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教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2021-03-04 06:11:51 字數 5914 閱讀 6402

1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教派都是兩面的,正面就是啟迪人的思想,現實物慾中讓人看到希望,多做善事就會得到好報,因果輪迴。讓哪些處在弱勢群體的人們能得到一絲希望。反面就是麻痺人的思想,讓人們安於現狀,不要用暴力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在自我改造中相信一定改變一些事情。

服從統治階級的統治。

2樓:成功女孩

佛教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信仰是一種靈魂的準則。意義上來講它也是禁錮人行為的守則,如戒律。它讓人能得到心靈的安慰,信佛的人也不一定會把它真正意義理解了。

無論怎麼說,佛教的一些理論還是值得借鑑的,上天總會眷顧善良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給人們精神方面的寄託,有勇氣面對困難度過難關

4樓:歐陽玉枝歧辰

自從太虛大師倡導「人生佛教」以來,在許多大德共同努力下,中國佛教走向了一個新的里程。在中國佛教走向人間之際,淨慧法師更提出了「生活禪」的理念並付諸實踐,利益人間,其功甚偉。淨慧法師說得好:

「必須把佛法淨化人生、淨化社會的精神,完整地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工作中,落實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海空上師在白塔寺講經時說:

我們要把佛法運用到我們現實當中去,首先要明白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佛教的真精神是什麼?如果我們在思想上、概念上,沒有弄清楚佛教的真精神,我們在學修佛法當中,就有可能把我們的習修和學習,經常在現象當中產生一個新的變化。我們現代人對佛教的認識,在很多方面都是片面的,有人說佛教是一種信仰,有人把佛教單純作為一種佛教文化,有的是把佛教作為歷史的考證等等。

我認為這都是片面的一個方面,事實上佛教的真精神就是外面的八個大字來概括它:開發智慧,覺悟人生。就是八個大字。

這八個大字非常簡單,但是要把這八個大字說清楚,那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為什麼呢?就「開發智慧」這一點就貫穿了佛教真精神主要內容,如果我們沒有開發智慧,我們就不可能覺悟人生,那就是盲目人生。

二千多年來佛教的傳播,經常以世俗的方式流傳至今,也就是我們佛教密宗**當中所闡述的,佛教要分為四大部,無論是顯宗還是密宗,事實上,也在這四大部之內,這個範疇當中來進行的。

在現實生活中行持就是在我們懂得佛教道理後,把它作為我們生活當中的一種習修方法。在行持部中有很多,比如說,我們遵守五戒,還有我們搞一些十善、四攝、六度等等慈善的東西,這些都屬於我們行持部當中的內容和範疇。在行持當中,有修苦行的,也有做善事的,也有對佛教進行**,做一些勸化的,勸人行善的,勸人修行的,來具足自己的功德,修自己的資糧的這種方式。

釋迦牟尼佛曾經預言,末法時期密法度化眾生,最適應,最捷徑,最善巧。為什麼末法時期的眾生,修學密法最實在、最具體、最善巧呢?因為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根基淺,要靠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智慧,去悟出個東西,去悟佛法的真諦,說實在的有困難,所以佛在當時就預言,末法時代的眾生要自力和他力配合,要我們自己的力量跟佛的力量配合起來,來共同產生作用,掃除我們的煩惱痛苦,跳出我們的業力障礙,這樣把握性就最大,得到真實的這一生成就的具體修行方法!

總之一句話: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的根本宗旨及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一同**一下你的問題。我不敢說自己對於佛教有多懂,就是一個普通凡人,不敢以高姿態來回答。可能需要說的多一些。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著生存的壓力。這是我們司空見慣的。而佛教對於世間現象有著一套世界觀理解。

這一點上由於我本人並沒有親自做到透徹的所見所證,所以僅能以一些感觸來解釋。就是說我還是以眼耳鼻舌的程度來認識世界,而且也以這些感官確定世界的狀態從而自己作出判斷。

但是世界到底是否是我眼耳鼻舌感知的狀態呢?舉一個例子,一個事物在執行,而我們往往憑藉自己的經驗來推測其前景。那麼這個前景就是我們願望的前途。

比如做生意。恐怕沒有人願意主動的虧損。凡是做生意,都是以營利為目的。

而且在投資以前相信絕大多數生意人都會認真預算過。但凡開張營業者基本上都有著自己似乎很靠譜的計劃和推算。

但是至於生意之後會不會沿著自己設想的軌跡取走,那就不敢保證了。我們所推測的僅僅是我們頭腦根據感官資訊而設想的前景。像追求女孩子,看到心儀的女孩,我們憑感覺去主動搭話,獻殷勤,所謂的討歡心等等。

然後心裡想如何留下好印象,然後如何第一次牽手,接著如何發展等等。但是前景一定是這樣的執行下去嗎?那就不一定了。

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為感情而煩惱的人呢?這個情感生活我們並不排斥它,而是通過這一點來感悟從而關聯到佛教的一些成分。

而以佛教的一些觀點來理解,那麼是我發展的前景是由諸多元素合作產生的。而非我們單憑自己的習慣理解來把握的。我們僅僅是世界裡諸多元素的一部分,包括我們的思維方式等等。

