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風: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
李白: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2樓:匿名使用者
獨的來蘭花生在荒蕪的園子,源四周雜草叢生。
春去秋來,一會兒是高興的豔陽高照,一會兒是消沉的秋夜月色。
霜已經開始降落了,不知道蘭花還能撐多久?
如果不是有清風吹來傳播一下的話,這蘭花的香味又到底是為誰在開放呢?(只能孤芳自獨的蘭花生在荒蕪的園子,四周雜草叢生。
春去秋來,一會兒是高興的豔陽高照,一會兒是消沉的秋夜月色。
霜已經開始降落了,不知道蘭花還能撐多久?
如果不是有清風吹來傳播一下的話,這蘭花的香味又到底是為誰在開放呢?(只能孤芳自
3樓:匿名使用者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古風》的文篇、意思以及相關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 這是一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
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
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麼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里而來了。於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臺,置以**,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遊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湧來燕國。
在這裡,李白的用意是藉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度。李白認為,燕昭王的英明在於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於為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歷史故事。
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實。「青雲士」是指那些飛黃騰達的達官貴人。《史記。
伯夷列傳》說:「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便被埋沒。
李白便發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一樣棄置不顧。顯貴之臣如此,那麼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一首諷刺魏王語「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隻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而聽任天下賢才過著貧賤的生活。
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著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只有遠走高飛,別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
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悵。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
」魯哀公問他「黃鵠舉」是什麼意思。他解釋說,雞忠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裡,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鵠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鵠高飛遠去了。
魯哀公聽了,請田饒留下,表示要把這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
」就離開魯國,前往燕國。燕王立他為相,治燕三年,國家太平。魯哀公為此後悔莫及。
(見《韓詩外傳》)李白在長安,跟田饒在魯國的處境、心情很相似,所以這裡說「方知」,也就是說,他終於體驗到田饒作「黃鵠舉」的真意,也要離開不察賢才的庸主,去尋求實現壯志的前途。但是,田饒處於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遊列國,以求遂志。而李白卻是生活在統一強盛的大唐帝國,他不可能象田饒那樣選擇君主。
因此,他雖有田饒「黃鵠舉」之意,卻只能「千里獨徘徊」,彷徨於茫茫的前途。這末二句,歸結到懷才不遇的主題,也結出了時代的悲劇,形象鮮明,含意無盡。 《古風》五十九首都是擬古之作。
