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嵐談金融
一、掌握散文的特點
散文的特點可以從內容上與形式上來分析。
1、內容上「神不散」: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2、形式上「形散」:
(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
(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
(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3、語言上「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1)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
(2)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鑑賞散文時,就是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掌握散文的分類
散文一般分為三類,即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這裡重點分析寫景抒情散文。
(1)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
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2)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
茅盾的《白楊禮讚》、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三、抓住散文的線索
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為線索;以行為為線索;以文眼為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線索的特徵有:
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誌(或是標題本身
2樓:清平樂中秋
散文鑑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係。散文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鑑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
如:《荷塘月色》開篇就說「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此句也正是文章的文眼,全文是循著「不靜——求靜——得靜——出靜」的線索來連綴成文的。
馮驥才先生的《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中的「青春,它是包含著不同階段的異常豐富的生命過程」一句就是全文的主旨和文眼。當然,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絡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佈局本領的鑑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寫景散文的線索前面已提及,在此不再贅述。
3.牢記寫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滲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寫景散文和我國古典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常常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託物寄意,詠物之前,意在筆先,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即「形得而神自來焉」。
寫景散文中意境的創設,通常有兩種主要途徑——「以景傳神」和「以神馭景」,通過「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於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①以景傳神的意境需要循景察情。寫景散文意境創設方法之一是以景傳神,就是「通過對具體景物的逼真描繪而傳達出抒情主體的精神意蘊」,傳遞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觀情感,閱讀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妨循其景,入其裡,察其情,達到鑑賞的目的,獲得審美的愉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給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為鑑賞,就需要體味這種美感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見出該段重點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筆喻寫月光,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圓月的普照,給人月華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霧」句看似唐兀,實乃緊扣住「月色」二字:
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葉反射,白霧便成若有若無之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朧飄忽,作者便用「像籠著輕紗的夢」句來形容,「夢」為喻體,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實的寫照。至於下文的「梵婀玲」「樹影」都是構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絕不可少的一環。
總之,在這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造成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層次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給人以**美,造成聽覺上的美感。
我們在進入這樣的場景,充分領略荷塘月色的美時,心又怎麼不能意會到作者此刻面對的幽靜和寧謐的那般平和寧靜的心境呢?而聯絡上下文,因「噪」而覓「靜」,因「煩」而覓「寧」,這般心境背後的煩憂和「不寧靜」也就見出一斑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如是必顯。」正是揭示了此種情形下的鑑賞方法。
②以神馭景的意境需要追問背景。散文創設意境方法之二——「以神馭景」,就是「通過物件的底蘊來塑造形神兼備的意象」。在這種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現出誇張變形的特點,充滿象徵意味。
閱讀這種散文,我們尤其應該探求散文形象變異的原因,象徵的背景,這種鑑賞較之前者那種自然的進入,更著意在有意識的探求。
魯迅的《秋夜》中,「奇怪而高」的天空,映著冷眼的星星,灑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遊的惡鳥……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清冷肅殺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情感深深地烙在他為這個特點的秋夜所選定的景物上,自然景緻在作者的主觀世界中異化變形,構成獨特的藝術意境。這冷峻、清寂、肅穆的意境的產生,追根溯源,是源於此文寫於2023年,寫於「五四」退潮後作者的苦悶彷徨期。
作者意在昭示,那是一個封建軍閥統治著的黑暗年代。但文中「落盡葉子,單剩乾子」 「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棗樹」及「小粉紅花」又寄寓著作者的對韌的戰鬥的充分肯定。這些頑強的生命不是為著粉飾鬼蜮世界,而是為著「與黑暗搗亂」 。
