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張的思想是什麼,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2021-05-14 13:50:13 字數 4942 閱讀 7448

1樓:風少年

仁和禮,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2樓:雅默幽寒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

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等.孔子說: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後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範.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

「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於冉有日: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

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周禮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

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孔子主張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孔子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論語·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思想、主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1.思想家:孔子開創了儒家思想體系,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仁道精神),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2.教育家: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主張「舉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

5樓:昌瓊董惜寒

儒家思想簡介

孔子是儒學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對仁有許多解釋,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孟子是戰國儒學的代表,被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孟子主張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苛政,反對殘暴的階級統治,他還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保障農民的利益。

荀子是與孟子同時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他認為自然有自己的規律,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而利用它,造福人類,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荀子還提出「學不可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主張。

西漢董仲舒對儒學加以改造,使之處於統治地位。他認為「天人感應」「君權神受」。自此,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6樓:匿名使用者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等。孔子說: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後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範。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

「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於冉有日: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

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周禮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

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孔子主張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孔子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論語·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在制度和社會框架中,個人和各個階級安心與自己所處的位子,按照已經存在的遊戲規則進行升降和生存。這就是「禮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8樓:現代的我

孔子的思想其核心是「禮」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96335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說《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

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還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

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並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他又是在教學實踐中最早採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孔子思想主張是什麼?

9樓:漫閱科技

貫穿在孔子一生的是他與時代極不協調的追求與理想。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轉型期,禮崩樂壞,倫理、道德、品格、價值都在大幅度地滑坡,這時孔子挺身而出,要講仁、義、禮、智、信,要講溫、良、恭、儉、讓,要恢復周禮,施行仁政,這一切顯得那麼不合時宜,但孔丘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嘲笑、冷遇、顛簸、困厄中堅守和宣傳著自己的理想與主張。他的學說裡,有對理想君主與仁政的美好設計,有對社會結構與倫理關係的合理規劃,有對個人修養與人生境界的理想評估,有對平民生活與痛疾苦惱的熱情關懷。

他的理想的主體與他為之奮鬥不懈的精神,在更深的層次上其實是人類人性與基本道德、政治、文化內涵的一種表現。那種悲天憫人與自我犧牲都閃亮著人性、人心的光輝,經過時間的磨洗,人們從思想、心靈、靈魂上一步步與之認同,所以孔子不僅成為儒家的代表,更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

當孔子在現實政治的運作中無法實施自己的理想時,他找到了有著更深遠意義的文化和教育領域。在孔子之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才具備受教育的權利,而孔子則興辦私學,將教育從官府引向民間,那個時代中國人口只有幾百萬人,而其中有3000人就是孔子的學生,他們來自各個國家,堪稱各國的精英,其中最優秀的有72位,在今天看來,這仍然是一股了不得的力量,可見當時孔子興辦教育的無量功德了。他在教學中積累的許多原則和方法至今仍被教育家們奉為圭臬。

孔子有什么的思想主張,孔子有什麼的思想主張?

中心主張是 仁 即 仁愛 達到仁的方法是 忠恕 對君王的要求是 為政以德 禮 即周禮 克己復禮 達到的方法是 正名 中庸 以求達到仁和禮的平衡 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主要 因材施教 老子 1 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他的學說和思想對後世有深遠影響,代表作 道德經 注意強調道家非道教,此時...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禮 仁 的主張是 仁者愛人 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 愛人 還要遵循 忠恕 之道,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要求。禮 的主張是 克己復禮 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 禮 要求,孔子追求的 禮 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還進一...

孔子的思想主張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

政治上施行仁政 教育上因材施 教交友上明理講義 孔子生活在周朝統治者無能天下混亂的春秋時代。孔子和老子都認為,是天下人不懂 禮 所以天下大亂,孔子讀遍百書總結出,夏朝之所以被商朝取代然後有被周取代,是因為禮制 統治方式 以經過時,不適應時代,所以現在需要改進周禮 統治方式 改進後的周禮,就是儒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