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孩子的夢想
佛門把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見性了。
1、貪
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人一輩子就是在這其中打滾,從而度過我們的一生。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願被它束縛,成為它的奴隸,甚至心安理得地讓它牽著鼻子走。
我們除了吃飯和晚上睡覺,從早到晚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於發財、享受生活,同時又像辦法追求種種名譽、地位,有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還不擇手段,不講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齡又對色慾(淫慾)有種種的貪求,為了追求感觀享樂,可以不講家庭責任和社會道德。如果再廣泛一點講,修行過程中執著、沉迷於某一狀態或境界也為貪。
2、嗔
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我們拼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我們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3、痴
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比如人是怎樣來的?死後怎樣去?
我們統統不理會,不以為然,甚致嘲弄他人對此有興趣等都是痴。
對於真理、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無知,都是痴的表現。還有一種愚痴就是對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們講對的,我們以為是錯;人家跟我們講錯的,我們卻以為講對。總之,自以為是,不聽別人的勸告,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痴。
4、慢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或者目中無人,稱為慢。比如做了官發了財後,就覺得了不起,到處向人炫耀、賣弄。或是有人養了一隻漂亮的狗,覺得了不起,帶著那隻漂亮的狗招搖過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財產等,都稱為慢。
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華洋溢,高人一等,結果看輕別人也是慢。虛榮心強,愛攀比,當自己比別人差又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麼了不起,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脹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為自己已有證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別人等都是慢。
5、疑
毫無道理和根據就懷疑、否定一切,自以為是、想當然地下結論,迷信自己的一切都為疑。從佛教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1)、身見:執著五蘊的身心裡面有一個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靜時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或反應,執著於覺受等等都是身見。
(2)、邊見:執著於斷、常二見即為邊見。第一,認為「我」是永恆的,即是執著「常」;第二,認為人死後一了百了,什麼都完了沒有了,不顧精神傳承,這就是執著「斷」,這兩種錯誤見解就是邊見。
另外,由於缺乏足夠的智慧與覺悟,不能正確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質或義理,無法正確理解「萬法唯識、緣起性空、妙有真空」等的道理,不是執著於空,就是執著於有,不是執著於「真」,便執著於「幻」等等都為邊見。
(3)、邪見:各種不正確的導至惡業生起的思想念頭等都叫邪見。比如「無毒不丈夫」就是邪見。
(4)、見取見:執著於只有自己的見解是對的,稱為見取見。
(5)、戒禁取見:對於修言人而言,凡執著信持不正確的戒律,不能正確地看待戒律等都稱為戒禁取見。現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見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為「不飲酒」,此戒律設立的初衷,它是預防過量飲酒後亂性造諸惡業,而且經常飲酒會導致身心不清明妨礙我們開智慧。
擴充套件資料
貪嗔痴慢疑型別:
1、貪慾蓋:謂眾生貪愛世間男女、色聲香味觸法及財寶等物,無有厭足,以此貪慾覆蓋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貪慾蓋。
2、嗔恚蓋︰謂眾生或於違情境上,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而生忿怒,以此嗔恚能覆心識,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嗔恚蓋。
3、惛沉睡眠蓋︰又作睡眠蓋。睡眠者,意識惛熟,五情闇冥,眾生以此睡眠覆蓋心識,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睡眠蓋。
4、掉舉惡作蓋︰又作掉戲蓋、調戲蓋、掉悔蓋。掉悔者,身無故遊行為掉,心中憂惱為悔,謂眾生以此掉悔覆蓋心識,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掉悔蓋。
5、疑蓋︰疑者痴惑也,謂眾生無明暗鈍,不別真偽,猶豫之心,常無決斷,以此疑惑覆蓋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疑蓋。
2樓:飛躍八十八重天
五毒心:佛教中所說的五毒心是指貪、嗔、痴、慢、疑五種心,這五種心會使我們造作惡業,就像毒藥會妨礙我們修行,故稱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禪定,那終究是邪定。
修大神通或各種玄妙的**,若五毒心尚存,結果可能會變成魔通或各種惡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五蓋:五種覆蓋眾生心識,使不能明瞭正道的煩惱。
蓋乃煩惱之異名,有障、覆、破、壞、墮、臥之義,如《大毗婆沙論》卷四十八雲(大正27·249c)︰『何故名蓋?蓋是何義?答︰障義、覆義、破義、壞義、墮義、臥義是蓋義。
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人一輩子就是在這其中打滾,從而度過我們的一生。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願被它束縛,成為它的奴隸,甚致心安理得地讓它牽著鼻子走。
我們除了晚上睡覺,從早到晚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於發財、享樂,同時又追求種種名譽、地位,有的還不擇手段,不講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齡有對色慾(淫慾)有種種的貪求,為了追求感觀享樂,可以不講家庭責任和社會道德。如果再廣泛一點講,修行過程中執著、沉迷於某一狀態或境界也為貪。
嗔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我們拼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我們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比如人是怎樣來的?
