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都有什麼現象?給予心理學上

2021-03-24 19:44:37 字數 5250 閱讀 4227

1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常常有一種錯覺,一說起教育,總以為這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殊不知,一個人的成長總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人的影響最深刻。因為父母是孩子的親人,是孩子最親密,最信賴的人;同時他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裡,接觸的時間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往往在兒童的心靈上起著決定作用。

我國現代教育家陳鶴琴早在2023年寫了《怎樣做父母》,指出: 「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我們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養蜂的人,先要懂得養蜂的方法,蜂才能養得好;育蠶的人,先要懂得育蠶的方法,蠶才能育得好;甚至養牛、養豬、養馬、養鳥、養魚,都要先懂得專門的方法,才可以養得好。

難道養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養得好嗎?」

家庭教育是每個家庭的一本「難唸的經」,更是時下備受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有的父母如願以償,沉浸在成功的幸福和自豪中;有的父母不緊不能如願,甚至事與願為,怨氣橫生,但怨這怨那就是不怨自己。

家長:即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如今,當個家長不容易。

孩子不好過,家長更難為。今天的家長,急迫地希望子女成龍成鳳成才。但是,也許由於工作繁忙,親子時間不多,親子溝通不夠,或是缺乏育兒的知識和經驗,許多父母不懂如何正確地施教。

然而,教育沒有第二次,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可實驗性,這就對家長提出了挑戰。

家長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長只是平常人。所以,家長

——會贏,也會輸;

——會勝,也會敗;

——有的聰明,也有的愚昧;

——有心情好的時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強,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不可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也不可能永遠沒有錯。

——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希望得到公平的對待;

——希望別人對他們和藹、友善;

——希望做得好的時候有人讚賞;

——當感到悲痛、煩惱時,希望人給予支援和安慰;

——希望在做得不好時有人諒解和鼓勵。

必須肯定,為了孩子,家長願意承擔,願意付出,也願意配合。

家庭教育的誤區----當前家長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這是好現象。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誤區。家長急功近利思想很嚴重,看重眼前利益,放棄長遠利益,效果肯定不好。主要表現在幾方面:

第一,任意超前。超越孩子的年齡階段,超越他們的年齡特徵,讓他們學習很難理解、很難接受的東西,比如還沒上小學,就拿小學課本知識來學習等等。

第二,片面性。就是隻重視一半的教育,比如重視學習、重視分數,忽視品德、忽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重視特長,忽視全面發展等等。

第三,學校化傾向。家庭教育的特點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進行一種很特殊的教育,它跟學校教育有很多不同。學校教育是專門的教育機構,通過上課和搞有組織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是遇物則誨,意思就是碰到什麼事或者正在做什麼事,就結合這個事進行相關的教育,這是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中還應注意的傾向:

一是溺愛。有的家長對子女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無原則遷就。溺愛,實質上是父母、家長對子女不負責任的行為,它使兒童個性中的缺點得不到糾正,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容易發生作用,對兒童的發展極為不利。

二是放任自流。有的人對子女既不管束,也不教育,過分依賴學校和社會,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對兒童既要尊重,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不能把父母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聽其自然。

三是粗暴壓制。有的家長採取強制、壓服、懲罰甚至體罰的方法,強迫兒童接受自己的要求,這種方法往往導致兒童產生逆反心理而產生種種不良的教育效果。

四是拔苗助長。有的人出於望子成龍的心理,對子女期望值過高,不顧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可接受性的原則,強制或誘迫兒童接受過重的學習負擔,造成身心發展的畸形,這是當前比較普遍的一種傾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五是**化。有的家長重視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忽視兒童的年齡特徵,過早地對子女灌輸**之間相互交往的一些行為規範和禮儀習俗,過多地約束子女的言談和活動,逐步使孩子少年老成,這對兒童的個性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

硬辦法不能用,軟辦法不頂用。

家庭教育中存在著「五多五少」

(1)父母為孩子考慮得太多;與孩子溝通話題太少;

(2)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 與孩子共同活動的平臺太少;

(3)物質方面給予孩子太多;與孩子共同學習的時間太少;

(4)批評責怪孩子太多;對孩子內心世界瞭解太少;

(5)對孩子考試分數索取太多;對孩子情感支援太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啟蒙課堂。

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心理學理論有哪些 30

2樓:

1、羅森塔爾效應

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2023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2、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

