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宋與遼西夏的議和有積極意義嗎請稍加說明

2021-03-03 20:48:15 字數 3831 閱讀 2267

1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bai與遼和西夏的議和導du致北宋一百多年zhi的和平。人民生活安逸,歌dao舞昇平,早就了北宋內一批容文人墨客,而且在與遼、西夏的**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比每年的歲幣多得多,佔了很大的便宜。

但是由於一百多年無戰事,導致北宋、遼、西夏的軍事力量大幅度削弱,使金國得以崛起,最後導致了北宋的滅亡。靖康之恥。

概括宋與遼,西夏的議和產生了哪些積極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積極作用就是,避免**,節約軍費,保持一個太平的環境,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但是遠遠不能抵消消極的作用。

談一談你對北宋與遼,西夏之間關係的認識

3樓:聖軒閣個人改名

有戰有和,其中和是主流.戰爭帶個人民痛苦和災難,和平有利於有利於當時社會的穩定,有利於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從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宋與遼、西夏的議和,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遼宋夏時期的民族關係:1民族政權的地位和民族關係: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地位平等,都為中華也是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

2對民族之間戰爭的評價:無侵略和反侵略之分,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凡是反抗民族壓迫和掠奪的戰爭是正義的,凡是意在掠奪別的民族的土地和人口,實行民族壓迫的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有進步性和落後性之分,少數民族政權的南下破壞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方式是落後的,戰爭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3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的議和:對漢族政權來說,接受了屈辱的條件,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議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現,議和之後,雙方減少了戰爭,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客觀上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4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在征服中原漢族統治者的過程中,都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內容,遼和西夏也不例外,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實行過「藩漢分治」的制度,即對本民族和漢人實行不同的統治制度,有利於促進民族融合.

北宋和西夏,遼合議的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一直積弱,重文輕武的政策也讓當時的**沒有過多的能力去與其他政權抗衡。遼與西夏雖然是當時比較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但他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戰勝宋。因此維持暫時的和平,無論是對大宋還是對少數民族的政權都是利大於弊的政策。

只是為了偏安一隅,謀求暫時的太平,沒有什麼現實意義,這種苟且偷生的態度是不被後人提倡的。

如果說有意義,還是屬唐、明、清等朝代,起碼他們都統一了全國,不給其它叛亂者喘息的機會。

此後,南北貫通,互市不覺,一百多年的和平,雙方的經濟和文化都呈現出繁榮的現象

5樓:匿名使用者

雙方邊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交往頻繁。

6樓:陽城幹部

在100年內無戰事......

7樓:

促進了民族關係的發展與融合,同時也加快了宋的滅亡,利大於弊。

從下述材料中,你可以看出遼,宋,西夏之間的關係怎樣?北宋和遼,西夏為什麼要議和?

8樓:匿名使用者

1.材料一是在遼國擊潰過兩次北宋進攻後,於宋真宗時期伐宋。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強令下趕赴黃河南岸督戰,宋軍在見到真宗後士氣大振,利用床子弩之法射死遼國大將蕭撻凜。

遼國掌權者蕭太后有所忌憚,向宋求和,寇準本來不準,無奈真宗太過軟弱,一心求和,於是就有了澶淵之盟。北宋和遼訂立合約,主要是因為宋朝君主軟弱,外加宋朝地方軍力部署薄弱,將軍手中無權,邊防形同虛設。不過因為宋經濟發達,應該算是花錢買和平的行為。

效果在後面100多年中也算不錯,宋遼邊境在此之後再無戰事,直到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北宋與金訂立海上之盟,背信棄義攻打遼國結束。

2.李元昊建立西夏,不是沒有打過北宋的主意,主要是因為西夏國人口較少,經濟也不發達,如果和北宋開戰,西夏立國之本會遭到撼動。於是西夏是主動和北宋請和,西夏稱臣,北宋用壓歲錢性質的歲幣供給西夏,兩國也相安無事。

不要小看宋朝的經濟能力,兩宋的經濟水平在當時全世界是無可置疑的第一,所以這些歲幣根本對國家而言算不上什麼。

你如何看待宋和遼,西夏之間的和與戰?