其一般特點是注重比興,立意諷託,崇尚風骨,氣勢充沛,而語言樸實。這首顯然擬阮籍《詠懷》體,對具體諷刺物件,故意閃爍其詞,但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確似阮詩。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詩歌藝術素養和造詣。
但從詩的構思和詩人形象所體現的全篇風格來看,這詩又確實保持著李白的獨特風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詠歷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陳史事,不點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語以慨現實,但都屬泛指,讀者難以猜測。
末二句是藉故事以寫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織描敘,用形象點到即止。總起來看,手法是故擬阮籍的隱晦,而構思則從理想高度來揭露現實的黑暗,表現出李白那種熱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詩歌藝術的一個主要的風格特徵。
李白的《古風》(第二十四首)詩的譯文
5樓:匿名使用者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連雲開甲宅。
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賞析】:
唐玄宗的後期,政治由開明轉為腐敗。他寵任宦官,使這些人憑藉權勢,大肆勒索,「於是甲舍、名園、上腴之田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新唐書。
宦者傳上》)唐玄宗還喜好鬥雞之戲,據唐人陳鴻《東城老父傳》雲,當時被稱為「神雞童」的賈昌,由於得到皇帝的愛幸,「金帛之賜,日至其家」,有民謠說:「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這些宦官和雞童恃寵驕恣,不可一世。
其時李白在長安,深感上層統治者的腐敗,這首《古風》就是針對當時現實而作的一幅深刻諷刺畫。
詩的前八句寫宦官、雞童的豪華生活和飛揚跋扈的氣焰。詩人對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並沒有進行全面描寫,只是擷取了京城大道上的兩個場景,把它巧妙地勾畫在讀者眼前。
第一個場景寫宦官。詩一開始,就象電影鏡頭一樣,推出了一個塵土飛揚的畫面:「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間小路,這裡泛指京城大道。正午天最亮,卻闇然不見阡陌,可見塵土之大。而這樣大的塵土是「大車」揚起來的,這又寫出了大車之多與行駛的迅疾。
這是寫景,為後面即將出現的人物作鋪墊。那麼,是誰這樣肆無忌憚地飛車疾馳呢?詩人指出:
「中貴多**,連雲開甲宅」。「中貴」,是「中貴人」的省稱,指有權勢的太監。「甲宅」,指頭等的宅第。
「連雲」狀其量,宅第高而且廣,直連霄漢。詩人不僅寫出了乘車人是宦官,而且寫出了他們為什麼能如此目中無人,因為他們有勢,有錢,他們正驅車返回豪華的宅第。這裡詩人既沒有直接描寫車中的宦官,也沒有描寫路上的行人,只是通過寫飛揚的塵土、連雲的宅第,來渲染氣氛、顯示人物,有烘雲托月之妙。
另一個場景寫雞童,又換了一副筆墨。寫「中貴」,處處虛筆烘托;對「雞童」卻是用實筆從兩個方面進行正面描寫:一是寫服飾。
「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鬥雞人與宦官不同,他是緩轡放馬而行,好象故意要顯示他的權勢和服飾的華貴。在「亭午」陽光的照耀下,他們的車蓋衣冠何等光彩奪目!
二是寫神態。「意態由來畫不成」,一個人的神情本來是很難描繪的,尤其是在短小的抒情詩裡。但李白寫來卻舉重若輕,他先用了一個誇張的手法,把筆墨放開去,「鼻息幹虹霓」,虹霓即虹霓,鼻息吹動了天上的雲霞,活現出鬥雞人不可一世的驕橫神態;繼而,詩人又把筆收回來寫實:
「行人皆怵惕」,行人沒有一個不惶恐的,進一步用行人的心理把雞童的勢焰襯托得淋漓盡致。真是傳神寫照,健筆縱橫。
最後兩句寫詩人的感慨。「洗耳翁」指許由。據皇甫謐《高士傳》說,堯曾想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接受,認為這些話汙了他的耳朵,就去水邊洗耳。
世上沒有了象許由那樣不慕榮利的人,誰還能分得清聖賢(堯)與盜賊(跖)呢?詩人鄙夷地把宦官、雞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殘害人民的強盜,同時也暗刺當時最高統治者的不辨「堯與跖」。
這首詩通過對中貴和鬥雞人的描繪,深刻諷刺了佞幸小人得勢後的囂張氣焰,對當時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
詩的前八句敘事,後兩句議論。敘事具體、形象,飽含諷刺,最後的議論便成為憤慨的自然噴發,一氣貫注,把感情推向了高潮,由諷刺佞幸小人,擴大為放眼更廣闊的現實,豐富了詩的內容,提高了主題思想的意義。
6樓:歸浪彼岸
【年代】:唐
【作者】:李白——《古風》(其二十四)
【內容】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連雲開甲宅。
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賞析】:
唐玄宗的後期,政治由開明轉為腐敗。他寵任宦官,使這些人憑藉權勢,大肆勒索,「於是甲舍、名園、上腴之田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新唐書。
