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引經據典正法
1 凡夫最大的過失、錯誤,就是處處為自己想。或者是也能為別人想,但是為自己想的多,為別人想的少。縱然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裡頭還是有自己。
2 佛菩薩沒有自己,真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佛菩薩徹底放下,心裡頭不執著這些相,所以他見性。
3 佛菩薩全是為眾生,沒有一點私心,所以他對於一切人事物看得清楚。你有私心,智慧就沒有了。為什麼智慧沒有了?因為私心裡面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東西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開悟。
4 完全沒有私心,完全為眾生,這叫真實智慧,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示現表演給我們看的。你要想成就真實智慧,你要想跟一切眾生圓融自在地相處,你向他學習,你就得到了。
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麼意思
2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一)無我相
:不要有貢高我慢,不要有為自己打算的心。
(二)無人相:不要妨礙或障礙他人,凡對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無眾生相:視萬物為一體。
第一種無我相: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恆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第二種「無人相」:
人的存在只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
假如進入無我,自然也就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只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人口眾多,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發生關係的人。
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麼。所以,他人只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
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擴充套件資料
在《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
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是可以被稱為「我」的。
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
3樓:毗沙王
《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是可以被稱為「我」的。
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
其次,心念的活動給我們存在的感覺。除了身體和心念以外,就沒有「我」的感覺了。事實上,是我們的心使我們經驗到我的存在,身體如果離開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
那麼,什麼是心呢?那是不斷或連續流動的念頭。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恆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再說「無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
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假如進入無我,自然也就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只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一共有五十億的人口,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發生關係的人。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麼。
所以,他人只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若從《金剛經》的立場說,如果主觀的「我」不存在,客觀的「眾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說度盡眾生,而實際上並無眾生可度;眾生已經被度了,度眾生者並沒有感覺到他已度了眾生。所以,無眾生相也是無我相的異名。
第四種是「無壽者相」。這是從時間來看「我」的存在。它牽連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眾生相。
假如沒有我相,則一個人壽命之長短將不重要了;但所有的眾生都執著於壽命,他們希望活得長久,並避免夭折。因此他們尋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們期望現在和將來都有安全感,於是嘗試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生命;縱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卻仍執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經無我相的人,不管他們明天死或一萬年以後才死,對於他們都是沒有差別的。
當一個人已經體驗到無我的境界,這些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總而言之,有關無我相的「我」,歸之於個人的不存在;無人相的「人」,則指那些與我們相對待或有關聯的不存在;無眾生相則不止牽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眾生的不存在;最後,第四種無壽者相說明時間的過程,從期望長壽而至不擔心壽命之長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間的無我,第四是時間的無我。
佛教帝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出自**?什麼意思?
4樓:解憂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即常說的《金剛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
簡單的說就是:不執著於我(自己),不執著於他(他人),不執著於所有眾生,乃至於不執著於有生死的一切。
有好多人把這四相解釋為外相: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別人,眾生相就是眾生,壽者相就是老頭。
其實這個世界本是我們自性化現出來的,如果心中沒有這四相,那麼外面的四相也就不存在了。
想達到「無我」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沒心沒肺」,而是念而不執。
擴充套件資料: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佛陀在《金剛經》裡所講的很重要的法教。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解脫路途上最大的束縛,最嚴重的障礙就是執著,佛教徒視執著為大魔。
執著的另一個名稱叫相。相的字面意思是,所顯現的一切事情都是相,但佛經中相的意義就不一樣了。金剛經裡所講的相並不是顯現的意思,而是對自我和對萬法顯現的執著的意思。
顯現本身並沒有好與壞,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來說最大的束縛並不是顯現本身,而是對於顯現的執著。
噶舉祖師帝洛巴對那若巴大師說:「顯現不會束縛你,束縛的是對於顯現的執著,你務必斷除執著」。顯現對我們有利還是有害,要看我們對顯現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
**的大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說:「外境所現一切法,不明其性陷迷惑,執境為實自作縛,悟後諸法成幻化,助益此心為友伴,究竟義中不可得,此即無生之法身」。
相分為四個:我相、人相、眾生相以及壽者相。多數修行者由相上往往會執迷不悟。
譬如小乘行者在我相和人相上經常迷惑,破不了煩惱障,所以極難證得阿羅漢果;大乘行者在眾生相和壽者相上容易迷惑,斷不掉所知障,所以極難證得佛果。因此我相和人相會障礙獲得解脫,眾生相和壽者相會障礙證得佛果。
大乘經典中採取煩惱障和所知障這兩種障礙之名詞。煩惱障是指貪、嗔、痴、慢、疑等五毒煩惱。所知障是指對於二元對立的執著,對於能取與所取的執著,對於三輪的執著。
所謂的三輪是指:作意者、對境以及事物這三種。譬如以佈施為例,施者、受者及物品。
彌勒菩薩說:「何謂貪等分別念,則其即是煩惱障,何謂三輪分別念,則其即是所知障」。
小乘經典中並沒有採取這兩種障礙的名詞。煩惱障名為具染不知之痴暗,所知障名為非具染不知之痴暗。儘管如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在其中。
修行者必須要遠離一切相,如果不遠離一切相,成不了菩薩。金剛經中說:「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對大乘而言在修行道路上該斷除的障礙有些是屬於煩惱障,有些是屬於所知障,基本上所有的障礙都包含在這兩種之中。我相和人相是屬於煩惱障,眾生相和壽者相是屬於所知障,仍然納入在這兩種障礙之中。若有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等於證得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及無壽者相的佛果境界。
5樓:銀鎮紙
詞句出自《金剛
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無我相,是指不要用自我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看問題只能以自己角度考慮問題,那麼就是困於我相。
無人相,是指不要用別人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開始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那你就超脫了我相,達到了人相這一境界。
無眾生相,是指不要用世俗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開始站在所有生命的角度去看世界,那就超脫了人相。
無壽者相,是指不要用長生不死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知時間生死,知道人生有涯,所謂壽者相。如果拘泥於生死,那麼還是陷於壽者相。
擴充套件閱讀
指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眾生對個體心身所錯執之四種相。又作四見、我人四相、識境四相。即:
(一)我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我所為實有。
(二)人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生於人道為人,而異於其餘諸道。
(三)眾生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依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
(四) 壽者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受一期(從生至死)之壽命,長短不一,因人而異。
此四相是佛陀指稱的四種錯誤觀念。
參考資料
什麼叫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佛教知
無一切相,方能解脫。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麼意思 一 無我相 不要有貢高我慢,不要有為自己打算的心。二 無人相 不要妨礙或障礙他人,凡對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三 無眾生相 視萬物為一體。第一種無我相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 我 實際上只是一個...
佛教裡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意思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出摘自 金剛經 中一句話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即非菩薩 句意理解為下 無我相 我 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所以並無 我 是名 我 無人相 他人 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與 我 無異,所以並無 他人 是名 他人 無眾生相 眾生 全部...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什麼意思
相 也有翻譯成 想 的,就是觀念 概念的意思,金剛經裡所講的相並不是顯現的意思,而是對自我和對萬法顯現的執著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破除我 人 眾生 壽者四種主觀執念。金剛經 有20個地方都反覆地提到了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這四相,囑咐聽法者要破除這四相。因為人對這四種主觀上的執著很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