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而這種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3、德西效應(westerners effect)

認為適度的獎勵有利於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有可能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降低其內在動機。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此時,動機強度會變成兩者之差。人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德西效應。

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即內感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加報酬),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

4、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霍桑一詞是美國西部電氣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間工廠的名稱,是一座進行實驗研究的工廠。實驗最開始研究的是工作條件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包括外部環境影響條件(如照明強度、溼度)以及心理影響因素(如休息間隔、團隊壓力、工作時間、管理者的領導力)。

5、增減效應

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顯得不斷增加的人,最不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顯得不斷減少的人,心理學家們將人際交往中的這種現象稱為「增減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機械地照搬「增減效應」。因為我們在評價人時,所涉及的具體因素很多,僅靠褒與貶的順序變化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倘若我們評價人時不根據具體物件、內容、時機和環境都採取先貶後褒的方法,往往會弄巧成拙。

3樓:mz桃之夭夭

德西和瑞安的自我決定理論。

其實這個理論算是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但是在家庭中很多家長無意中會用到,並且是反向運用。

這個理論包含三個需要:1.勝任需要,指個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有機會去鍛鍊自己和表現自己的才能。

2.歸屬需要,歸屬指感覺到關心他人並被他人關心,有一種從屬於其他個體和團體的安全感,與別人建立起安全和愉快的人際關係。3.

自主需要,自主指個體能感知到做出的行為是出於自願的且能夠自我調控的。

動機劃分為三種:1.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是人類固有的一種追求新奇和挑戰、發展和鍛鍊自身能力、勇於探索和學習的先天傾向。它與個體的內部因素,如興趣、滿足感等密切相關,屬於高度自主的動機,代表了自我決定的原型。2.

外部動機:外部動機指人們不是出於對活動本身的興趣,而是為了獲得某種可分離的結果而去從事某一項活動的傾向,如獲得高分或避免受到懲罰等。3.

無動機:無動機是最缺少自我決定的動機型別,它的特點是個體認識不到他們的行為與行為結果之間的聯絡,對所從事的活動毫無興趣,沒有任何外在的調節行為以確保活動的正常進行。

在家庭中,這個理論通常被家長們無意識的用來將孩子的內部動機轉化為了外部動機。

舉個最普遍的例子:孩子最初因為感興趣,因為愛好而去畫畫,結果家長髮現之後,通常會說:「哎呀,畫的真好!

/畫的還行,繼續努力!畫完了帶你去吃大餐!"(或者給予孩子一些實質性的獎勵),其實這個時候家長的任何干預都會起到相反的結果,本來孩子是出於愛好去畫畫,時間久了,孩子心裡會慢慢覺得他是為了那頓大餐,或者那些獎勵而去畫畫,慢慢的,他就不再想畫畫了。

家長成功地將孩子的內部動機轉化為了外部動機,削弱了孩子的興趣。

4樓:匿名使用者

家庭教育乾坤理論概括地說,就是吸收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學習借鑑了西方家庭教育科學成果,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育人要求,依據兒童成長規律和特點,遵照育人法則,構建起來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論。

5樓:天天天藍天天悅

家庭教育常用的心理學理論:

abc理論

侵犯學說

踢貓效應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建立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後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樑b(bridge),這座橋樑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

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信念是指人們對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等)。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

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父親的在家庭教育中起什麼作用,家庭教育作用及目的是什麼

一般來說,在bai家庭教 育中,父母雙方du 會自zhi然的扮演不同的角色,大dao多是嚴父慈母型。父內親要在對容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以原則性的嚴格要求為主。母親往往是溝通者和維護父子關係的紐帶。但這兩個方面,要在父母雙方目標一致的情況下,才會有好的效果。要避免一方嚴要求,一方袒護的情況發...

在家庭教育中鼓勵孩子有什麼好處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什麼重要的作用

鼓勵將給孩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前進的動力,他會更積極主動 充滿自信的做事,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尤其是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鼓勵顯得尤為重要。這能培養他更多的興趣。請釆納 多鼓勵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也要讓孩子明白,失敗並不可怕,不然孩子一點承受能力都沒有也不行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及時對孩子...

簡述家庭教育的隨機性特怔,什麼是家庭教育,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家庭教育 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基本特徵 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威嚇性 家庭教育感染性 家庭教育及時性。1 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 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