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最勝子
達摩祖bai師的意思很重要,du更重要的是他的意思zhi從哪來的。看公案的人dao經常會回忽略求證的過程而直答接去看參***。
二祖在遇到初祖之前,已經博學三藏,他所缺乏的是最後一著的點撥。
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這句話,是他清楚的瞭解經論裡觀行的方法,並實踐了覓心的觀行。
建議瞭解一些「毗婆舍那」,否則看公案跳過這個過程,而直接去看什麼有心無心,沒有意義,只能產生一些很膚淺的聯想。
唐宋時期的善知識,很少不通經教的,後世拋棄經教的口頭禪則未必如此,難免會遇到一些古怪的問題,甚至生起外道見解而不自知。學習教理,對二諦有點概念,看公案才能有點眉目。
學佛,不要單純講有無,「心不可得」與「沒有心」差別不是一般的大。佛教各部說有說無,都是有條件的,例如中觀,說有,是緣起有,說空,是勝義空,並非簡單的有或沒有。
2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初祖的意思是:我們的心本來是幻現的,我們自認回為的一切是「答
我心」的,皆是生滅境界,不離因果戲論,並非恆久常在,非是真我。
真我佛心,當下一切皆是,若要尋找,遍尋不著。連這個找的念頭都不離佛心。如祖師說:
如果找得著,那還能是你的心嗎?若能找到,即是對立之物。佛心是無有任何對立之念的,若明此心,當下一切皆是。
若不明,找遍天涯海角,也不得!
若能明心,皆幻妄而生,所謂不安,即煙消雲散!如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3樓:
淨空法師語:
佛叫我copy們舍,依據什麼道理?道理佛講得很明白、很清楚,一代時教四十九年無時無處不說,特別是《般若經》,佛告訴我們『萬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這是把事實真相全部說出來,外面所有的現象五欲六塵無所有,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怎麼可以要得到它?你希求想得到它,錯了!
這一念起來六道就現前,你就搞六道輪迴,不知道一切法幻有,它不是真有,假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得的心沒有,所得到的一切法也沒有,佛教你怎樣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是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都不可得,這是佛的境界,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境界。
你內有一個得的念頭,外面有一切所有,你是全迷了。『因行佈施時,適可前人意』,這個意思就深了,怎麼樣才適可前人意?行佈施令別人覺悟,這才是適可人意。
不是他想財,他財就得到,那就滿意了,那是滿貪嗔痴的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
4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抄六祖
壇經,看看金剛經。
壇經襲咐囑品裡說:
「吾今bai教汝說法,不失本
du宗。 先須
zhi舉三科法門,dao
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
其中的「三十六對」道出了佛法的圓融。
自序品裡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本無本有,你說有心還是無心?
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5樓:佛崽
有能耐安神·安魂·安身·安人·············
"將心來,吾與汝安"這句話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說,當你感覺到不安的時候,那個不安早就過去了,可是你還要拼命的去找這個不安,去找一個方法來去除不安。不安只是一種感覺,就象所有的感覺一樣,都發生於剎那間,轉瞬即逝,並不會停留在那裡等你來找,而你一個勁的想去找這個不安,反而使這個不安的作用得以持續,你想找方法來去除不安,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不安。所以說,不安不必去驅除,安不必去找。
前一個不安過去了,後一個不安還沒來,中間的這個沒有不安的狀態就是安。
安與不安皆不可得,有可得之念,心如何能安。捨棄此念,不必求安,心自然而安。
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7樓:青山碧水間
識得心處、自安~
慧可聞達摩此言即搜求心所、便知心本無所而悟:見心(也即自性)之時、方悟心本如如不動、何來不安?
末學淺見,不值一笑。
8樓:木繹
把你的心拿來,我為你安心。
意思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之心拿來,我為你安心。恢復清淨本心。
妄想心來無影 去無蹤。如何拿來?
9樓:百度使用者
維摩詰說經時天女散花供養,花不沾身。此心亦如是。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亦是。
10樓:波曇
叫你明心見性咯,你說你心不安,你的心在**呢?楞嚴經開始部分,佛叫阿難證心(本心),阿難證心7處,都不對,逼得沒辦法,乃知我們時時刻刻用真心,而真心了不可得。所謂騎馬找馬,到哪找?
