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鸑鷟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牆和棟樑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洞象門。
從洞往裡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巨集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佈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人工特意佈置的。
唉!我懷疑老天爺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老天爺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湊的中原地區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老天爺似乎不會這樣做的。
那麼老天爺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老天爺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
」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鍾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產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2樓:葉聰志
作品原文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yín)。其上為睥(pì)睨(nì)、樑儷之形;其旁出堡塢(wù),有若門焉。
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
其疏數(cù)偃(yǎn)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
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gēng)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tǎng)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
」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作品譯文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走過去尋找風景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牆和棟樑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洞像門。
從洞往裡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巨集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
竹木分佈疏密有致,有臥有立,好像是人工特意佈置的。 唉!我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造物者確實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造物者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麼造物者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
「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鍾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奇峰怪石。
」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作品註釋
茅坤:借石之瑰瑋,以吐胸中之氣。(《唐宋八大家文抄》) 沈德潛:
洸洋恣肆之文,善寫莊子,是故借題寫意。(《唐宋八大家文讀本》) 林雲銘:永州諸記多描寫景態之奇與資賞之趣,此篇正略敘數語,便把智者設施一句,生出造物有無兩意疑案。
蓋子厚遷謫之後,而楚之南實無一人可語者,故借題發揮,用寄託其以賢而辱於此之慨,不可一例論也。(《古文析義》) 孫琮:前一段,逕敘小石城。
妙在後幅,從石城上忽信一段造物有種,忽疑一段造物無神,忽捏一段留此石以娛賢,忽捏一段不中靈於人而鍾靈於石,詼諧變幻,一吐胸中鬱勃。(《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 陳衍:《小石城山記》雖短篇,跌宕可誦……東坡《石鐘山記》學之,後半即《封建論》筆意。
(《石遺室**》)
通假字1、少:通「稍」,稍微,略微。 2、當:
通「擋」,阻擋。 3、有:通「又」。
4、伎:通「技」,這裡指美景。 5、睥睨:
同「埤堄」這裡指城上如齒般的城牆。
詞類活用
1、北:方位名詞做動詞,向北走。 2、下:方位名詞做動詞,向下走。 3、環:名詞活用為動詞,盤繞。
虛詞1、以(投以小石):用,拿。連詞。
2、而:逾黃茅嶺而下(順承關係,不譯); 其一少北而東(並列關係); 土斷而川分(並列關係); 無土壤而生佳樹美箭**折關係); 益奇而堅(並列關係);
詞語解釋
〔1〕徑:直往。 〔2〕少:
稍、略。 〔3〕土斷:山勢突然斷落,形成峭壁。
〔4〕垠:邊際、界限。 〔5〕睥睨,女牆,城牆上如齒狀的矮牆;梁木麗,房屋的大梁。
〔6〕堡塢:像小城堡的石頭。 〔7〕洞然:
石子擊水聲。 〔8〕激越:聲音高亢激昂。
〔9〕疏數偃仰:疏密起伏。 〔10〕中州:
中原地區。 〔11〕夷狄:指偏遠的永州。
〔12〕更千百年句:經歷千百年而不能一獻其優美景緻而被人們所賞識、承認。 〔13〕固:
真的。 〔14〕不宜如是:不應這樣做,即徒勞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
〔15〕氣之靈:地氣的靈秀。 〔16〕類智者所設施也:
類,好像。 (17)誠:確實是,的確是。
願採納,早生 ~~~~~~貴子\(^o^)/~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樑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
無封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
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
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
【譯文】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牆和棟樑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洞象門。
從洞往裡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巨集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佈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人工特意佈置的。
唉!我懷疑老天爺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老天爺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湊的中原地區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老天爺似乎不會這樣做的。
那麼老天爺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老天爺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
」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鍾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產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記的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小石城山記》參考譯文: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牆和棟樑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象堡壘,有一個洞象門。
從洞往裡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巨集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佈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象是人工特意佈置的。
唉!我懷疑上帝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上帝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湊的中原地區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上帝似乎不會這樣做的。
那麼上帝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上帝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
」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鍾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產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5樓:初菀管巨集浚
所以,「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一句作者運用象徵手法,以小石城山的奇石自比,抒發了個人的身世之嘆,憤懣之情。
從這裡可以看出,柳宗元在議論
小石城山記 原文 翻譯 賞析
6樓:匿名使用者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牆和棟樑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洞象門。
從洞往裡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巨集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佈疏密有致,有臥有立,好像是人工特意佈置的。
唉!我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造物者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造物者似乎不會這樣做的。
那麼造物者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
」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鍾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記練習,小石城山記 原文 翻譯 賞析
描寫方法 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 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 肖像描寫 語言描寫 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 細節描寫 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 客觀與主觀 反襯與對比三種。按特徵分類有 1白描,所謂 白描 是指抓住事物的主...
《遊褒禪山記》原文及翻譯
遊褒禪山記 宋代 王安石 原文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後名之曰 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 花山 今言 華 如 華實 之 華 者,蓋音謬也。譯文 褒禪山也稱為...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和註釋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 ng 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 ch 為嶼 y 為嵁 k n 為巖。青樹翠蔓 m n 蒙絡搖綴,參 c n 差 c 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y 然不動 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