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社會愛觀察
看清宮劇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乙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男人頭後面拖著的大辮子。作為清人的特色,這個辮子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辮子是滿人最初的習俗。
滿人的祖先發源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們靠漁獵而生,在茂密的叢林中打獵,頭髮易遮擋視線,因此,他們便前頭剃髮,腦後結辮。這樣滿人穿山越嶺,枝藤就不會刮頭發了,射箭瞄準眼前無亂髮遮眼。
後來漢人一些儒家老朽,把儒家思想裡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應該好好保留著,如果自己剪去一些或剪掉了的話那就是不孝順的行為,我們都知道中國人都是非常看重孝順的事情的,被別人知道會被抓走捱揍。所以清朝二百多年,男人的腦後就留著乙個麻花辮子。
剃髮令與辮子的普及。
清朝入關以後,為壓制中原風起雲湧的反清勢力,直觀地區分順、逆清廷勢力,將漢民族的尊嚴徹底按在地上摩擦,1644年多爾袞釋出「剃髮令」,正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所到之處,無論官民,即便是孔子後人,都必須執行剃髮,以彰顯全民接受清朝正統,也因此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護髮運動」,隨之而來的便是更大規模的鎮壓和屠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籍由清朝統治勢力的鞏固,辮子也成為末代封建中國的象徵,成為近代西方文明恥笑的一點。
所以清初,女真人的髮型為「金錢鼠尾」,但隨著監管的鬆動,人們漸漸將辮子留粗、蓄長被清**默許,算是由漢民族傳統的蓄髮與「剃髮令」的妥協,人們把前額剃光,後邊的辮子卻越變越粗,也就成了我們看清宮劇的樣子。
清代男子睡覺時,辮子會怎麼放?
在清中期以前,不存在留著辮子如何睡覺的問題。清末留著大辮子,睡覺時人們可以把辮子放一邊,側躺著。俗話說「高枕無憂」,古人喜歡睡比較高的枕頭,尤其是遼、金、元時期,尤以元代的陶瓷枕最高(約20公分),一方面可能是民族習慣,另一方面則很有可能是髮型的原因。
另外,古人的枕頭很硬,這是儒家禮儀的體現,畢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那麼睡姿也必然要身正體直,所以到故宮博物館可以看到,皇家的枕頭,包括如意,有玉、木、石等材質製成,在這種情況下,辮子不會成為硌應人的東西,反而在人和硬枕間充當緩衝。
2樓:網友
垂在床邊,讓辮子自由通風。我們如今也會把頭髮撩起來搭在枕頭後面,不至於壓壞髮型。大辮子撩到枕頭後面既舒服,自己還聞不見味道,簡單有效。
也有可能是把辮子繞圈盤在頭上,拿簪子、筷子、木棍固定好。這也是個辦法,對於容易頭上著風的人來說很實用。
3樓:無能為力大蒜
他們的辮子會蜷縮在一起壘起來,這樣相當於乙個枕頭,而且也會避免辮子被壓到,就是睡著有點累。
睡覺時,手最好怎麼放才好,睡覺時,手最好怎麼放才好
開始最好右側 睡如弓。但在睡眠中是自覺或不自覺的要翻身的。手只要不壓到胸腹 不抬在被子外和不被壓就可以隨意。越自然越好 我睡覺時喜歡把手抱被 請參考臥佛的睡相。右側而臥,手放在大腿外側。隨意就好 別壓著就行 睡覺時將手放在額頭上好嗎?不好 額頭上有很多細小的血管和神經 睡覺時人的手重量和地球的引力將...
晚上睡覺時腿會抽筋是怎麼回事啊,睡覺時為什麼會腿抽筋?
引起的原因有 1.睡覺的姿勢,阻礙的血液迴圈。2.腳掌向下 垂足 比較容易引起抽筋。3.保暖不足,使下肢肌肉暴露在冷空氣中。4.電解質缺乏,可能是特殊疾病造成電解質的流失,或是運動後,造成體內鹽分 鎂和鉀的流失。預防腿抽筋平時該注意 注意下肢保暖,睡覺時以右側睡來避免因迴圈不良,而發生的抽筋現象。平...
睡覺時為什麼會磨牙
睡覺磨牙是胃火太盛,可以服用中藥 清胃湯 當歸10克,生地15,黃連10,升麻10,丹皮15,金銀花10,葛根10,板藍根10,熬水內服,每天一副服兩次,連續3副可痊癒。1那是由於疲勞引起的 白天工作 晚上還忙 夜裡睡覺面部的咀嚼肌作短暫持續的縮 2 可能是蛔蟲病 3精神緊張 4飲食不規律,導致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