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初心記事本
朋友家兒子今年2歲,朋友說:「本以為熬過第一年,寶寶會走之後自己就能變輕鬆,萬萬沒想到,考驗才剛剛開始」,會走之後的小朋友根本控制不住,一個不注意就跑到角落裡,什麼危險玩什麼,還喜歡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不聽話,不懂事竟成了孩子的標籤。最難的是,小朋友的壞習慣一抓一大把,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
我曾經聽過一位專家的講座,受益匪淺,專家對此的看法是:不要管!很多家長表示不理解,難道任由孩子「自生自滅」?
孩子長大後變壞了怎麼辦?其實很多時候,家長眼中的壞習慣並不壞,或者說孩子的出發點並不壞,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心思單純的他們並不知道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的,他們所做的不過是其成長的自然表現,家長管得太多反而會影響他們發展,最終適得其反,尤其是這幾種「壞習慣」:
1、撕紙
每個孩子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愛撕紙,家長一不留神,寶寶已經把一包紙巾抽光,看著滿地的衛生紙,家長氣不打一處來,家中弄的亂七八糟不說,還浪費,生怕孩子以後不懂節約。
家長可以適當的提供給孩子不同顏色、材質的紙張讓其盡情發展,還可以適當的引導其撕出不同的形狀,或者對撕下的紙屑進行排列,組隊,只要家長腦筋轉得快,一張紙也可以玩出各種玩法,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給到孩子手中的紙不要是特別鋒利,也不要是含有大量油墨的紙張,以免寶寶受傷。
2、扔東西
很多家長表示,不管什麼東西,只要寶寶拿到手中,下一秒一定會出現在地上,小到勺子、玩具,大到抱枕、衣服,家裡整日都亂七八糟的。其實,這種看似「暴力」的舉動不過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為什麼不同的東西掉在地上會發出不同的聲音?為什麼有的東西會向前滾?
為什麼……
3、光腳
4、亂塗畫
只要一支筆在手,寶寶就是小畫手,家裡到處被畫的亂七八糟,不管是地上還是牆上,甚至是沙發上以及寶寶的身上,全部被畫的亂七八糟,在家長眼中,寶寶是在亂畫一通,但在寶寶眼中,自己正在盡情的「發展」,家長的阻止其實是在阻止寶寶發展的腳步,長期以往,不僅寶寶的興趣被消滅,還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眼中的壞習慣,其實並不是不好的,在面對他們的壞習慣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判斷,正確的引導才會幫助他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2樓:
家長應該耐心地跟孩子講解這些壞習慣不好的地方,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改變計劃。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否則肯定無法成功。
3樓:陽光明媚老師
當孩子出現壞毛病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制止,而且是強制性的制止。如果父母表現比較弱,那麼孩子就會強硬起來,就管不住他。
4樓:小張遊戲快報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家長應該大力制止,將壞習慣扼殺在萌芽。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教育孩子?
5樓:秒懂心理學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是旁觀者也好,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下面介紹下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6樓:漓櫻愛畫畫
從小教育孩子這三點,孩子長大越優秀
7樓:悵然控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呢?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我們還要尊重孩子的「狡辯」、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針對孩子的反饋,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資訊,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為「你真蠢」是髒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例項,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錶定理」。
其實,想要孩子自覺自願的寫好作業,並不難。只要孩子能夠做到以下六點,家長再也不用為孩子寫作業而煩惱了。
1.不復習,不寫作業
我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用心的去反思孩子做作業這件事情,為什麼孩子做作業總是會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出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在做作業之前複習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前腳一踏進家門,就被家長催促著去寫作業。其實最明智的選擇,不是立刻讓孩子寫作業,而是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先花上一定的時間進行復習。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做作業的途中,總是會偷偷的翻閱書籍,或者查閱字典。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對老師當天授課的內容沒有完全的掌握,或者已經有了遺忘,所以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相關的知識點,孩子會產生模糊的記憶,為了提高正確率,他們不得不翻書、查資料確認以後再答題。
這樣做有兩個弊端:第一,一邊做作業一邊翻書,會拖延孩子寫做作業的時間。第二,一邊做作業一邊翻書,會讓孩子養成對各種資料書的依賴。
相反,如果在做作業之前進行了複習,不僅鞏固了老師當天所講的知識,還會相應的縮短了寫做作業的時間,同時還大大的提高了寫作業的正確率。
2.不計時不寫作業
在學校,孩子們往往有時間觀念,因為老師會給孩子們規定一個課堂作業完成的時間。而回家後,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比較放鬆,更不會給孩子規定一個適當的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家庭作業。這樣的後果相當嚴重:
第一,孩子沒有時間緊迫感,總是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第二,讓孩子養成了寫作業磨磨蹭蹭的壞習慣。第三,時間越拖越後,孩子很有可能馬虎了事的應付作業甚至不做完就想休息和玩耍。
