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幼兒園集體科學活動中常見的結束策略

2021-03-07 15:49:03 字數 4688 閱讀 4572

1樓:正正

幼兒園集

體科學活動是培養幼兒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開展幼兒園集體科學活動,是衡量一名幼兒教師基本功的重要指標。但在實踐過程中,幼兒教師在設計與組織幼兒園集體科學活動時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本文擬對這些問題作一分析,並尋找解決的對策,以提高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質量。

一、選題問題及解決對策

幼兒教師在選擇集體科學活動的內容時容易出現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選題太大,定位模糊。一些教師由於對幼兒園各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缺乏瞭解,加之對所選內容沒有深入細緻的分析與研究,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一個大主題下,各種內容都被「蜻蜓點水」式地涉及到了,可又都沒有得到有效的**。

例如在中班「我們怎樣過冬」的科學活動中,教師不僅引導幼兒**了不同動物的過冬習性,而且討論了人類怎樣過冬的問題。如此多的內容交織在一起,不僅組織者自己概念模糊,幼兒在活動過後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存在畏難思想,只圖簡便。

操作與探索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師需要為幼兒準備大量的材料。這使一些幼兒教師產生了畏難情緒,只想選取一些不需準備材料或只用很少材料的主題,結果使科學活動像語言談話活動。如一位教師在組織「動物怎樣運動」的科學活動時,整節課就是讓幼兒談自己認識什麼動物及這些動物是怎樣運動的,然後做模仿動物運動的遊戲。

整個活動因沒有材料的支援而顯得十分沉悶,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三是所選主題因很難收集材料而無法開展。教師一般都知道材料對幼兒科學學習的重要性,也試圖通過引導幼兒操作材料來學習科學,但因所選主題不易收集材料,而造成材料單

一、數量有限的後果,嚴重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如在中班「好玩的石頭」的科學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只有一個鵝卵石可供操作,又怎能感受到石頭好玩呢?

四是選題不符合幼兒年齡水平,不具挑戰性。只有所選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符合幼兒需要,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能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探索和學習。一些教師因對幼兒年齡特點與興趣需要欠瞭解,使所選主題太淺或太難,導致幼兒對活動毫無興趣。

如在大班科學活動「調製泡泡水」中,教師準備了洗手液、洗衣粉、肥皂片和洗潔精四種材料,讓幼兒嘗試自己調製泡泡水。因準備的材料都很容易調出泡泡水,而且操作方法非常簡便,對大班孩子不具挑戰性,所以孩子們幾分鐘就完成了任務,然後就到處追跑,幹別的事去了。 針對幼兒教師在選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採取如下解決對策:

一是分管教學的園長、教研組長與教師共同分析主題。通過共同分析,可以使教師深入瞭解所選主題蘊含的教育內容,明確重點與難點,知道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等。二是讓教師進行比較性嘗試,即讓教師比較使用操作材料與不使用操作材料兩種情況下幼兒的學習效果,從中體會材料對幼兒科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幫助教師克服畏難情緒。

三是提示教師選題時應充分考慮現有的條件,以能否收集到相應的充足材料為重要的活動取捨標準。四是倡導教師多與幼兒接觸,以使教師充分了解幼兒,能夠根據幼兒的一般年齡特徵與個別差異施教。

二、目標問題及解決對策

幼兒園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目標是教育要達到的要求,也是開展教育活動的依據。選好了活動主題,怎樣分析、挖掘這一主題的教育價值,並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發展需要,準確定位併合理表述教育目標,對幼兒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目前,在具體設計與表述活動目標時,幼兒教師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定位模糊、表述空泛、針對性不強。如在中班科學活動「我們怎樣過冬」中,教師將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材料種類不豐富,不能支援幼兒通過操作達成活動目標。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第一次試教時給幼兒準備的糖果只有兩種,即軟的和硬的紙包糖,而且數量有限,每位幼兒不到兩粒。由於材料的種類很有限,無法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去感知糖果,其活動效果必 然大打折扣。

