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關於佛教的問題佛教中說人都是生死輪迴在世修行好的來世還做人修行不好的墮入地獄成畜生也就是

2021-04-18 20:04:45 字數 5373 閱讀 7414

1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不是一個,人間也不至娑婆世界一個,六道更是千萬億世界。不能以一世界來算。來此世界受報都是與此世界緣深,情不深不生娑婆。

2樓:超級藍水海軍

能投胎做人,有兩種原因,一是前世是人,有行善積德,所以上蒼獎勵他來世還為人,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三惡道惡業業報盡了,就是說,該受的苦都受完了,所以也能投胎做人。

佛教承認風水學,另又說人死後會投胎轉世,那麼,投胎轉世了,墳地還有風水的影響嗎?怎理解?

3樓:江浩汽車音響

這個疑問提的好,由此疑問可見陰間的存在,只是誰是主宰陰間的次序的問題?

有衝突可見陰間不止一個主宰,和陽間一樣有紛爭有邊界,強者(大智慧者)各主一方,順民只接受自己能理解接受的審判,信佛者因果業報轉世,通道者吸天地之精華修行漸進庇佑後代子孫最後成正果或成仙或轉世繼續修行!信教者依然不是天堂就是地獄。可見根據個人學習修行的能力選擇跟隨強者,不是誰說的對而是你相信哪個選擇了佛,**教那風水就不重要了,選擇了道家那天機和風水就至關重要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反對風水。沒有承認風水。

[佛說阿難分別經]

阿難復白佛言:「末

世**理家因緣,隨事便宜,當云何?」

佛言:「受佛禁戒,信而奉行,不念誑妄,奉孝畏慎!敬歸三尊,養親盡忠,可

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意也。」

阿難言:「世間事,世間意,云何耶?天中天!」

佛言:「為佛**,可得販利業,平鬥直尺不惘人民,施行合理,不違自然。葬

送移徙、姻娶之事,是為世間事也。

「世間意,為佛**,不得卜問、請祟、符呪、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

時、良日。受佛五戒者,福德人也,有所施作,當啟三尊;道護為強,設使諸天、天

龍、鬼神無不敬伏。戒貴則尊,無往不吉,豈有忌諱不善者耶!

5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這兩種說法都不矛盾。

輪迴歸輪迴,風水歸風水。歸根到底,都是業力在起作用。

好的墳地對被埋葬的人往後的輪迴應該是有影響的,而作為親屬家人,因為因緣聚合相對深切,無論投入輪迴與否,只要因緣還沒有稀薄到可以忽略的程度,都是相互影響的。這種影響對於定力弱,不明理,不懂得積累功德,只會隨著業力轉的人們是特別嚴重的。深入而言,相由心生,心生萬物。

你能感知到的任何的變化都與你自身的業力密切相關。風水不過是影響力相對更大一些的因素而已,但它不是必然因素。這個應該要明白。

陰宅風水的影響是雙向的,既影響過世者,也影響在世者。特別是對於沒定力,不會自己積累善業的眾生而言,影響深遠。

可見,風水就是這樣發揮著作用。

對於有定力,明理,懂得積功累德,觀照自心,時刻反省自己,去惡修善的佛子或者善男女而言,由於其心力巨大,即使風水不好,也可以在其巨大的功德中得到扭轉。這樣的例子有不少。例如宋代名臣范仲淹,把風水寶地奉獻出來給讀書人作學堂之類。

還有,風水好的墓地被上天預定給一個大善人的故事。等等。

所謂,福地福人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從根本上來看,世俗法的福德來自積善,而非其它。

能不能得到好的風水也是與家族的福廕,自身德行密切相關的。自身惡貫滿盈,可是會把好風水給汙染為壞風水的。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很多人不明白。

自己不順利往往會往風水,運氣方面去想,聖賢早有言曰,凡有不得反求諸己。能不醒悟哉?

自心正直,懂得去惡修善,定力足夠,明瞭業力運轉規律,又怎麼會太去看重這些世間法的枝葉末節呢。

南無阿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風水影響的是後代子孫,而非某個人!

其實風水也是因果的顯現.