我這樣說也是寡然無味,你體會不深,多看看公案話頭,因緣到了,一剎那了悟。但了悟和證悟乃是天壤之別,懂了不會用,境界現前亦是枉然。平時要儘量沒有意見,息心。
ps:青山碧水間的回答,頂一個。
11樓:棘野繁星
把你的心拿來,我幫你安定下來。
意思是,找出讓你無法安心的具體的事情,然後根據這件事來行動,讓自己安心;另一層意思是,你的心屬於你自己(心是拿不出來的,否則會死人,囧),只有自己才能讓自己的心安定。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讓我靈光一閃,但是想要表達的時候卻忘了,我被凡塵起起落落,但我心已安.
達摩祖師說了哪句話讓二祖頓悟?
13樓:木繹
梁武帝時,印度的達摩祖師到中國傳禪宗,先去見梁武帝,話不投機,就走了,後來一直在嵩山少林寺面壁.為什麼面壁?不理人,這些笨蛋來一萬個也沒有用.
結果,二祖神光去求道,合掌站在那裡,達摩沒有回過頭一下,你要站就站著.北方冬天下雪,他站在外面,雪堆積起來過了膝蓋,三天三夜,二祖沒有動過.
達摩回過頭看看說:"你這是幹什麼啊?"二祖說:
"我求無上菩提,願大師為我開甘露門!"達摩狠狠罵他一頓:"無上**,佛的心印,憑你這樣就可以拿得到?
無上**,曠劫精勤,需要多生累劫修行得來的,像你這麼一點小恭敬,小殷勤,就想來偷我的**?"你看多妙!那麼恭敬,他還說不行,故意折磨他,受得了折磨才是法器.
二祖神光所以成為一代祖師,自己捱罵以後,越想越難過.從前出家人腰上帶把刀,叫作戒刀,以此警戒自己.二祖當時就抽出戒刀,卡嚓一下子,把自己的左臂砍斷了.
他實在是無法表示誠懇,只好發狠,把手臂砍下來(時代不同了,我們很難體會古人那種為法忘軀,捨身求道的精神)那麼遠去求道,站了那麼久,大雪紛飛,又冷又餓,再又把手臂砍斷,大家體會那個味道看看!這位大祖師爺,看到徒弟這樣一個境界,說:"你要幹什麼?
"二祖神光說:"**!此心不安啊!
為求安心法門."注意哦,人生在世,出家學佛,最難的就是此心如何安.你想,二祖自己在香山打坐已經**年了,功夫一定很好,還是不能安心.
這時達摩祖師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高聲喝道:"你拿心來,我給你安!"這一喝,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膽子小,這個疑問太大,答案又太奇,神光愣了半天,然後說:
"**啊!心在**,我找不到啊!"的確,講話的是心,聽話的也是心,用過了一點影子也沒有,你找個屁呀!
達摩馬上抓住機會:"我已替你安好了!"神光因此大徹大悟,這就是中國禪宗二祖,言下頓悟.
14樓:彌陀**潤生
二祖問達摩:「我心不安求**為我安心」。達摩祖師答:「 將心拿來我與你安」。二祖覓心不可得,遂得安心的方法
15樓:月照霜天
二祖要達摩初祖為他安心,達摩初祖說道:「將心來,為汝安!」二祖當下省悟,覓心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又何來安與不安。即此覓心了不可得,當下即是安心。
16樓:匿名使用者
慧可說,請**為我安心,達摩說,你把心拿來,我為你安。慧可說,我就是怎麼也找不到心。達摩說,如果能找得到又怎能算是你的心。
17樓:⑦彩dě黑銫
但佛祖能寬恕你的罪惡
禪宗二祖的故事!