9樓:匿名使用者

以宋遼之間訂bai

立《澶淵之盟

》為du例先講一zhi下:

對於北宋來說,澶dao淵之盟是一個屈辱回的和約。「歲幣答」成為北宋人民的沉重負擔(「歲幣」是北宋每年送給遼的銀絹,而不是一次性的賠款)。 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澶淵之盟的訂立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後的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不僅雙方邊境地區生產得到發展,雙方還通過「榷場」進行**。

總的來說,宋遼、宋夏和議我是這樣評價的:

1、議和是雙方實力均衡的產物;2、加重了北宋人民負擔; 3、使南北貫通,互市不絕,有利於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往; 4、促進了民族融合。

望採納。

10樓:匿名使用者

宋與遼、西夏來之間的戰爭給

源人民帶bai來災難,在一定du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負zhi擔;"和dao

"則有利於雙方人民生活環境的安定,加強各民族間的友好關係,促進了民族交融和雙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11樓:慕容眯哆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宋遼,西夏之間的戰爭,首先肯定是一種人

回類行為,雲南大學陳答慶德教授曾經在去年的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上說: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農業民族,有很重要的經濟通道,一旦這條經濟通道被封堵或者受到一定的阻礙,那麼戰爭就會爆發。這就是一種經濟理性,經濟理性和文化表達,如何去詮釋,筆者在此僅僅從一個方面做回答,望採納。

北宋與遼、西夏維持和平關係有什麼意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西夏的侵耕,遼國的打草谷,都是和平時期下的蠶食哦,鄉下人受害了官府都不受理的說,所以陝西禁軍強大都是鄉兵發展起來的,無數小衝突下發展起來的,河北反而成了澤國(六塔河北引決堤製造的無人區),金兵南下一點阻礙都沒有,趙宋南渡後西夏就把橫山地區和河湟地區又佔領了(白打了,現甘肅與青海的雛形),趙宋得國不正,宋太宗弒兄殺侄奪位,收買人心濫封官職造成大宋禁軍腐敗吃空餉,將門世家都經商為業毫無戰鬥力卻尸位素餐,能打的狄青都在陳州被「病死」了,不和平不行啊,打不過人家啊,宋神宗五路伐夏都混了灰頭土臉,更不用說聯金滅遼了,金國二萬生女真擊敗遼國七十萬大軍,而遼國南京道兩萬奚部族軍就在白溝之戰擊潰二十萬西軍、勝捷軍等大宋精兵,你換算下就知道什麼是戰五渣了,岳家軍都是非正規軍上來的沒染上惡習才有點戰鬥力的說

13樓:小狽

遼宋議和、宋夏議和,客觀上分別維護了雙方間的和平,避免了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破壞。遼宋議和、宋夏議和這兩件事對於宋朝來說,確實增加 了國家和人民的負擔,但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來看,它們間的議和具有積極的一面,促進了邊境的長期和平穩定,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14樓:匿名使用者

有利於民族融合,三國**的發展,國家和平,對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

北宋與遼,西夏訂閱和約,南宋與金"紹興和議"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何積極作用

15樓:水中魚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避免戰爭,能夠一心一意專注於經濟發展。而一旦開戰,糧草、兵源、土地、**等等這些都要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而且國內的政治安定、人民日常生活也要受到戰爭的左右。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景之治積累下的財富,專門對付匈奴這一個人口不過漢朝一個郡的敵人,最終的結果卻是民眾死傷過半,國內空,最後自己還下了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己責備自己的詔書《輪臺罪己詔》

所以啊,簽訂合約最積極的作用的就是避免了戰爭。

宋,金,遼,西夏的先後順序是怎樣的

先後排序 北宋 960年 1127年 南宋 1127年 1279年 遼朝 916年 1125年 西夏 1038年 1227年 金朝 1115年 1234年 宋朝 960年 1279年 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

如何看待宋遼議和如何看待北宋遼西夏之間的和議

積極影響 一 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 白髮長者 不識於戈 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二 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歲幣 30萬 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 3000萬 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

北宋與遼 西夏和金的關係,遼 金 西夏 北宋 南宋之間的關係

北宋 遼 西夏 金都是同一時期存在的政權,這四個政權都在混戰,北宋和遼最後都被金所滅,北宋滅亡之後又成了南宋 金 遼 西夏混戰。1 北宋 北宋 960 1127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顯德七年 960年 後周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