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發先天佛性

2021-03-06 14:31:05 字數 4990 閱讀 7390

1樓:匿名使用者

看來你對佛法產生很大的誤解,佛教傳播的關鍵絕對不是讓人們掌握能夠體悟自身本性的方法,恰恰相反,佛法修行目的就讓修行人放下這些感知、體悟之類的做法和想法。眾生本性,猶如虛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本無一物,本不可得。本無一物,體悟什麼?

不可得之性,若去體悟,豈不是有可得?!可得之心即是妄心。眾生就是本著這種妄心,執著於諸法相中,豈知世間諸法皆是生滅無常敗壞之相,乃至我們自身,生老病死,無常變幻,皆是妄相。

眾生認幻為有,迷假失真,起貪嗔痴之類妄想,造諸業行,隨其業力輪轉六道,苦苦相循,無有休止。當知真無有真,離妄即真。覺無所覺,離幻即覺。

覺即是眾生本自具足的清淨覺性。

修行中大家要以清淨心精進唸佛,離諸妄想。一念彌陀一念覺,念念彌陀念念覺。

2樓:匿名使用者

末法眾生幾乎做不到的!

無如唸佛求生極樂世界!容易百千萬億倍!

祝六時吉祥!福慧圓滿!

南無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六祖惠能大師不就是體悟本性之人嗎?大師的《法寶壇經》不就是開示方法的法寶嗎?

想要體悟本性不難,在不思不議之時,清清脆脆一音聲,這音聲所觸即是本性,您就體悟到本性了。(個人見解,未經印證)

末法眾生善根不夠啊,能信佛之人都不太多啊。我內人一聽我說佛這個字,就叫我別說,她聽了會頭疼、會想嘔吐,可見業障有多深重。

為何釋迦牟尼佛要把他老人家涅槃後的眾生託付給地藏王菩薩,因為我們業障深重,就站在地獄的門口,隨時會墮入啊,只有仰仗地藏王菩薩擋住才有可能不墮入啊。

現在只有多念「南無阿(ā)彌陀佛」,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菩薩,才擁有回來救度親人、救度眾生的能力啊。

怎樣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佛性和佛緣?(閒人勿進)

4樓:百行

在亞洲東部或南部一般都有佛緣,只是深淺輕重不同,聽過或念過佛名、菩薩名,拜過佛、上過香都是佛緣。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尤其是東南亞像泰國90%以上都信佛。

但世界上確實有沒有佛緣的人,比如非洲等地基本一生都接觸不到佛。

按佛家的說法,六道輪迴裡能有人身是極其難得的,就像一隻眼盲的烏龜在大海里浮沉剛好從一根漂浮的空心樹木裡鑽過去一樣的概率。得到人身又與佛結緣則更加珍貴。這是「盲龜值木」的故事。

禮佛會在不知不覺中有無形的利益,佛是至善,善是人間富貴根。

5樓:匿名使用者

眾生皆有佛性,慈悲既是佛心.有緣亦無緣,無緣亦有緣,有緣亦有緣,無緣亦無緣,全在一念間.眾生皆有緣....

南無阿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南無阿彌陀佛......凡是能唸佛的,都是有佛緣.

7樓:匿名使用者

有佛緣是有佛緣沒佛緣是沒佛緣有佛緣沒佛緣都是緣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 什麼是佛性?

8樓:悅懵

佛性,也可以翻譯成如來、法性、覺性,原指諸佛的本性,後發展成為證身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佛性種子,意思是一切眾生皆有覺悟的本性。法藏認為:「在眾生數中名為佛性」。

所謂佛性,就是眾生成佛的原因種子,是對眾生成佛的可能性所做的保證。

9樓:金果

佛性:佛教術語。佛指覺悟,性,意為不變。 大乘佛教的一些經典認為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

眾生皆有佛性,是說眾生本來就具有見識自我本性的最簡單、純潔的覺察心,是指本來的心性,由於有這樣的心,才說具有覺悟和反省的能力,最初的本覺具有最簡單純樸的種子,未經任何外物干擾和**。而經過時間過程中各種外界生活的影響。