死後怎樣去?我們統統不理會,不以為然,甚致嘲弄他人對此有興趣等都是痴。對於真理、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無知,都是痴的表現。
還有一種愚痴就是對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們講對的,我們以為是錯;人家跟我們講錯的,我們卻以為講對。總之,自以為是,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痴。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稱為慢。比如兒子做了官發了財後,做母親的就覺得了不起,到處向人炫耀、賣弄。
或是有人養了一隻漂亮的狗,覺得了不起,帶著那隻漂亮的狗招搖過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財產等,都稱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華洋溢,高人一等,結果看輕別人也是慢。虛榮心強,愛攀比,當自己比別人差又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麼了不起,這也是慢。
凡有自我膨脹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為自己已有證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別人等都是慢。
毫無道理和根據就懷疑、否定一切,自以為是、想當然地下結論,迷信自己的一切都為疑。對於佛法因果道理與見地有懷疑或迷惑也為疑。從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a、身見:執著五蘊的身心裡面有一個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靜時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或發應,執著於覺受等等都是身見。
b、邊見:執著於斷、常二見即為邊見。認為「我」是永恆的,就是執著「常」;認為人死後一了百了,什麼都完了沒有了,這就是執著「斷」。
這兩種錯誤見解就是邊見。另外,由於缺乏足夠的智慧與覺悟,不能正確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質或義理,無法正確理解「萬法唯識、緣起性空、妙有真空」等的道理,不是執著於空,就是執著於有,不是執著於「真」,便執著於「幻」等等都為邊見。c、邪見:
各種不正確的導至惡業生起的思想念頭等都叫邪見。比如「無毒不丈夫」就是邪見。d、見取見:
執著於只有自己的見解是對的,稱為見取見。e、戒禁取見:對於修言人而言,凡執著信持不正確的戒律,不能正確地看待戒律等都稱為戒禁取見。
現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見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為「不飲酒」,此戒律設立的初衷,是預防過量飲酒後亂性造諸惡業,而且經常飲酒會導致身心不清明妨礙我們開智慧。釋迦牟尼時代設立此戒的本意是遠離一切讓我們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過來說,適量飲了酒不亂性,內心如如不動,並不妨礙身心的清明,這個戒也就失去了意義。正因為我們往往定慧力不夠,所以才需要持戒。
3樓:匿名使用者
貪就是所謂的貪心,貪財,貪色,對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強烈執著與熱愛。嗔就是嗔恨,就是發怒,生氣。痴就是愚痴,愚昧,不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理,生生世世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卻自得其樂。
慢就是傲慢心,就是人心不平,人心不平,大地就不平,就會引發**,在佛法看來,這個世界上只有人禍,沒有天災,所以的天災都是人心感召的。疑就是猜疑,總是猜測別人的意思,自以為很瞭解別人,用自己無明的意識心,來看待身邊的眾生,給他們貼上好人,壞人的標籤。殊不知自己才是愚痴之人。
4樓:匿名使用者
貪,嗔,痴,是佛教中的三毒:
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又分內貪和外貪;嗔,有順理嗔,無理嗔,無名嗔三種,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就是憤怒,怨恨的心;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
**此三毒的方法:佛教中以戒、定、慧,作為對治貪、嗔、痴的方法。
還有修五停心觀:能使五種過失停止於心的觀法,亦即聲聞乘人在入道之初修習的五種觀法。
一、不淨觀,即觀察一切根身器界皆屬不淨,以停止貪慾。
二、慈悲觀,即觀察一切眾生痛苦可憐之相,以停止嗔恚。
三、因緣觀,即觀察一切法皆從因緣生,前因後果,歷歷分明,以停止愚痴。
四、唸佛觀,即觀察佛身相好,功德莊嚴,以停止業障。
五、數息觀,即觀察呼吸出入之相,每一出入,皆暗數自一至十,以停止散亂。
慢,是指增上慢、貢高我慢,就是指學佛之人,驕傲自大,自欺欺人,未得謂得,未證謂證。
疑,是指懷疑佛法,走火入魔,進入邪魔、外道。
要除此二毒,需要修大乘佛法,理解佛法圓融無礙,才能終成佛道。
學習佛法,就是要逐漸除去我們身上的這五毒,離苦得樂;這都是修行過程中,在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階段,要注意改正和克服的。
起了貪念時念什麼經,貪嗔痴慢疑是什麼意思
要看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了,有些人只想做個普通人,學佛修修心,自己又沒有男女朋友,想想自己心愛的人,為自己將來打算,無可厚非啊,人可不就是貪嗎,不就是執著嘛,但是不要因為這種執著而讓自己起煩惱就好。有些人目標比較明確,就是要修佛,要離欲,當然起愛慾的時候就要制止啊。戒貪不光是念什麼經的問題,關鍵要從心...
佛教中的空,佛教的「空」 是什麼意思?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第一 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 相空 性自性空 行空 無行空 一切法離言說空 第一義聖智大空 彼彼空。云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云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
佛教中說的煩惱與違緣是什麼意思,意思佛教中的違緣什麼意思遣除違緣力量大的咒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由此因緣,是諸菩薩身心堅固逾於金剛,不為違緣之所侵惱,所謂寒熱 飢渴 蚊 風日 毒蟲 刀杖等類,及諸纏結不能侵惱。佛教應該沒有違緣的說法,但有逆緣的說法,從字面你都應該知道什麼意思了。煩惱是什麼?放不下。只要有放不下的,無論是佛法 世法,只要有放不下的,都麻煩。所以章嘉大師教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