一切都有規律的進行。我想有錢,感覺上我需要如何的去做一件事情,然後得到收入,但其實是因緣成熟讓我在一個時期裡見到了錢。我可以把握的生意攤位擺好,但是顧客什麼時候到而且做成一筆交易並不是我能把握的。

所以至於什麼時候能得到這筆錢,其實並不是我的主管把握。那麼我追求女孩子,女孩子是否能夠認可我,最後成為我妻子以及我子女的母親這都不是我把握的。

由此看來似乎有些消極。但是佛教的觀點中又提及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我之所以能看到錢裝進我的腰包,是因為我曾經的某一個行為使得我今天見到了錢裝進我的腰包。

這就可以理解為「因果」。我向山谷喊了一聲,然後我聽到了回聲。對於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其中夾雜著很多元素。

每個元素的作用都導致了結果的狀態。自己是什麼時候與妻子相識的。我曾經在**與她相識的。

我當初為什麼要到那裡去。一步一步都有原因。由此我們以感官深入最後形成了命運的軌跡。

關鍵在於為什麼這些原因出現了。我為什麼在那一年出生等等都有其原因。由此我們也就知道了「原因」對於「後果」的感召。

那麼經過佛教觀念的剖析,對於「因」和「果」有一定的對等解析。也就是說當初我做到了一件事情,其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後來見到了錢。但這個錢不會平白無故出現在眼前,而是需要一些「緣」來促成。

或是做成一筆生意,或是買了一次彩票等等。所以,如果根本沒有「因」在前,即便不斷的加大「緣」也無法有「果」。這就是100個人買彩票,卻不能100個人都中獎。

100個人都去做同樣的生意,得到的結果卻不一樣。100個人都去追女孩,卻不能都成功。

但是「理」雖然似乎是可以理解了。我們卻還是有「習氣」在。他比我賺錢多,我就認為我做的行業不好。

他比我走得順,我就認為他家裡有背景等等。我們凡人就是這種習氣。包括我本人也是這樣,我雖說可以體會到「理」。

但是我的「習氣」依然很重。但要思考的是為什麼他的家有背景而我的沒有。這才是問題所在。

所以本來在「理」上可以說通。但是卻很難甘心。我們還是會憑著感官去判斷。

所以說迴歸安寧其實並不容易。所以才會有「修行」。並不是說我信佛,就意味著我安寧,那是不負責任的。

我信佛意味著我通過自己的經歷以佛理來理解分析,而且在一次次不斷經歷後得到的一種感觸從而真正的把心放平穩。也就是說「理」通了,「習氣」也平下來了。而這是通過「修煉,修行」來實現的。

我們所學的道理與現實生活以及身邊經歷遭遇的碰撞,從而剖析,再感悟,從而對於道理有更深刻的體會,這就是修行。

所以說所謂「修行」並不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佛與現實生活也不應該割裂。並不是說一談到學佛就是出家,不嫁不娶,不食人間煙火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在生活中我做了一個行為,我在做這個行為的時候的心念是怎樣的。心念決定了行為的屬性,行為屬性決定了後果的狀態。

舉個例子來說,我見到一個落難的美女,我拿出錢給她,幫助她。這時候我的心念是什麼樣的。我是希望她擺脫困境而幫助她。

還是因為她美麗,希望她對自己愛慕而去幫助她。這兩種心念直接影響了「幫助人」這一行為的根本屬性。一個是善。

而另一個則是有企圖。那麼善所感找的後果自然是正面的。而有企圖所感找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表面看一件善事,其實是否真的善就不一定了。

當然,出家修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一般人也沒有這個魄力。還別說自己有多大的責任和義務。恐怕自己如此乾淨純粹的放下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很多時是習氣影響我們的判斷。比如說我學佛,知道行善等等。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善人。

但是如果我非常需要錢,好不容易掙到了10000元錢,本來很高興。卻偏偏遇到了一個比我還苦的一個人,他更需要錢。那麼我會不會把我這剛到手的10000元給他?

這是非常考驗人的。我不給那當然是我有私心,我給一部分說明我有一定的慈悲心,與私心相互作用從而有限的行善。如果自己毫不猶豫的將所有錢都給出去,那才是真正的慈悲。

也就是說能做到這個境界在自認為自己是善人。這需要修煉。而其實福果往往就是**於這樣的行為。

因為如此才種下了一個大的善因。而我們平時多數都是不好不壞的狀態。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善惡參半的人。

再往下一個問題是您提到以德報怨以及遇歹徒的例子。我是這樣看的。這確實很難,以德報怨其實是一種修行的方式。

如先前所說,「理」通了,「習」還在。那麼如何讓「理和習」平衡起來呢?這就需要在「習」上加以控制。

所以持戒,忍辱都是對治習氣,磨練內心的行為。因為心念決定了行為的性質。習氣對於心念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