自己思維上的妄念逐漸掩蓋了對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種「執取」來分別,因此才產生了我們的各種煩惱。佛性的覺察**於自我的控制和把握,時時提醒自己保持以正確的思維正確的認識來分析和處置外界一切事務,保持內心意識的穩定和平和安祥。

從主動意義說,是內心的尋檢視護;從被動意義說,是對正見正思維的遵守和奉行。如果從正見出發,就不存在依從慾望、隨順慾望而去行事的可能。而是清楚地去認識周圍的事物,知道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事情應該做,應該怎麼做。

知道哪些事情是有意義的,知道哪些是無意義的。

所以不是隨自己的慾望念想而任意去做。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到只是嗅到,味覺也只是味覺,觸只是感受,起心動念也只是覺察而不執著尋找,一切六根所受不在心中造作出任何分別判斷、取捨意願,也就是說不製造「自我」。這樣就不會產生煩惱。

無論什麼時候,心的思維只限制在需要的時候,該停的時候需要提醒自己停止,該行動的時候需要提醒自己行動。即不是靜如止水,也不是動如波濤,如同水的流動一樣,自然、隨順,不去刻意的控制,不執著於任何意念,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這樣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相關記錄:

1.《 佛學大詞典 》

梵語buddha-dha^tu 或buddha-gotra。又作 如來性、覺性。即 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種子、佛之菩提之本來性質。

為如來藏之異名。據北本涅盤經卷七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凡夫以煩惱覆而無顯,若斷煩惱即顯佛性。

2.《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術語)佛者覺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覺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義也,通因果而不改自體是雲性,如麥之因,麥之果,麥之性不改。華嚴經三十九曰:

『佛性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涅盤經二十七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3.《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

佛者覺悟之義,性者不改之義,佛性即是一切眾生永不變異的覺悟之性。涅盤經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

10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佛性,謂眾生覺悟之性。佛指覺悟,性,意為不變。大乘佛教的一些經典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詞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內涵。

《涅槃經》卷二七:「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北齊書·杜弼傳》:

「聞卿精學,聊有所問,經中佛性、法性,為一為異?」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五:「此乃泥土瓦礫合成,安得有佛性耶?

」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宗--今立法性即佛性。」

11樓:匿名使用者

眾生皆有佛性,是說眾生本來就具有見識自我本性的最簡單、純潔的覺察心,是指本來的心性,由於有這樣的心,才說具有覺悟和反省的能力,最初的本覺具有最簡單純樸的種子,未經任何外物干擾和**,而經過時間過程中各種外界生活的影響,自己思維上的妄念逐漸掩蓋了對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種「執取」來分別,因此才產生了我們的各種煩惱。

心性被幹擾,是心性被矇蔽,產生妄念的結果,而心性本身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我們認識心的那個思維過程被外界影響,是我們自己運用心的思維和行動時的錯誤執著見取。因此說眾生是未覺悟的佛,佛是覺悟後的眾生。

佛性的覺察**於自我的控制和把握,時時提醒自己保持以正確的思維正確的認識來分析和處置外界一切事務,保持內心意識的穩定和平和安祥。從主動意義說,是內心的尋檢視護;從被動意義說,是對正見正思維的遵守和奉行。如果從正見出發,就不存在依從慾望、隨順慾望而去行事的可能。

而是清楚地去認識周圍的事物,知道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事情應該做,應該怎麼做。知道哪些事情是有意義的,知道哪些是無意義的,所以不是隨自己的慾望念想而任意去做。

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到只是嗅到,味覺也只是味覺,觸只是感受,起心動念也只是覺察而不執著尋找,一切六根所受不在心中造作出任何分別判斷、取捨意願,也就是說不製造「自我」。這樣就不會產生煩惱。無論什麼時候,心的思維只限制在需要的時候,該停的時候需要提醒自己停止,該行動的時候需要提醒自己行動。

即不是靜如止水,也不是動如波濤,如同水的流動一樣,自然、隨順,不去刻意的控制,不執著於任何意念,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這樣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12樓:煩惱即菩提