因此,我們在感受藝術形象撲面而來的個性氣息的同時,還需追究其產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4.注意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寫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親聞、親見、親歷的,是作者飽蘸著酣暢淋漓的情感寫出來的,那麼我們在閱讀欣賞過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飽含著的強烈情緒的感染和薰陶,並激發出豐富的想象。雖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作品中形象的想象,總不免要根據自己的審美理想、道德觀念和生活經歷而有所加工改造,閱讀所得的印象帶有個人特點,但作品的形象與欣賞主體之間的同一性大於差異性。例如在朱自清關於荷塘月色的那繪聲繪色的描寫裡,那荷塘既是清華園的荷塘,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片「綠蔭」。
同樣,欣賞《荷塘月色》,讀者心目中的荷塘,經過了欣賞主體的再創造,也已不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了,而是通過聯想,攙雜了我們自己曾經目睹過、欣賞過的各種各樣的荷塘的影子。但是作者與欣賞者有一點始終是共同的,那就是溶溶月色下的荷塘是美的,是幽謐寧靜的。
因此,我們讀寫景散文就要抓住作者筆下景物「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作者內在的情感。
☆如何賞析寫景抒情的散文
3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賞析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類散文雖然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但是賦予其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借景抒情的散文常常託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2)瞭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
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瞭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鑑賞散文的一把鑰匙。
●3)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鑑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
當然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4)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絡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佈局本領的鑑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如:
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巴金的《燈》;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楊朔的《荔枝蜜》。
寫景散文的四大技巧
寫景散文的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1.抓住景物在特定季節特定地點的特定現象進行描繪。
2.寫景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
3.寫景散文的文筆優美精彩。
4.一切景語皆情語,融情於景或借景抒情是寫景散文的共同特點。
名家寫景散文賞析及感想
5樓:野狼一號
郁達夫《故都的秋》賞析
讀罷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我被文章裡那種濃濃的秋意所吸引,那裡的秋雨,那裡的秋蟬,那裡的秋,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迷人,那麼的富有韻味,令人遐想無限。沒錯,南國的秋與北國的秋相比,真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無論在中國古代或現代,頌讚秋的文字特別多。可我覺得寫得最有味道的,還數郁達夫這篇《故都的秋》。這篇散文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北平的秋,其意境清靜、幽遠,令人感覺不到秋的蕭蕭與落寞,只是覺得北平的秋有花、有樹、有秋雨、有秋蟬,還有秋天的果實。
是那麼的平常,可又那麼充滿生活氣息,更可貴的是作者用那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筆調將其展現在讀者面前,令人遐思無限。真恨不得插上一雙翅膀飛到北平,飛進秋天。
從文章的一字一詞,可以感受得出作者對北平秋天有著無限深厚的感情,作者「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表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正是在這種感情下,文章中的秋才被描繪那麼細膩。在作者眼中,江南的秋只能感到「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於是,作者從多方面、多角度的讓我們感受北平秋的味道。
「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作者從味覺,寫出了茶的清醇,從視覺,寫出了天空的高遠,從聽覺,寫出了鳥聲的清脆、環境的清幽。還從視覺,從觸覺「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將日光的細碎表現得淋漓盡致。
藍天、白雲、鳥鳴、日光,還襯上幾朵藍色或白色的牽牛花,再來幾根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襯,北國秋的早晨簡直舒適絕倫。在北國的槐樹下,那落蕊鋪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受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這從觸覺上寫出落蕊的細、軟,從嗅覺上寫出空氣的清新,簡直令人心曠神怡。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令人覺得北平人的細膩,但又清閒;在不知不覺之中保持了一份心靈的寧靜。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跟南方的蟬的煩躁的叫聲相比,那些「衰弱」更令人有一種秋將冬至的感覺,更覺生命的可貴。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雨聲「息列索落」,使人置身於雨境,下雨後,都市閒人在雨後的斜橋影裡,遇見熟人,說一句「唉,天可真涼了——」,「了」字拖得老高,老長,讓人覺得北平人的悠閒中又不乏熱情好客,顯示出北方人冬之將至時一種特有的慵懶,頗具地方特色。
還的北方的果實,那可也是被作者描述得別具一番風情。對於故都的秋,作者「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人零頭」。可見,北平的秋,真的令**連忘返。
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個角度將北平的秋展現得似乎真實但又充滿夢幻色彩,似乎很近但又很遠。表達了作者對平靜、清幽、充滿鳥語花香的生活的嚮往。讀者從這裡,感受了真正的郁達夫,真正的北國之秋。
怎麼賞析句子如何賞析句子
首先看修辭方法如果有按下面步驟 修辭方法 表達 效果 事物特徵 表達感情 表達效果 比喻 形象生動 擬人 親切生動 排比 增強語式 誇張 吸引讀者,豐富主旨 現代文閱讀中句子賞析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 形式加內容 形式就是修辭手法之類的,例如比喻的生動形象,排比的增強語勢 渲染氣氛,設問的啟發思考,引...
怎樣賞析這首詩詞如何賞析詩句
使至塞上 唐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使至塞上 描繪了塞...
如何概括敘事性散文和寫景狀物課文的主要內容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法一 段意合併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 1 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2 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法二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