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爽朗的
歌行是古代漢族詩歌體裁之一,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歌行體。
是南朝宋的鮑照所創,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格調,而且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誌。
2樓:阿滿
定義 「歌行體」為南朝宋鮑照所創,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格調,而其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誌。
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詩體明辨》中對「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釋:「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辭海》注曰:
「行」是樂曲的意思;「歌」與「行」名稱雖不同,但並無嚴格的區別,後來就有「歌行」一體。
代表作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長恨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
高適的《燕歌行》。
特點一、篇幅可短可長。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車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例如杜甫的《兵車行》,詩中既有「行人」出征時的記敘,又有「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問答,也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的感嘆,讀後真能摧人肝腸。再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有風捲茅屋的記敘,也有「歸來倚杖」的嘆息,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強烈抒情與願望,讀後令人唏噓不已。
三、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衝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於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韻到底,平仄講究就很困難了。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
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四、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
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嗚呼」),也有九言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漢代樂府詩 兩漢所謂樂府指**機關.它除了將文人****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
「自孝武帝立樂府而採歌謠, 於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性的詩體的名稱.
兩者區別:歌行體詩是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二者名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統稱"歌行體".
《唐音審體》謂:"歌行本出自樂 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
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行",有"樂曲"的意思. 它屬於古體詩。
——古詩從時間上說指2023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分類,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什麼是歌行體古詩?
3樓:無名之人
歌行是古代漢族詩歌體裁之一,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歌行體。
歌行體是南朝宋的鮑照所創,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格調,而且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
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誌。
擴充套件資料:
歌行體古詩的特點
1、篇幅可短可長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車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其中唐代最長的歌行體詩歌為韋莊的《秦婦吟》,共有二百三十八句之多。
2、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
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
例如杜甫的《兵車行》,詩中既有「行人」出征時的記敘,又有「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問答,也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的感嘆,讀後真能摧人肝腸。
3、聲律、韻腳比較自由
平仄不拘,可以換韻。
「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衝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於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韻到底,平仄講究就很困難了。
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4樓:五嶽映心
歌行體屬於古體詩,排律屬於格律詩,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唐代以後,詩歌分兩大類;古體詩和格律詩(今體詩、近體詩)。
(一)、古體詩。也叫古風,它是繼承漢魏六朝的詩體。每首句數不拘,有五言(五古)、七言(七古)、雜言等形式。
因為漢魏時有許多樂府詩,唐時有人仿效樂府詩的體式寫過不少「樂府」詩和「古風」,其實就是古體詩。又因為,漢樂府詩裡有許多帶「歌」和「行」的題目,如《東門行》《孤兒行》《婦病行》《悲歌》《古八變歌》《豔歌》等,唐人仿此體式寫的詩也很多。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這類詩都屬於古體詩。
古體詩在句數、字數和平仄、押韻方面都比較自由,有的詩中間還可以換韻。所以說,歌行體不屬於排律詩。
(二)今體詩。是唐代才定型的一種詩體,唐代以後律詩和絕句通稱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字數、平仄和用韻都有一定的格局。所以也叫格律詩。今體詩主要有兩種。
1、律詩。因格律嚴密,故名。以八句四韻為定格,中間兩聯須對仗。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分五言(五律)、七言(七律)兩體,凡一首詩超過十句的,就叫排律。所以說,排律句數雖多,仍然是今體詩裡的律詩,他不是古詩,和歌行體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2、絕句,也叫「斷句」「截句」「絕詩」。像是從律詩中「截」下來的四句,故名。它的平仄、押韻都有一定要求。也主要有五言、七言兩種。
5樓:匿名使用者
歌行體歌行體的特點是格式節奏上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講究平仄,字數五七言為主,可參差不齊,可變韻。亦稱古詩、古風。 「行」就是歌行體的一種,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漢代樂府詩
兩漢所謂樂府指**機關.它除了將文人****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
「自孝武帝立樂府而採歌謠, 於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性的詩體的名稱.
兩者區別:歌行體詩是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二者名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統稱"歌行體".《唐音審體》謂:"歌行本出自樂
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行",有"樂曲"的意思.
它們當然屬於古體詩.因為古詩從時間上說指2023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琵琶行屬古體詩中的長短歌行體什麼是歌行體古詩?
簡介 琵琶行 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 816年 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 民生凋敝 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作品賞析 1.情節曲折 在 醉不成歡慘將別 的時候,便 忽...
討論唐代的樂府有什麼特點以及什麼是歌行體
1,不擬古題。2,不用近體。歌形體是我國古詩的一種體裁,音節 格律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 七言 雜言的回體,富於變化。樂府詩和歌行體有什麼區別 1 起源朝代不同 樂府詩是漢代及南北朝的詩體。漢武帝立樂府,製作雅樂,採集民歌。歌行體是唐代變化成熟的詩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南朝宋的鮑照所創,有多種元素...
《長歌行》這首古詩的意思是什麼《長歌行漢樂府》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古詩詞達人會長歌行古詩意思解釋,看看吧 譯文如下 園中的葵菜都 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全詩如下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