把握了習氣,就可以平穩心念,從而直接影像行為的興致。

別人誤會我的時候,我的情緒怎麼樣?我如果知道對方只是不理解,而我不應憤怒甚至詛咒。那麼這就需要以忍辱心去控制自己的習慣性的惡念。

由此不至於自己做出惡行來。由此不斷磨練自己的心胸,外界對於自己內心的干擾就會有所減輕。

至於歹徒持刀。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當事情面臨時,還是先前所說,心念決定了行為的性質。

如果不能阻止歹徒行惡或開殺戒。我們在「應對」時的心念是什麼,這很重要。看看之前幫美女的思維模式來分析這個問題,我想會有更輕鬆些的感受。

恕我這裡不多說了,我怕言語中有可能被無毒的從分從而導致遺憾的結果。

再下一個問題,所謂「列強行徑」。當然,當今世界「列強行為」司空見慣,而且我們中國也曾深刻的受其侵害。就這些現象,其實行為者是以政-志形態來解決問題。

「政-志」以其侷限性來處理事情,自然也充滿了侷限。以一種強力手段來應對參差不齊的社會,這是典型的國家觀念。即便所謂的「敏煮」國家,也並不能包容所有的不同意見。

在行事中必然有人犧牲。這是「政志」,不是「德治」。而且「米國」也不允許宗教干涉政志,而且,只要是沾染了政志,那麼就不會再是純粹的問題。

這就好比我國政-府對於**問題的立場與西方國家不同的原因。西方強調是宗教問題,而我國政-府則強調這不是單純的宗教問題,而是有相當大的政志含量,或者說就是政志問題。其政志屬性決定了我國**不可能以宗教立場來應對。

但是我們可以這樣來品味。為什麼這樣一個時代被我們趕上了。經常我們會聽到「這年頭如何如何...

」的感慨。但是我想同樣應該思考,為何「這年頭」偏偏被自己趕上了。必有因緣。

最末,自我幻想其實並不是對於宗教這個概念。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情節都是真正的自我幻想。我們可以回味。

我們絕大多數人祈禱時都是祈求福果。恐怕很少有人主動求煩惱的。我們做事情也都是力求想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煩惱雖然沒有求,但還是會發生。為什麼我不求卻也會來呢?因為這個煩惱就是自己的,不想要也是自己的。

因緣具足就把麻煩擺在面前了。由此我們再回頭分析福果是否也是求來的呢?如果福果註定是自己的,即便不求也同樣是自己的,因緣具足也會意外的成熟給自己帶來驚喜。

我們每一次感受的歡喜其實都是福果的顯現。而「修學」就會讓我們知道「福和禍」的根源。從而知道取捨的方法。

求福,就種下能見到福的因。避禍,就停止種下惡因。但是並不是說我只要開始種下福因,惡果就不會發生了。

過去的惡因如果因緣具足還是會把麻煩擺在面前。但斷除惡果的唯一方法只有停止惡因而轉為廣種善因。

但是這是就世間而言。我們如果更深層的認識。福果具足時是什麼狀態?

有了錢,似乎優越感十足,佔有別人的資源,損害別人的利益,行賄殺生。有豔福,則沉迷女-色甚至行-淫-墮胎。有了權勢,氣壓他人,自高自傲。

由此這些「福」變成了造惡的溫床。造惡的後果可想而知。那麼由此看來,享受世間的「福」往往「禍」的因很容易種下了。

那麼這個「福」其實就不是真正的「福」了。而「禍」則恰恰是惡因的結束。由此「福非福」「禍非禍」,這其中體現出「空性」的道理。

我沒有過多的瞭解,僅僅是談了一下個人的感受,我也承認其中部分文字在回答其他問題時應用過。旨在針對類似的問題成分。我們不妨互相開眼界。

我們很多時說自己學佛也不敢說沒有迷信,在我看來迷信也是一個過程。從迷信到正信。

人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生活的意義的人生的價值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人從一出生開始,就踏上了一條不可以回頭的旅程,在路上我們不停的學習,思考,再學習,再思考,不停的出現十字路口,路邊也有各種 在路口的選擇和對路邊 的取捨都是我們學習和思考的結果.無論是怎樣的選擇和取捨都是正確的,正因為這一點所以每個人的人生才絢麗而又多姿.選擇是不...

現實生活中存在偶像劇式的愛情嗎現實生活中會有如偶像劇情節般的愛情嗎

沒有,即使是有但也不像電視裡面那麼完美的,因為在這個世界總是真真假假,你的一切情感從某種角度來看都會有人說那是虛偽或者是偽裝。在這個世界上在那些人類眼淚早已流逝了什麼樣的真情,早已不存在 信任 倆字,只有 現實 倆字,在倆個相愛的戀人當中總會摻雜著一些現實因素在裡面,如果沒有的話那只是空洞的盲目的愛...

長征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意義,長征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有和何意義

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始終鼓舞著廣大紅軍將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在缺衣少食,彈藥匱乏,吃草根,咽樹皮,頭上敵機轟炸,四周敵軍圍追堵截等艱苦的條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嶺,實現了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走上了抗日救國前線。前進的道路被敵人封鎖了,就在崇山峻嶺或深山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