老師之所以安排家庭作業,是想讓孩子們通過做作業的形式來,鞏固和檢驗孩子們對當天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想要孩子能夠真正的做到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家長們還需在孩子做作業之前,根據孩子做作業的數量以及結合孩子的年齡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並且嚴格要求孩子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裡高效的完成。
3.遇到難題不鑽牛角尖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如果在作業或者考試的過程中,遇到自己不能及時解答的難題,一定不要在此浪費時間,可以直接跳過,先做其他自己能做的題目,最後再來攻克難題。
不管是寫作業,還是考試的過程中,遇到難題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總喜歡鑽牛角尖,總喜歡在一個問題上浪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沒有提醒孩子不能鑽牛角尖,所以就讓孩子養成了非要把一道題目做完,才進行下一道題目的習慣。
雖然看上去沒什麼大問題,但這個習慣如果用在考試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吃大虧。
考試的時候,時間是嚴格受控制的,時間一到不管孩子做沒做完試卷,都必須立刻停筆上交試卷。為什麼部分孩子總感覺考試的時間不夠,總是會在考試的時候留下一部分能做的題目而沒有時間去做?因為孩子在答題的時候,沒有養成先易後難的習慣。
難題的出現,已經證明孩子在這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如果一直在一道題目上浪費時間,那麼常常會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
4.不檢查不寫作業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說「作業做完了」,就立刻讓孩子把作業拿過來父母檢查,這個習慣是千萬不行的!第一,孩子如果不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那麼考試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因此丟分;第二,孩子如果總是依賴家長來檢查作業,那麼當家長髮現孩子在簡單的題目上丟分,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大發雷霆,引發親子矛盾。
做作業是一種能力,檢查作業的正確與錯誤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很多孩子在考試的時候,總是有一部分空閒時間,他們不懂如何檢查試卷,於是乎就傻傻的坐著發呆。等到老師批改試卷時候,孩子才開始後悔「哎呀,這麼簡單的題目,我居然做錯了。
」所以,曦曦媽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自我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5.不小結不寫作業
為什麼寫作業?很多孩子總是沒有弄明白。寫作業,是孩子對老師當天授課內容的一種鞏固和檢測。
如果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孩子能夠毫不出錯的完成,那麼說明孩子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已經掌握了。但如果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知識點回答不上,這說明孩子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還沒有完全掌握。
寫作業的過程,就是孩子告訴自己「我學到了什麼,掌握了什麼,還有哪些不足,還有哪些欠缺」的一個過程。對自己有一個認識之後,孩子才會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才會更快的取得進步。所以,寫完作業以後,別忘了讓孩子自我總結一番。
8樓:闞臨
家庭教育中,「有為」很容易,「無為」是最難的。
360度無死角盯著孩子,事無鉅細地包辦、插手,大事小事都要教導兩句,買學區房,天天監督作業,報很多課外班,提早二十年打點好留學、工作、社交圈等未來的各項事宜……所有這些都顯示了家長的有為和辛苦,但奇怪的是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卻幾乎從心理到學業都表現出羸弱,不求進取,難以自立,身邊太多這樣的例證。
與之相反,在所有這些方面表現得無為,經常陪伴孩子玩,但不輕易干涉孩子,不隨意指導孩子,惜言如金,一切都順其自然,無任何攀比心的家長,他們看起來很不作為,也很少有教育上的焦慮,孩子反而上進,無論學業還是心理素質都出色而健康。
表面看,「有為」家長不容易,事實上他們選擇了一條容易的路,所有的「有為」表達的都是自己的本事,實施的是對一個獨立生命的控制,誰不知道一個幼小的孩子最容易被控制。真正難做到的是「無為」,因為無為不是不作為,只是不妄為,哪怕一句「小心,慢點」都不會隨意說出口,更何況其它。它表達的是家長對一個獨立完美的生命的敬畏感,能看到面前小小的人具有無限的可能,知道自己是有限的,所以謙卑,不去妄加干涉。
「有為」很容易,無非是用力;「無為」才難,這需要用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對難易的選擇決定了未來的收成,宇宙大道就是如此公平。
你家孩子有這幾種壞習慣嗎?該如何糾正?
孩子有這幾種習慣需要改嗎?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壞習慣?語說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為什麼現在諸如孩子反叛父母的新聞事件不絕於耳?究其根源,無非是孩子從小就有著一些壞習慣,而家長又未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最終釀成了一樁樁悲劇 家長們注意了,發現孩子又壞習慣...
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運動,培養孩子對於體育的興趣,同時告訴孩子健身對身體有多大的好處,並且要適當的給予鼓勵,讓孩子有運動的自信心。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制定規則,並且每天早上都要叫孩子出去跑步,家長一定要自律,這樣孩子也會有自律的習慣。父母要陪著孩子一起健身,要根據孩子的身體素質的年齡選擇...
數學成績不好的孩子,都有這幾個壞習慣,家長注意
1 不要僅僅讓孩子停留在數數,計算刷題這種灌輸式的學習方式上,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僅僅是死記硬背,這樣不僅傷害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孩子數學學習也做不到提升。首先要做到的是讓孩子理解數 數量,將抽象的數學具象化,對照到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孩子可能記住3 2 5,反過來2 3卻不知道,家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