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變位齒輪問題,變位齒輪怎麼正確理解?

2021-03-11 20:40:57 字數 4234 閱讀 2197

1樓:援手

大齒輪磨bai損較輕,擬du修復,即大齒輪需要負zhi變位;小dao齒輪報廢重新加工版,需要正變位權;因為,原來是一對標準齒輪齧合,所以,修復後的這對齒輪,是高度變位齒輪傳動,即總變位係數依然為0,但是,大齒輪是負變位,小齒輪是正變位。

標準齒輪不發生根切的最小齒數是17齒,13齒的齒輪不發生根切的最小變位係數為:

(17-13)/17=0.235,小齒輪正變位0.235,大齒輪負變位-0.235,即可解決該問題。

歡迎追問。

2樓:迪安的電路

1)對大齒輪如copy不是淬火齒可以上滾齒機把齒厚滾薄一些,滾齒前要通過計算把外圓適量車小,用等變位法計算,小齒輪就加大外徑和齒厚。因為小齒輪損壞嚴重正好說明需要正變位,使達到等強度的目的。

2)正常齒17齒以下發生根切,允許用到14齒,13齒是不合理的,也需要進行變位計算,變為係數可以查表,放大小齒輪外徑和齒厚,大齒輪負變位。最好通過強度驗算,驗證負變位後大齒輪的強度。

以上計算請你查「機修手冊」圓柱齒輪傳動分冊。我不在家不能幫你算了。

3樓:大鵬和小鳥

一次性齒輪可以採用介輪移動貼緊的方式增加使用壽命,一些其他問題需要分析作用力方式實現改進。比方大齒輪採用齒圈結構,必要時更換齒圈。小齒輪增加齒輪厚度,以增加接觸面積減少膠合可能。

變位齒輪怎麼正確理解?

4樓:破舊的尼姑庵

1:不論齒輪是否變位,基圓

、分度圓不變,齒距不變;基圓一定,漸開線就一定;負變位齒廓,取漸開線靠近基圓部分(一段),正變位齒廓,取漸開線遠離基圓部分(一段);負變位齒輪,齒根圓、齒頂圓變小;正變位齒輪,齒根圓、齒頂圓變大;負變位齒輪,因為「進刀深」齒槽寬變大,又齒距不變,所以齒厚變小;正變位齒輪,因為「進刀淺」齒槽寬變小,又齒距不變,所以齒厚變大;齒距=齒槽寬+齒厚;漸開線越「往外」,其「偏轉」程度越大,造成正變位時齒頂變尖(儘管齒厚變大),負變位時齒頂變寬(儘管齒厚變小)。

2:兩個完全一樣的齒輪齧合,應該不存在變位齒輪.如果是兩個齧合變位齒輪,因該是一個正變位,一個負變位,不能一樣的。中心距為m×z。

3:變位量=齒輪模數×變位係數 。

用標準齒厚 πm / 2 和實際齒厚數值,利用公式,實際齒厚=(π/2 + 2 x tan20°)m ,計算。其中x是變位係數,20°是壓力角,m是齒輪模數。

齒輪計算公式很多,可以參閱《機械設計手冊》或《齒輪手冊》。

變位齒輪,是範成法加工齒輪刀具,在切削標準齒輪的位置,離近齒輪一段距離(負變位),或遠離齒輪一段距離(正變位),所加工出來的齒輪。

變位量=齒輪模數×變位係數 。

用標準齒厚 πm / 2 和實際齒厚數值,利用公式,實際齒厚=(π/2 + 2 x tan20°)m ,計算。其中x是變位係數,20°是壓力角,m是齒輪模數。

齒輪計算公式很多,可以參閱《機械設計手冊》或《齒輪手冊》。

變位齒輪,是範成法加工齒輪刀具,在切削標準齒輪的位置,離近齒輪一段距離(負變位),或遠離齒輪一段距離(正變位),所加工出來的齒輪。

關於正齒輪與變位齒輪的齧合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變位齒輪分為等變位和高度變位

x1+x2不等於0就屬於第二種

中心距要考慮齒定變動量

所以回你的那個公式就不答對

或者說只適應與不變和等變位的齒輪

中心距a=(z1+z2)*m/2+y*m

(無側隙齧合時的中心距)

中心距變動係數y=(z1+z2)*(cosα/cosα'-1)/2齧合角的計算公式很複雜

如下:齧合角invαt『=2tanan°*(x1+x2)/(z1+z2)+invat

6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結bai果肯定錯誤。

看下機械設計手冊du就知zhi

道了,計算公司都擺在哪dao裡。

1.你應該求出齧合角回度。invα『=2tan20°答*(x1+x2)/(z1+z2)+inv20°2. 根據invα『的值求取α『,因為在第三步要用到cosα『這個值。

3. 然後根據求得的角度去計算中心距變動係數y=(z1+z2)*(cosα/cosα'-1)/2

4. 中心距a=(z1+z2)*m/2+y*m這個就是中心距了。而且是無側隙齧合時的中心距。你就是要求的這個值。

一般做設計時,如果要保證一定的側隙,有兩種方法:

1. 拉大中心距

2. 通過給齒厚一定的負公差,也就是跨齒厚,或者跨棒距給負公差,來保證你的側隙。

變位齒輪的正確理解

7樓:援手

或許你的「理解」是對的,只是你的語言通俗但不易懂。下面用靠近專業的文字表述一下。

不論齒輪是否變位,基圓、分度圓不變,齒距不變;基圓一定,漸開線就一定;負變位齒廓,取漸開線靠近基圓部分(一段),正變位齒廓,取漸開線遠離基圓部分(一段);負變位齒輪,齒根圓、齒頂圓變小;正變位齒輪,齒根圓、齒頂圓變大;負變位齒輪,因為「進刀深」齒槽寬變大,又齒距不變,所以齒厚變小;正變位齒輪,因為「進刀淺」齒槽寬變小,又齒距不變,所以齒厚變大;齒距=齒槽寬+齒厚;漸開線越「往外」,其「偏轉」程度越大,造成正變位時齒頂變尖(儘管齒厚變大),負變位時齒頂變寬(儘管齒厚變小)。

歡迎追問。

8樓:破舊的尼姑庵

1:不論齒輪是否變位,基圓、分度圓不變,齒距不變;基圓一定,漸開線就一定;負變位齒廓,取漸開線靠近基圓部分(一段),正變位齒廓,取漸開線遠離基圓部分(一段);負變位齒輪,齒根圓、齒頂圓變小;正變位齒輪,齒根圓、齒頂圓變大;負變位齒輪,因為「進刀深」齒槽寬變大,又齒距不變,所以齒厚變小;正變位齒輪,因為「進刀淺」齒槽寬變小,又齒距不變,所以齒厚變大;齒距=齒槽寬+齒厚;漸開線越「往外」,其「偏轉」程度越大,造成正變位時齒頂變尖(儘管齒厚變大),負變位時齒頂變寬(儘管齒厚變小)。

2:兩個完全一樣的齒輪齧合,應該不存在變位齒輪.如果是兩個齧合變位齒輪,因該是一個正變位,一個負變位,不能一樣的。中心距為m×z。

3:變位量=齒輪模數×變位係數 。

用標準齒厚 πm / 2 和實際齒厚數值,利用公式,實際齒厚=(π/2 + 2 x tan20°)m ,計算。其中x是變位係數,20°是壓力角,m是齒輪模數。

齒輪計算公式很多,可以參閱《機械設計手冊》或《齒輪手冊》。

變位齒輪,是範成法加工齒輪刀具,在切削標準齒輪的位置,離近齒輪一段距離(負變位),或遠離齒輪一段距離(正變位),所加工出來的齒輪。

變位量=齒輪模數×變位係數 。

用標準齒厚 πm / 2 和實際齒厚數值,利用公式,實際齒厚=(π/2 + 2 x tan20°)m ,計算。其中x是變位係數,20°是壓力角,m是齒輪模數。

齒輪計算公式很多,可以參閱《機械設計手冊》或《齒輪手冊》。

變位齒輪,是範成法加工齒輪刀具,在切削標準齒輪的位置,離近齒輪一段距離(負變位),或遠離齒輪一段距離(正變位),所加工出來的齒輪。

9樓:白夜冷星

其實**畫的齒形是高變位的齒形。因為**未把後面被遮擋的虛線畫出來容易造成誤解。其實齒厚是不變的,只是高低變化罷了。今天看到這圖才想到哈哈。

機械設計齒輪的變位係數公式

10樓:援手

機械設計齒輪的變

位係數公式

其它有關變位係數的計算,參閱下面連結。

11樓:綠色天空之戀

變位係數只要大於極限變位係數就行,也就是說x≥1-½zsin²(α)

12樓:sweet丶奈何

1.齒輪變位係數是圖紙給定的。2.可以通過實際齒厚、理論齒厚的關係,計算變位係數。

齒頂高=法面齒頂高係數×法面模數=端面齒頂高係數×端面模數。

機械設計基礎齒輪計算

13樓:樹皮

我的答案:

兩個齒輪模數:m=2.5

大齒輪引數:

齒數:z2=52

分度圓直徑:130

齒頂圓直徑:132

齒根圓直徑:123.75

變位係數:0

壓力角:20

上述結論吻合您的測量引數

小齒頂圓直徑:da1=(z1+2×ha*)×m=(38+2×1)×2.5=100

中心距:a=(z1+z2)×m/2=(52+38)×2.5/2=112.5

請採納答案,支援我一下。

求變位齒輪的變位係數計算公式齒輪變位係數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 分度圓直徑 d d mz 齒厚 s s m 2 2xtg 齧合角 inv inv 2tg x1 x2 z1 z2 或cos a a cos 節圓直徑 d d dcos cos 中心距變動係數 y 齒高變動係數 x1 x2 y 齒頂高 ha ha ha x m 齒根高 hf hf ha c ...

試比較標準齒輪 正變位齒輪 負變位齒輪的齒形有什麼不同並分析其原因

變位齒輪與標準齒輪相比,其模數 齒數 壓力角均無變化 但是正變位時,齒廓曲線段離基圓較遠,齒頂圓和齒根圓也相應增大,齒根高減小,齒頂高增大,分度圓齒厚與齒根圓齒厚都增大,但齒頂容易變尖 負變位時,齒廓曲線段離基圓較近,齒頂圓和齒根圓也相應減小,齒根高增大,齒頂高減小,分度圓齒厚和齒根圓齒厚都減小。在...

關於變位齒輪的測繪,關於變位齒輪的測繪

非漸開線齒輪?是非標準齒輪吧?是漸開線變位齒輪?齒數是多少?齒輪齒頂圓是多少?在測繪齒輪時,怎樣判斷齒輪是否為變位齒輪?根據齒數及齒頂圓計算模數,根據跨測齒數和實測公法線長度與計算的無變位標準公法線長度比較得出是否變位 能否告知一般齒輪測繪時根據哪些來確定變位係數 1.準確抄測量出兩個相鄰跨齒數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