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 屬於唐詩還是宋詞?

2024-12-28 08:00:19 字數 4300 閱讀 4137

1樓:厙潔中丁

憫農」,即憐憫農民之意。古代很多詩人寫過《憫農》詩,流傳比較廣泛的是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詩,還有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憫農》詩等。【名稱】憫農。

年代】唐代。

作者】李紳。

體裁】五言古詩。

李紳《憫農》一。

原文】憫農。chúhé

rìdānɡwǔ鋤。

禾。日。當。午。

hàndīhéxià

tǔ汗。滴。禾。

下。土。shuízhī

pánzhōnɡcān誰。

知。盤。中。餐。

lìlìjiēxīnkǔ粒。

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二。

原文】憫農。

chūnzhǒnɡyīlì

sù春。種。一。

粒。粟。qiūshōuwànkē

zǐ秋。收。萬。

顆。子。sìhǎi

wúxián

tián四。海。無。

閒。田。nónɡfūyóusǐ

農。夫。猶。餓。

死。李紳《憫農》三。

原文】憫農。

lǒnɡshànɡfúlí

r壟。上。扶。

犁。兒。shǒuzhǒnɡ

fùchánɡjī手。

種。腹。長。飢。

chuānɡ

xiàzhīsuōnǚ

窗。下。織。梭。

女。shǒu

zhīshēnwúyī

手。織。身。無。

衣。wǒyuànyān

zhàoshū我。願。

燕。趙。姝。huà

wéimónǚzī

化。為。嫫。女。

姿。yíxiàobù

zhíqián一。笑。

不。值。錢。zì

ránjiāuóféi

自。然。家。國。

肥。楊萬里詩《憫農》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2樓:糜翎脫靈槐

唐詩啊。詞和詩的風格是不一樣的。

憫農其一這一首詩作者作於唐朝的哪乙個時期?

3樓:胖爺侃大山

李紳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曾祖父李敬玄,祖父定李守一籍安徽毫州。父李晤,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江蘇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裡(今江蘇無錫東亭長大廈村)。15歲時讀書於惠山。

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元和元年(806年)進士,補國子監助教。潤州觀察使李錡聘為從事,不隨其叛亂,拜右拾遺。

憫農古詩的意思?

4樓:教育問答q小歡

《憫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紳。其全文古詩如下:

第一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唐代詩人李紳所寫。《憫農二首》,題一作《古風二首》,是中唐詩人李紳年輕時所作的五言古詩。 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流傳甚廣。

翻譯】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裡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裡。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賞析】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食物,不浪費。

第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翻譯】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

賞析】詩的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

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5樓:糖喵

憫農二首。李紳 〔唐代〕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6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憫農》的意思:

鋤禾日當午:正當中午的時候在田間給莊稼鋤草。

汗滴禾下土:農民身上滲出的汗水滴落到腳下的土地裡。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碗盤裡的飯,每一粒都包含著農民辛勤的汗水。

憫農》這首詩告訴我們,要懂得珍惜每一粒糧食,農民種植糧食作物非常的辛苦不易,我們要愛惜勞動成果。

與憫農意思相近的古詩有哪?

7樓:一直很無語

觀刈麥唐 · 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農家很少有空閒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夜裡颳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燻蒸,脊樑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精疲力竭彷彿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乙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因為繳租納稅,家裡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飢腸。現在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

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公尺,到了年底還有餘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8樓:網友

憫農――宋――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憫農詩示吏部尚書郭璉――明――朱瞻基。

農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

辛苦事耕作,憂勞亙晨昏。

豐年僅能給,歉歲安可論。

既無糠核肥,安得嵒絮溫。

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

遐邇同一視,覆育如乾坤。

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

惟當慎所擇,庶用安黎元。

憫農二首是唐代哪位詩人的作品?

9樓:使用者名稱用

憫農二首的作者是。李紳。

10樓:韓琴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其一原文如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而組詩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憫農的詩詞是什麼樣的?

11樓:永贊悅

由於久旱無雨,稻田缺水,秧苗大半枯死;後兩句揭示農民憂心如焚的內心活動:本來早已料到今冬要受飢捱餓,誰知偏偏又遇上閏年,日子更難過。此詩語言樸實自然,層層渲染,步步加深,將農民的災難描寫得十分具體、深刻,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

憫農怎麼背,憫農怎麼背?

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作者 李紳 年代 唐代 夏日絕句唐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此次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憫農第二首怎麼背 鋤禾 這首詩怎麼背?憫農古詩誰會背?40 憫農 李紳其一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誰 知 盤 中 餐,粒 ...

憫農其一的古詩的意思,憫農古詩的意思

憫農其一古詩的意思是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憫農二首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 慘遭餓死的現實...

誰有《憫農》的詩解釋?

憫 農 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棵種。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註釋 粟 泛指穀物。四海 指全國各地。閒田 荒蕪了的田地。簡析 作者用 一粒粟 和 萬棵種 描寫農民的辛勤勞動和果實豐收,接下來陳述全國到處長滿莊稼,農民勞動的事實。隨後點出農民沒有因為辛勤勞動和豐收而富足,相反的事情是 農夫尤餓死 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