7樓:以號登出

不肯定也不否定

關於風水的問題,不要特別去執著,外在的風水不重要,內心的風水才重要。在不執著的情況下,風水也沒有特別大的利害。

8樓:匿名使用者

風水與投不投胎無關,而與四大之緣起組合有關。 在墳地上,有後輩的執著在,所以就關聯上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從上面個人的回答就可以看出,佛教對此沒有統一的認識,都是各說各的道理。

其實佛教理論矛盾的地方非常多,經不起邏輯推敲。

可就是有人去信啊,導致現在很多人不務正業,淨想著怎麼唸咒語,怎麼給陰間燒紙錢了。

10樓:卍常發菩提心

佛法是心法,一切唯心所現,墳屬外境,不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最主要決定自己的是自己的一念心。

可是聖人雖然能以心轉境,凡夫卻常常心被境轉啊。

如果是聖人,墳是浮雲,已經飄遠了。

如果是凡夫,恐怕,墳有墳的力量。。。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當然不會錯。你有疑惑,是沒理解其中的因果罷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不反對風水學,不與任何學說對立!隨順的方式化解煩惱!

13樓:匿名使用者

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

風水輪流轉,

造作由心期。

14樓:匿名使用者

做人做得不好,選什麼樣的墳墓都是無用。

做人做得好,天地自會福你,神佛自會佑你。

現世報也罷,後世報也罷,擔心下輩子,不如做好現在每一天。

15樓:冷夜空無痕

墳地在風水上能影響轉世後的出身和後人的福運

16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南懷瑾大師的說法,墳地的依據是沒什麼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很尖銳,關注~~

有一個關於佛教的疑惑,就是既然佛教是讓眾生了解內心真正的自己,那麼想度化他人的人一定要成為和尚嗎?

18樓:帥帥的良

選用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一書。

信仰佛教必須出家嗎?

不。佛教的宗旨雖在解脫生死,出家雖是解脫生死的最佳途徑,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實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夠解脫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脫生死。小乘佛教是以解脫道為依歸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雖未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死,死後上生色界淨居天,再證四果阿羅漢,就入解脫之境了。

所以在家人證到三果,也就相近於解脫了。

若照大乘佛教的觀點來說,為了化度眾生,菩薩隨類應現,到處化身,經常是化現在家人的身分,所以在有名的大菩薩中,除了地藏彌勒之外,多數是現的在家相。印度的維摩居士及勝蔓夫人,都能代佛說法,但他們是在家人。所以,真正行菩薩道的佛教信徒,那是不一定要出家的。

出家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乃是由於住持佛教教團而使佛教存在及弘揚的理由,也是由於教內倫理制度的理由。說得明白些:出家的佛徒是佛教的骨架,在家的佛徒是佛教的皮肉。

在本體上說,出家的重要;從作用上說,在家的重要。因此,信了佛的,可以出家,但卻不是必須出家。

緣是過去的積累和現在的努力,一個人如果對佛教感興趣,肯學習,並且在學習中慢慢的信佛所說,並且發心修行那就是有緣啦,所以,很多人都問說,那你看我和佛有沒有緣?其實他不知道,緣有多種,其中就有很重要的「親因緣」,也就是你自己是不是願意,如果有人說你和佛有緣,但是你對佛教沒興趣,又能怎麼樣?反之也是如此。

至於,你說的現世追求問題同樣用聖嚴法師的書《學佛群疑》

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不一定,要看情形,無目的的享受,應該收棄;有理由的享受,必須維持。

佛要金裝,是裝給眾生看的;人要衣裝,是裝給一定的社會層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場。在需要威儀、禮節的場合和環境,如物質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享受是一種禮貌、隆重的表示。

可是在物質條件貧乏、自己經濟能力薄弱、社會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縱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也當捨去所有的享受和大眾共度難關,例如近代的印度甘地就是如此。

今日的社會,為了禮貌或安全的理由,在某些場合、某些環境或者會見某一些人,必須衣冠整齊,必須乘用私家汽車;日間有日間的禮服,晚間有晚間的禮服,在日本及歐美地區,參加喪禮有一定形式和顏色的禮服,參加婚禮以及各種正式的集會,也不得穿著工作服、睡服和居家的便服,這些都不該算是享受。

