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的教育和封建的科舉制度有什麼不同

2022-03-14 12:23:11 字數 1687 閱讀 6609

1樓:

沒什麼不同,現在的小升初,中考,高考,與古代的鄉試,會試,殿試沒有什麼不一樣。甚至比以前還差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舉人就可以當縣官,現在的博士底層人,打工仔

封建科舉制度具體都是些什麼`

科舉制對後來的封建教育有何重大影響答案

3樓:渡江葦

科舉制在隋唐以後使平民布衣走了解褐入仕的機會。有效的革除了隋唐之前單一的察舉制的危害。

高考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有什麼區別嗎?

4樓:人民幣

①高考選拔各種人才,而科舉制主要是政治能人。 ②高考考中不分配,科舉則會包分配。 ③科舉是政治目的,高考不是。 我僅總結這麼幾點,希望會幫助你。

記得采納啊

5樓:指尖冰涼

舉辦高考是通過篩選、有選擇的讓部分人進入各種高等學府提高學歷。 舉辦科舉是為了發現人才、讓在野人才為朝廷所用。 參加高考只是進入高等學府的步驟,而從高等學府畢業後並不一定為**所用、替**效力。

參加科舉的目的是仕官、為朝廷效命;有如現在的應聘公務員。

封建科舉制度逐級考試的順序

6樓:風呼呼的吹

正確答案為d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

7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科舉制度逐級考試的順序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1、院試是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的一種考試,也叫章試。各地考生在縣或府裡參加考試,由省裡的提督學政主持,考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茂才)或相公。

2、鄉試鄉試是明、清時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照例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科稱為恩科,由皇帝欽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獲秀才身份的府、州、縣學生員、監生、貢生均可參加。考試通常安排在八月舉行,因此叫「秋試」。

按四書五經、策問和詩賦分三場進行考試,每場考三天。舉人一詞,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舉薦進京參加會試的秀才;到明代,成了鄉試合格秀才的專稱。鄉試第一名稱解元,讀書人成了舉人才有資格進入更高層次的會試。

3、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試後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

鄉試後第二年各地舉人彙集京師應會試。會試由禮部主持,考試內容與鄉試相同,考中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舉人取得「貢士」資格後,方可參加殿試。

殿試是天子親策於廷,被視為「掄才大典」。

4、殿試,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

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

由唐高宗創制,但尚未成定製,宋代始為常制。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歷經1300餘年,對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觀念和社會風尚有重大影響。

封建科舉制度分為哪**考試

中國科舉制度,清代科舉制度

中國的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隋朝結束南北朝分立的狀態,統一全國之後,為了改變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壟斷官職的局面,開始從平民百姓中選取 也就是科舉制度。經過唐朝 宋朝的發展到明朝出現八股文,延續至清朝。科舉制,又稱科舉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

封建科舉制度逐級考試的順序

正確答案為d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察舉 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 封建科舉制度逐級考試的順序為 院試 鄉試 會試 殿試 1 院試是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的一種考試,也叫章試。各地考生在縣或府裡參加考試,由省裡的提督學政主持,考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 茂才 或相公。2 鄉試鄉試是明 ...

隋唐科舉制度的作用和特點,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實行有何意義?

隋唐科舉制度的作用 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 提 員素質 擴大統治基礎 促進社會穩定。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定的一種考試製度,讓讀書人蔘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則仕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對於中國傳統社會後半段的政治運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關鍵作用。科舉制度的特點 第一,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