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法院
正如這源源不斷的活水讓池塘變得如此清澈,人也需要不斷的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心智才會變得更加開豁,敏銳。我們的心靈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成長,變得成熟。
誰能幫我根據幾首古詩出題《觀書有感》《如夢令》
2樓:匿名使用者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二兩句是怎樣具體描繪「半畝方塘」的清澈明淨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的清澈,詩人想說明什麼道理?
請你將第
一、二句所展現的畫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上聯寫景怎樣具體描繪方塘的清澈明淨?詩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麼?
你從第三、四句詩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選出對朱熹《觀書有感》賞析有誤的一項()
a.這是一首因讀書有感而寫下的說理詩。首句將書比作「方塘」、明「鑑」,新穎巧妙,極便開啟後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傳神,使整個畫面形象生動,具有動態美,刻畫出天光雲影,流連忘返,情態畢見。
c.第三句,作者問注入「方塘」的水「渠」,何來這麼多清澈的水流,實嘆知識之源無窮。
d.「源頭活水」四字比喻治學要有豐富的知識源泉,要博覽群書,不斷儲備,源頭充實了,水自然源遠流長。
【參***】
將方塘比喻為明鏡,用天光雲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現塘水的清澈明淨。
只有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養。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開啟,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人的要常常讀書多讀書作為知識的源頭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將方塘喻為明鏡,用天光雲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現塘水的清澈。詩人以清澈的塘水為喻,生動地描寫了讀書達到的心領神會的高超境界。
c。《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注,——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用自己的話說說「雨疏風驟」描繪了怎樣的情景?(2分)
下列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述說「海棠依舊」的是「捲簾人」。
b.「綠肥紅瘦」指春色怡人適於觀賞。
c.詩歌運用了寓情於景的方法。
d.詩歌抒發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首句「昨夜雨疏風驟」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3分)
作者運用了什麼抒情方式,抒發了怎樣的感情?(3分)
【參***】
1.寫出了雨點稀疏風颳得很猛烈的情景 (「風」「雨」情態各1分)
2 .b
3. (3分) 寫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點疏落(1分)風颳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點:時間和「風」「雨」的情態。)
4. (3分) 運用了寓情於景(或借景抒情、間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發了作者的傷春之情(2分)。(意思表達清楚即可)
5.「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和「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 作者採用委婉含蓄手法,表達了對春花的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古詩詞鑑賞怎麼寫
3樓:默默她狠傷
古詩詞鑑賞寫作方式:
1、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
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
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
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
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係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控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2、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古體詩:
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
「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
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
一、二句)、頷聯(
三、四句)、頸聯(
五、六句)、尾聯(
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
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
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
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3、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詠懷詩:
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4、分清各種風格流派:「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
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
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婉約派:
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5、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
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係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6、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瞭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瞭;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
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鑑賞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為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7、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覆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8、注意關注詩歌題目: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如試題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
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9、注意明察考題暗示:古詩鑑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註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
10、注意運用聯想、想象:詩歌鑑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
觀書有感的名句賞析,觀書有感賞析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全詩重點以此句為主,句子生動形象,應是名句。觀書有感賞析 觀書有感的名句 觀書有感 朱熹 南宋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名句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
《觀書有感》描寫了怎樣的意境
觀書有感 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 源頭活水 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觀書有感 朱熹 南宋 半畝方塘...
《觀書有感》這首詩的意思是
觀書有感 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 原詩四句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的一面鏡子 一鑑開 起筆就恬靜而幽雅得讓人立時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