二是材料數量不夠,不能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如在小班「傳聲筒」的科學活動中,每個孩子只有一個傳聲紙筒。由於小班幼兒缺乏主動交換、比較探索的意識,活動也就無法達到通過幼兒探索,發現紙筒傳聲條件的目的。

三是材料擺放不當,影響幼兒操作與教師指導。如在大班「神奇的紙杯」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第一次試教時,將水、教師自己折的紙杯、塗了蠟的紙杯、毛筆等材料全放在桌上,而桌子就放在幼兒面前。孩子自然會被材料所吸引,結果是不僅孩子難以專心聽教師講解,而且孩子們你玩這個,他拿那樣,弄溼了衣服,打翻了紙杯,整個活動亂成一團。

四是材料呈現不當,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科學活動講究「以材料說話,讓材料引領幼兒學習」,因此對材料的呈現方式很有講究。一般來說,材料呈現應根據活動環節需要,採用

逐步呈現的方式。在小班「好吃的糖果」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本是讓幼兒猜測「老師帶來了什麼禮物?」然而,由於教師一開始就將糖果呈現在桌上,對於教師提出的這一猜測問題,孩子們自然就沒有了想像的必要。

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呈現材料時,還要注意不能干擾幼兒的注意。如在大班「神奇的紙杯」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在組織幼兒一起討論「為什麼一種紙杯裝水漏水,而同樣是紙杯的另一種紙杯卻不漏水」這一問題時,配班教師在每個孩子的座位後放了一個未塗蠟的紙杯,以為他們下一步操作「給紙杯塗蠟」做準備。然而,配班教師突然在孩子後面這樣神祕地走一圈,還是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他們紛紛轉頭看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孩子們的注意力就從當前討論的問題轉移開了,從而影響了討論這一環節的實施效果。

五是材料的衛生與安全未受到高度重視。幼兒操作的材料應儘量注意安全與衛生,這是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的大前提,但一些教師在設計組織科學活動時會有考慮不周的現象。如在大班「神奇的紙杯」這一科學活動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幼兒給紙杯塗蠟,以發現蠟可以保護紙杯不漏水。

教師事先未做任何示範與要求,就讓孩子自己去用燒融的蠟給紙杯塗蠟,是有很大的安全隱患的,可能導致幼兒被燒傷或燙傷,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注意。

針對在材料選擇和利用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解決對策:一是針對問題,組織教師討論。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這一科學活動結束後,讓執教教師與觀摩教師圍繞「活動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充分的討論,讓教師認識到自己在材料準備上的問題,並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提出更好的教學實施策略,如有老師提出可以引導幼兒感知糖果的包裝紙顏色、外形、種類、軟硬、大小、氣味、口味、數量、剝開方法等。

如此深入挖掘材料的**價值後,再次試教時,教師就懂得為幼兒準備各種顏色、質地與不同包裝外形、大小、軟硬、顏色、氣味、口味的糖果了,活動也由此生動起來。二是讓教師多次試教,比較體驗。如在大班「神奇的紙杯」活動中,教師第一次試教失敗後,經集體討論,發現問題的關鍵是材料擺放太集中,沒有合理利用空間。

再次試教時,教師將孩子聽課的座位與操作區相對分開,從而保證了孩子在聽教師講解和進行問題討論時不受干擾。當然這樣的調整隻有經過多次嘗試後才能完善。三是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

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教師事先應當儘量排除;確實需要幼兒操作的,教師必須先講解示範,並強調注意事項,以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四、設計與組織問題及解決對策

活動過程是為實現活動目標和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而對活動內容的具體和教育方法的具體運用。當前教師在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活動形式單一,環節設計缺乏趣味。如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紙杯」中,教師開始將環節設計為:「讓幼兒用兩個紙杯(一個塗了蠟,一個未塗蠟)分別裝水,發現一個漏水、一個不漏水的現象,然後引導幼兒摳一摳、刮一刮,發現不漏水的杯上塗了蠟,接著讓幼兒在兩張紙(一張有蠟、一張未塗蠟)上做滴水實驗,發現塗了蠟的紙不透水,最後小結結束。