18樓:匿名使用者
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號神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76562光,洛陽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人,慧可禪師自幼聰慧,十五歲時便通誦九經,博覽詩書,尤其精通老莊易學,後**佛書,頓覺越超俗識而於心有所得,即前往洛陽龍門香山寺,隨寶靜禪師修習定慧。
出家受具後,到各處講學寺院遊歷,遍學大小乘經典義理。三十二歲時返回香山寺侍師,終日端身禪坐。年約四十歲時,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陽)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即禮他為師,從學六年,立雪斷臂,求道至誠,達摩許之,付衣缽,賜號慧可。
後在安徽嶽西司空山傳道與三祖僧璨,其平生事蹟在《曹溪寶林傳》、《續高僧傳》和《景德傳燈錄》中皆有記載。初祖達摩對慧可禪師尤有一言:「我本離開南印度而來此東土,是因見神州有大乘氣象,於是渡過大海、穿越沙漠,為法求人。」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件事多半是後人
的杜撰,而若果真的追究起來,也是不必執著之事,佛教金剛經內中講究萬法不二,世間
容萬物若是起分別心,便是千差萬別,而事本不二,萬事萬物,須彌納芥中,得大自然,看時紛繁實是鏡中空花,似人寄居之體緣不過是昨日黃花,而細看時卻是水中月影,分不出一月千月,孰真孰假,佛家不講人人成佛,而世人皆講佛在堂中坐,烈火之中,孰能分出佛,寺,僧與妓之本來一如,若能,是甚樣的狀貌。若不能,做成胡餅獻與泥菩薩吃
20樓:點錯相
此故事不可信也。
就算真有此事,可能是把某些情節誇大了。
重點是這個「嫖」字,還有二祖悟道和出家的前後。
21樓:匿名使用者
嫖一妓就退心,你的發心建築在什麼上的?可真夠脆弱的。。
22樓:天永
樓主的信佛不知是個什麼狀態?
23樓:緣分緣緣
這都是不信佛的後人傳言,如果你信了,那你就永遠解脫不了,多看一些經書,和大德**的佛法。要相信佛法相信因果。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24樓:匿名使用者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解】空生所問。意謂發心菩薩。不得似佛這等安心自在。
將謂若求作佛。必須象佛日用行履一般。方才是佛。
我觀佛心如此安閒。而菩薩心不得安住如何降伏使心安耶。佛答意。
雲菩薩求心安作佛。不必別求。只如汝會得我護念付囑之心。
其心自安。亦不必別樣降伏。故云如汝所說。
但得心安足矣。更何降伏耶。只當如此而已。
故云如是。
25樓:匿名使用者
放下 順其自然 平常心
大明寺是律宗祖庭還是禪宗祖庭呀,禪宗祖庭在哪,禪宗祖庭是哪個寺廟
律宗祖庭 道宣律師塔在陝西長安終南山。印度的律學有五部不同 一 摩訶僧只部 僧只律 二 薩婆多部 十誦律 三 曇無德部 四分律 四 彌沙塞部 五分律 五 迦葉遺部律 未傳漢地。姚秦以後,十誦律 甚弘南北 僧只律 行於江南 元魏以後 四分律 大盛。入唐又分為三家 一 法礪住相州 今河南安陽 同光寺,著...
為什麼禪宗到了六祖就沒有七祖了
達摩把禪宗從印度傳來前,達摩的 般若多羅對達摩說 這個法脈只傳六代。也就是說 六祖以後不允許再有人叫禪宗的 祖 按到般若多羅的授記,六祖的法脈 六祖傳了五個得法 按般若多羅授記 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以後也會有成就者 從汝邊出一馬駒 踏殺天下人 也就是指馬祖道一。他俗名姓馬,因為禪宗一個不給有人叫祖...
為什麼說禪宗是反對佛教的為什麼說禪宗是地道的中國佛教
禪宗與淨土宗內訌,至今爭論,責任當在杜撰 淨土三部經 及胡編爛造大乘經的教徒身上。如他們不是自造佛說,佛教中便不會發生這種不幸的內訌了。我們站在教外人的研究佛教立場來看,阿彌陀佛 信仰實是佛教中的一支 旁門 一生主張自力苦修的釋迦,決不可能會又推翻己說來提倡甚麼阿彌陀佛他力信仰的。後來的提倡者,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