秦國果然奪取了關中,這樣以前只是一個部落的秦人終於正式宣佈建國

荊軻刺秦王是怎麼回事?

戰國七雄是那些國家?皇帝叫什麼?

6樓:白白先生丶

齊楚秦燕韓趙魏那時不叫皇帝都叫王!都是東周的諸侯王!到秦統一後才稱皇帝!

戰國時期哪些國家戰爭

春秋合縱連橫是什麼政策,有那些縱橫家,主

秦始皇何時修的長城?

7樓:你好嘛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併六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萬里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線起來。秦始皇長城大致為:

西起於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向北至臨洮縣,由臨洮縣經定西縣南境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

由固原向東北方向經甘肅省環縣,陝西省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折向北至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黃河以北的長城則由陰山山脈西段的狼山,向東直插大青山北麓,繼續向東經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縣境。

由尚義向東北經河北省張北、圍場諸縣,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向東南,終止於朝鮮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處。

擴充套件資料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秦長城不僅在構築方法上有自己的風格,而且在防禦設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築見稱。

秦長城第一階段的重點是維修、連線秦趙燕等戰國長城,新築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還沒有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線軍民共同完成,後期則大力修建長城。

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長城被拆毀:「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

8樓:匿名使用者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在當時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徵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里之地盡是屍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裡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秦代萬里長城的修建,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共12年之久。

第一階段,由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前221——前215年)。這時剛剛平滅六國,國內正緊張地進行一系列改革和推行鞏固統一的各項措施,對匈奴採取的是戰略防禦方針。重點維修了原秦、趙、燕三國的邊地長城,並新築若干部分,以使其互相連線。

由於第一階段的重點任務是維修舊長城,新築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主要是由蒙恬所率部隊和沿邊郡縣軍民完成的,沒有大規模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而史書上對這段情況的反映比較少。

第二階段,自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七年(前214——前210年)。這時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秦始皇鞏固內部的工作已經完成,邊地長城的修繕已基本結束,邊防已經鞏固,對匈奴作戰的各項準備皆已就緒,已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並取得重大勝利。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大敗匈奴軍,一舉收復河南;次年又渡過黃河,攻佔高闕,控制了陽山、北假一帶,從而使秦代的邊境向北推進很遠。

為了鞏固新佔領的地區,於是開始第二階段修建長城的工作。第二階段的任務共有兩項。一是「自榆中(今甘肅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

也就是從今天的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帶開始,同第一階段由狄道沿洮水向西北延伸的長城相連,沿黃河而東,直到與陰山相連,即與原趙國陰山南長城的西端相連,並在沿河岸邊修建44座城塞,建立44縣,從而加強沿河的防禦,二是在高闕、陽山、北假一帶「築亭障以逐戎人」。也就是重新修復趙武靈王時所建的陰山北長城,並自高闕向西南延伸很長一段,直至與當時的流沙(今巴丹吉林沙漠、滕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的總稱)連線;向東與原趙國陰山南長城會合後,於今內蒙卓資一帶轉向東北,逶迤於今內蒙商都縣北、化德縣南、河北康保縣南,在今內蒙太僕寺旗一帶與原燕國的長城相連。這兩項任務都是以新築為主,包括修復趙武靈王的陰山北長城,由於匈奴的長期破壞,亦和新築相仿。

加之地形複雜,多行於崇山峻嶺之中,因而任務十分艱鉅,僅靠蒙恬所率部隊和沿邊郡縣的軍民是難以完成的,遂大規模地動用了內地的人力和物力。據估算,當時投入築長城的部隊約50萬,民夫約50萬,總人力不下100萬。由此可知,秦代勞動人民為了修建萬里長城,不知付出多少犧牲和巨大的代價!

10樓:魔羯法師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戰國秦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繕,東西橫貫西吉、固原、彭陽三縣。

秦長城遺址

在包頭除了較早時期趙武靈王修築的趙長城之外,還有一段較為完整的秦長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為了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築起了西起臨三北(今甘肅山尼縣)東至遼東郡(今遼寧省)的萬里長城,它由寧夏延伸入內蒙古之後,從狼山而東,經由包頭市固陽縣北部的西鬥鋪、銀號、大廟鄉,進入武川縣經大青山東部,延伸至河北。

在包頭市境內的秦長城累計長度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築在山巒北坡,依山就險、因坡取勢、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帶多用夯土築成,山地則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築,一般石砌長城遺蹟儲存尚好,現存的一般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寬4米,頂寬2米左右。站在高處,依然可見長城順著山勢上下,狀若游龍,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遺蹟,在包頭秦長城內外,留有8-9座古城遺址,其中,常可找到秦國至西漢初年的陶片。

秦長城不僅在構築方法上有自己的風格,而且在防禦設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長城以石築見稱,雄偉壯觀,漢代沿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燦爛文化的象徵。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出自於北宋大詩人王安石的筆下。當時,王安石接到朝廷的旨令,離開定居的南京,北上進京,第二次出任宰相,在路上才寫下了 泊船瓜洲 這首詩。全詩是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意思是 鐘山很近,只隔著一條長江和幾處青山,可我正一路北上,離...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

本事詩十首 選二 屬剃時。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蘇曼殊 1884 1918 近代作家 詩人 翻譯家,廣東香山縣 今廣東省珠海市瀝溪村 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 亦作玄瑛 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 蘇湜。光緒十年 公元1884年 生於日本橫濱,父親是廣...

誰知道王安石的名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中的 綠

詩中的 綠 字用得巧妙,自古以來廣為稱道。據南宋洪邁 容齋隨筆 續筆捲八 記載,王安石先後用了 到 過 入 滿 等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這個 綠 字。那麼,這個 綠 字究竟好在哪呢?原來這個 綠 字是一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從修辭上講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