佛性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需要證悟才能見之。

13樓:夢中的五臺

【 佛性(buddhata, buddhatva) 】 《 中國大百科全書(佛教篇) 》 foxing 佛教術語。佛指覺悟,性,意為不變。大乘佛教的一些經典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

另外一些經典主張,並非一切有情都有佛性,有一部分人,由於他們的根器,即使勤修也不能成佛。佛性一詞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內涵。諸家依《涅盤經》一般說有三因佛性:

1、正因佛性,即中道實相、真如法性的理性; 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諦的般若智慧; 3、緣因佛性,則是配合了因智慧開發正因的六度萬行的功德行願。 佛性是因,成佛是果,要圓滿具備此三因方能成佛。又有三種佛性說:

1、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無有改變,一切眾生皆具此理; 2、引出佛性,依禪定智慧修行之力,本有佛性逐漸顯現而引出者; 3、至得果佛性,修因圓滿,至成佛時,本有的理體佛性徹底顯現。 佛性一詞和法性、實相、如來藏等概念,義一而名異。《大乘玄論》卷三稱:

「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涅盤經》也說「佛性有種種名,於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盤,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嚴三昧、師子吼三味」。

你所說的那些都不是佛性,只是各種慾望而已。佛性是成佛的根本因素,其實就是每個人心的本來面目,說它是「心」也可以,所以大般涅盤經中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即上文中的「正因佛性」與「自性住佛性」,沒有這個佛性,隨便你怎麼修行也無法成佛。當然光有正因佛性還不行,我們還必須瞭解佛法,瞭解這個佛性,還必須修行,斷除各種障,才能將這個本有的佛性顯現出來,所以才有「了因佛性」與「緣因佛性」之說,但佛性在根本意義上是「正因佛性」。

14樓:

個人愚見:

你這不是佛性,是隨性

佛性是到彼岸,是悟真。也就是你覺得學習和不學習結果是一樣的,玩和不玩結果也是一樣的。是一種所謂超脫地看到「彼岸」的萬物之真相的心理狀態。

15樓:匿名使用者

132、佛即性,性即佛。

162、性,就是上帝,

就是佛祖,就是真主,同時也是撒旦。性,就是本來,就是如來,就是本源,同時也是支流。性分先天之性和後天之性,先天之性澄澈清明,一塵不染,後天之性色彩繽紛,塵渣氾濫。

天性就是先天之性,秉性習性就是後天之性。天性體現了上帝神佛的特徵,秉性體現了輪迴轉世後生命的本性本能,習性體現了思維定勢後人的生存慣性。

如何開發右腦,怎樣開發右腦

多關注幾何,圖象 形象思維或審美 空間 比如跑車遊戲 等 打字也可以 鍛鍊左手靈活性 右腦有時能把左腦的邏輯思維形象化,就好比把代數問題變成幾何表示一樣,使有些問題變得簡明直觀,豁然開朗 我覺得可能和小時候的開發有關 小時候我爸媽特別培養我,所以我現在右腦比左腦來的聰明智商也稍微高點 估計長大了怎麼...

如何去開發新客戶 如何開發新客戶

如何開發新客戶 爭取認清自己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揚長避短,做產品銷售需要過硬的能力,需要方方面面的交際能力和理財能力。時刻注意自己的談吐,修養,素質和儀容儀表,在做產品銷售時首先要和陌生客戶打交道,客戶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在眾多陌生客戶當中,作為一個成功的產品的銷售人士,一定要對這些陌生客戶認真分...

先天臉部紅血絲如何去除,先天性紅血絲怎麼去除?

怎樣消除臉上紅血絲?怎樣去除紅血絲,去除紅血絲的辦法有很多,現在向你介紹一些怎樣去除紅血絲的辦法,讓你重拾自信,讓你在新的一年裡可以無憂無慮的感悟新的一年所帶來的快樂。重現面部的柔美動人,富有彈性,活出個性 方法 步驟 1 避免過冷的環境與溫度的急劇變化,注意 的保溼和保暖工作,在特別乾燥和溫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