宦者傳上》)唐玄宗還喜好鬥雞之戲,據唐人陳鴻《東城老父傳》雲,當時被稱為「神雞童」的賈昌,由於得到皇帝的愛幸,「金帛之賜,日至其家」,有民謠說:「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這些宦官和雞童恃寵驕恣,不可一世。
其時李白在長安,深感上層統治者的腐敗,這首《古風》就是針對當時現實而作的一幅深刻諷刺畫。
詩的前八句寫宦官、雞童的豪華生活和飛揚跋扈的氣焰。詩人對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並沒有進行全面描寫,只是擷取了京城大道上的兩個場景,把它巧妙地勾畫在讀者眼前。
第一個場景寫宦官。詩一開始,就象電影鏡頭一樣,推出了一個塵土飛揚的畫面:「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間小路,這裡泛指京城大道。正午天最亮,卻闇然不見阡陌,可見塵土之大。而這樣大的塵土是「大車」揚起來的,這又寫出了大車之多與行駛的迅疾。
這是寫景,為後面即將出現的人物作鋪墊。那麼,是誰這樣肆無忌憚地飛車疾馳呢?詩人指出:
「中貴多**,連雲開甲宅」。「中貴」,是「中貴人」的省稱,指有權勢的太監。「甲宅」,指頭等的宅第。
「連雲」狀其量,宅第高而且廣,直連霄漢。詩人不僅寫出了乘車人是宦官,而且寫出了他們為什麼能如此目中無人,因為他們有勢,有錢,他們正驅車返回豪華的宅第。這裡詩人既沒有直接描寫車中的宦官,也沒有描寫路上的行人,只是通過寫飛揚的塵土、連雲的宅第,來渲染氣氛、顯示人物,有烘雲托月之妙。
另一個場景寫雞童,又換了一副筆墨。寫「中貴」,處處虛筆烘托;對「雞童」卻是用實筆從兩個方面進行正面描寫:一是寫服飾。
「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鬥雞人與宦官不同,他是緩轡放馬而行,好象故意要顯示他的權勢和服飾的華貴。在「亭午」陽光的照耀下,他們的車蓋衣冠何等光彩奪目!
二是寫神態。「意態由來畫不成」,一個人的神情本來是很難描繪的,尤其是在短小的抒情詩裡。但李白寫來卻舉重若輕,他先用了一個誇張的手法,把筆墨放開去,「鼻息幹虹霓」,虹霓即虹霓,鼻息吹動了天上的雲霞,活現出鬥雞人不可一世的驕橫神態;繼而,詩人又把筆收回來寫實:
「行人皆怵惕」,行人沒有一個不惶恐的,進一步用行人的心理把雞童的勢焰襯托得淋漓盡致。真是傳神寫照,健筆縱橫。
最後兩句寫詩人的感慨。「洗耳翁」指許由。據皇甫謐《高士傳》說,堯曾想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接受,認為這些話汙了他的耳朵,就去水邊洗耳。
世上沒有了象許由那樣不慕榮利的人,誰還能分得清聖賢(堯)與盜賊(跖)呢?詩人鄙夷地把宦官、雞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殘害人民的強盜,同時也暗刺當時最高統治者的不辨「堯與跖」。
這首詩通過對中貴和鬥雞人的描繪,深刻諷刺了佞幸小人得勢後的囂張氣焰,對當時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
詩的前八句敘事,後兩句議論。敘事具體、形象,飽含諷刺,最後的議論便成為憤慨的自然噴發,一氣貫注,把感情推向了高潮,由諷刺佞幸小人,擴大為放眼更廣闊的現實,豐富了詩的內容,提高了主題思想的意義。
求李白的《古風》,求李白《古風》(大雅久不作)翻譯
象 大雅 那樣的詩,己經很長時間沒有寫了。李白的 古風 求李白 古風 其十 齊有倜儻生 的譯文 李白 古風 其十,是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魯仲連的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意思是,齊國有個風流倜儻的後...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概括,西遊記第二十四回概括200字
第二十四回 萬壽莊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老竊人蔘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蔘果,吃後長後不老。觀主鎮元子都二童子以人蔘果款待唐僧誤認人蔘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 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罵唐僧。西遊記第二十四回概括200字 西遊記 第24回標題是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
翻譯李白古風其十,李白的古風其十 求翻譯 謝謝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
古 風 其十九 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賞曳廣帶,飄拂 行。邀我至雲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這是一首用遊仙體寫的古詩,大約作於安祿山攻破洛陽以後。詩中表現了詩人獨善兼濟的思想矛盾和憂國憂民的沉痛感情。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