佛法重視因果,今生的福報是由於過去世的佈施而來。享受福報,猶如向銀行提用存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終有提空之時;今生享受愈多,福報所剩愈少,終有用畢之日。應該一方面繼續修福,同時也要惜福,才能達到福德圓滿的程度;否則,縱然有福,也有所不足。

因此,從原始的佛教開始,就主張比丘要身無長物:一則是為戒貪,二則是為惜福,三則是為減少對身體的執著;出家眾固然如此,在家眾亦復如此。

出家沙彌就要遵守不著香花蔓、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唱伎、不故往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不帶手飾,不蓄銀錢、寶物等戒律。在家眾如果能夠做得到,除了銀錢必須使用之外,其他也應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希望在一個月的六天之中,受持所謂六齋日,來比照出家的生活而行,目的就是在於惜福而放棄享受。此所謂享受的內容,應該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帶的和各種娛樂設施。

這便是節流更重於開源,佈施是為福報開源,放棄享受是為福報節流。

可是,釋迦世尊的身相,就有卅二種大人相,是一種福德、莊嚴、智慧相。傳說釋迦世尊也接受金縷袈裟的佈施供養,也受給孤獨長者以**鋪地,買下了只園精舍而供養佛陀。當時的福德長者們供佛齋僧時,都用上好美味的飲食,並且莊嚴、修飾精舍和供佛齋僧的場所;許多有名的說法之處,後來都成為佛教史上著名的庭園和花園。

從佛經裡面所見到的佛國淨土,例如:西方的彌陀淨土以及《華嚴經》的彌勒樓閣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見的諸大菩薩的宮殿,都是金碧輝煌,極莊嚴之能事,那也就是大福德者,福德與他們的生活同在,而以他們財富表現出來;好像貧賤的人身相醜陋、**粗糙,富貴的人身相莊嚴、**潤滑,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福報,與放棄享受或貪圖享受無關。

我們所說的享受,應該是指貪圖個人的口腹之慾,飲食山珍海味等稀有食品,不為請客,也不為禮節,只為了表現一己的富有;或為使得他人羨慕、注目而蓄意的打扮、化妝、穿著,以滿足自己的虛榮;或者為了官能的享受、刺激,而去歌榭、舞廳、妓院等聲色犬馬的所謂遊藝場所,縱情放逸、揮金如土,這些行為當然是學佛者應該放棄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

請聽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

體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簡豐文居士講的《楞嚴經》《圓覺經》《楞伽經》《六祖壇經》《三祖信心銘》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聖一法師講的《金剛經》《六祖壇經》

我空間主頁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20樓:匿名使用者

修佛得法,修法成佛...佛無法不能證道,法無佛不能成道....修身自救行善積功德,信心恆心佛法傳世人...渡世人悟本勤修因果無來世....凡**&咒語都是靈界成道體(法界源流圖)的精神餘留啊!

非用來念的,而是要用心去體會&領悟它的精神&教育,並運用於生活中得到幫助&改善生活,向上向善..正是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不離生活啊!!!

關於佛教的問題關於佛教的一個問題!!!!

什麼是真正的出家 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盤。智者所受聖所行處。降伏眾魔度五道。淨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於彼。離眾雜惡摧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無繫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內懷喜護彼意。隨禪定離眾過。若...

關於佛教的問題,關於佛教的一個問題。

樓主這樣子理解佛境界是因為樓主的思維還侷限在實在論 唯物論裡面。佛教的學問在於思維上的突破。所謂的悟道,不是於現實上你的生命離開了這個世界,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去,而是你的生命因為思維的轉化,而於精神上達到了不同的境界。這個世界不會有所謂的系統崩潰的問題存在,所謂的系統崩潰只是人的概念而已,系統 是概念...

問幾個佛教問題,問幾個關於佛教的問題

1.有供養僧人一說,請問怎麼供養呢,是到寺廟捐香油錢嗎?還是直接給錢給僧人?現代有給寺院捐錢,也有給法師紅包的。而在佛陀時代,出家人只能接受四事供養,即 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而且僧人接受供養後,必回饋施主講經說法,或者誦經解惑等等法供養,是一個雙贏過程,不是單向的。在理上說,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