」從這一設計可以看出,整個活動全是教師提出一個又一個操作任務,幼兒被動操作,毫無趣味可言。

二是未注重各領域內容的整合,內涵單一。在小班科學活動「好吃的糖果」中,教師第一次設計時,只知圍繞糖果的外形、口味這些單一的維度進行,致使活動內容不飽滿,孩子感知不充分。

三是設計提問不精練,不能啟用幼兒思維。在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主要依靠提問來引導幼兒探索,因此提問的設計非常重要。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設計的提問通常十分空洞,指向性和引導性不強,或者多為封閉性問題,只有惟一的答案,不能啟用幼兒

思維,或者不符合幼兒的年齡水平,幼兒不理解或不好回答。

四是教師缺乏激情,也未注意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因科學概念要求嚴謹與準確,使部分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時不苟言笑,語言呆板生硬,過分嚴肅,在活動過程中只注重怎樣清楚地向幼兒解釋概念,而忽視了引導幼兒輕鬆、快樂地學習與探索。

五是語言不精練,概念表述欠清晰。對科學概念,教師有時自己也把握不清,導致在組織活動時環節不充分或各環節只是走過場,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未能落實到位,組織語言羅嗦,表述繁雜,一句話反反覆覆,越說幼兒越糊塗。

六是教案表述欠規範,層次不清。教師的教案要麼過簡,只有對主要環節的表述,對各環節引導的關鍵語和提問未作設計,使他人無法知道她將怎樣指導活動,或者是過繁,將教師課堂中可能要說的每一句話都表述出來,又未理出層次,他人也很難明白其設計的各環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解決上述設計與組織中出現的問題,最好的對策就是與教師一起反思,分析問題,調整方案,並通過多次試教,尋找最佳的設計方案與指導策略。如針對小班科學活動「好吃的糖果」過程設計太簡,提問不精煉等問題,針對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紙杯」過程設計太繁,環節過多,缺乏趣味性等問題,教師經過課後反思與多次試教,最後找到了較優的方案。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中有哪些策略

2樓:love就是不明白

一、把握幼兒bai科學教

du育意義,培養幼兒對

zhi科學教育活動dao的興趣

二專、豐富、擴充套件科學教育內屬容是培養幼兒科學意識與興趣的關鍵(一)從知識自身體系和特點出發,對事物進行豐富、擴充套件或延伸。

(二)以事物之間橫向聯絡為線索進行設計。即藉助事物之間某些聯絡引導幼兒認識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規律。

(三)以事物縱向發展和變化為線索進行設計。

(四)以單元的形式將一些相關的內容巧妙地組合在一起。

(五)從幼兒日常生活中挖掘題材。

三、充分運用好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設問語言是幼兒科學教育重要途徑

幼兒園為什麼組織集體活動會更好,幼兒園老師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展家長開放日會更好

在集體活動中,尤其是競賽式的集體活動中,為了集體的利益,在榮譽感的驅使下,幼兒會克服自私心理,自覺地與同伴合作和分享。在相處中,為了得到同伴的喜愛和認同,幼兒會盡量剋制自己不與別人爭吵 打架,即便發生了矛盾,幼兒自己也會學著協調解決。同時,集體活動還有利於幼兒移情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探索蛋寶寶有的為什麼會跑得快有的卻跑不快。2 比較快慢,學習用數字記錄快慢。3 幼兒大膽嘗試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 生蛋 熟蛋兩個,課前裝飾成蛋寶寶,兩個大盆標上生熟標誌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兩個碗 記錄紙 筆。活動重難點 重點 讓幼兒明白生蛋滾不快,熟蛋滾得快。...

幼兒園幼兒小班集體教學活動有哪些

字寶寶樂園 教育支援裡有很多遊戲案例 例 打 小班遊戲 目的 1 複習有關漢字。2 練習使用打 習慣用語。準備 幼兒每人一張不同的字卡。玩法 教師邊做打 的動作,邊說兒歌 叮鈴鈴 叮鈴鈴 全體幼兒接著說 叮鈴鈴 叮鈴鈴,悅耳的聲音真動聽,不知 誰打來,快快拿起聽一聽。做聽 動作 幼兒 喂,你好,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