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古人認為,養生中,最重要的是養「精氣神」。這三者當中,神是十分重要的。精神的養生,首貴靜養。
道家著名創始人學老子說在《道德經》中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其根曰靜,靜日覆命。
」《道莊·九部名教要記》引老子語說:「靜漠恬淡,所以養生也。」老莊學派的清靜主張,雖然不消極的一面,但在攝生保健方面卻不乏可取之處。
因萬事萬物,感傳於心,心神日理萬機,常常處於動而難靜的狀態。如果心神過於躁動,神不內守,亂而不定,必然擾亂臟腑,耗傷氣血,輕則招生疾病,甚則催人衰老,減短壽命。所以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
故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強調「養靜為攝生首務」。
欲使心神清靜,關鍵就是要保持思想上的「恬淡虛無」。《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恬」就是內無鬱所積;「淡」就是外無逐物;「虛無」是虛極靜篤,致真自然的意思。「恬淡虛無」實即摒除雜念,暢遂情志,神靜淡泊,保持「靜養」之意。
劉河澗曾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的確,清靜養神,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它有利於防病去疾,促進健康。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清靜則肌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保持思想寧靜無虛,意志平和調順,人體正氣充盈,肌腠固密,即使有很強的致**素作用,也不能侵害人體。
反之,心躁煩亂而不靜,則可能抬疾致祝,故《素問·痺論》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清靜養神,有利於抗衰防老,益壽延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心神清靜,之所以能起抗延年益壽的作用,是因為心神安靜者,其精氣日漸充實,形體隨之健壯;而心神躁動者,精氣日益耗損,形體必然過早衰老。古人之所以強調「靜者壽,躁者天」,是因為心常靜則神安,神安則五臟六腑的氣機協調,精氣日漸充實,自可延年益壽。
凝神斂思是保持「清靜」的重要方法之一。從養生學的角度來說,神貴凝而惡亂,思貴斂而惡散。《醫鈔類編》說:
「養心則神凝,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日逐攘擾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當然,這種凝神斂思,保持清靜的養生方法,並不是無知無慾,無理想,無抱負,不是人為地過於壓抑思想和毫無精神寄託的閒散空虛,因而它與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漢思想絕不相同。專心致志,精神靜謐,不僅有利於工作和學習,而且可以排除雜念,驅逐煩惱,使機體處於正常的生理狀態。
反之,「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這是由於心不可亂思,神不可過用,思太亂則傷,神過用則疲。
傳統中醫學認為,心藏神而寓君火,具有接受和處理事物的能力。一旦心神被外物所擾,則心火易動,心火動,慾念起,則定擾動相火,而使精氣損耗。如《養心膚語》中說:
「心為精,主意,為氣馬。心馳意動,則精氣隨之行,故正心誠為中心柱子。」說明收心、正心是固精的前提和關鍵。
曾聽過一個故事,說兩個秀才同行趕考應試,途中遇到一隊出殯的隊伍,看到漆黑的棺材擦身而去,一個秀才馬上大感晦氣,認為兆頭不好,心中悶悶不樂。另一個秀才以為這是交個好運,棺材棺材,升官又發財。結果考試下來,前一個秀才名落孫山,後一個秀才榜上有名。
這個故事給大家一個啟示:境由心造。其實,快樂是自找的,煩惱也是自找的。
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覺是快樂還是煩惱,並不完全取決於客觀環境,自己的心態往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鮮明的主觀性。世間許多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心境完全是由於其觀察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同,從而直接影響人的主觀情緒。
如果換個角度去觀察思考,也許就會拿得起放得下,就會換來愉悅的心情和快樂的人生。所以,遇事不妨多向那位豁達的秀才學學,用發現的眼光,去尋找生活中美麗的一面,平和自己的心態,隨遇而安。
靜以養生,儉以養德。是什麼意思?
2樓:海賊
滿意答案生如夏花11級2009-10-05靜——意有安靜、平靜、心靜、靜氣凝神。 靜是一種境界,靜使人氣和,氣和即能修身。所謂修身,就是「克已」,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
修身的標準是 「仁」和「禮」:仁,形二人,意為人人和睦友愛, 「仁則愛人」。禮者,社會人際關係也,是「仁」的社會體現。
儉:勤儉、節約之意,勤儉能提高人的情操,使人作風謹嚴、態度謙和。「儉、德共之,侈、惡之大也。
」儉是道德的根基,養生須先養德。 追問: 可不可以把這句話直接翻譯 回答:
靜使人氣和,氣和即能修身,而勤儉能提高人的情操,使人作風謹嚴、態度謙和。
靜以養生,儉以養德。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寧靜淡泊的處世態度可以修身養性,請見節約的習慣可以培養自己好的品德。
4樓:匿名使用者
靜——意有安靜、平靜、心靜、靜氣凝神。 靜是一種境界,靜使人氣和,氣和即能修身。所謂修身,就是「克已」,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
修身的標準是 「仁」和「禮」:仁,形二人,意為人人和睦友愛, 「仁則愛人」。禮者,社會人際關係也,是「仁」的社會體現。
儉:勤儉、節約之意,勤儉能提高人的情操,使人作風謹嚴、態度謙和。「儉、德共之,侈、惡之大也。
」儉是道德的根基,養生須先養德。
5樓:匿名使用者
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主靜學派的養生主張有哪些?
什麼叫"靜養生"
中醫養生為什麼要強調動靜結合?
6樓:魏大大
1.靜以養神
我國曆代養生家十分重視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認為神氣清靜,可致健康長壽。由於「神」有易動難靜的特點,「神」有任萬物而理萬機的作用,故情靜養神就顯得特別重要。老子認為「靜為躁君」,主張「致虛極,寧靜篤」,即要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內經》從醫學角度提出了「恬淡虛無」的攝生防病的思想。後世的很多養生家對「去欲」以養心神的認識,無論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發展,三國的嵇康、唐代的孫思邈、明代萬全等都有精闢的論述。
2.動以養形
形體的動靜狀態與精、氣、神的生理功能狀態有著密切關係,靜而乏動則場導致精氣鬱滯、氣血凝結,久即損壽。所以《呂氏春秋?達鬱》說「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
」運動可促進精氣流通,氣血暢達,增強抗禦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張子和強調「唯以血氣流通為貴」(《儒門事親》)。
散步、導引、按蹻等,以動形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
3.動靜適宜
從《內經》的「不妄作勞",到孫思邈的「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都強調動靜適度。從湖南馬王堆出土竹簡的導引圖中的導引術、華佗的五禽戲,到後世的各種動功的特點,概括言之就是動中求靜,動靜適宜的原則,還突出了一個審時度勢的辨證思想特點。
從體力來說,體力強的人可以適當多動,體力較差的人可以少動,皆不得疲勞過度。從病情來說,病情較重,體質較弱的,可以靜功為主,配合動功,隨著體質的增強,可逐步增加動功。從時間上來看,早晨先靜後動,以便有益於一天的工作;晚上宜先動後靜,有利於入睡。
總之,心神欲靜,形體欲動,只有把形與神、動和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益於強身防病。
7樓:湦湦不惜
生命在於運動,不動和廢人有啥區別。
8樓:新疆陳小春
動養形,靜養神,形神共養才是真正的養生。就如同中醫學的陰陽互補、牽制、共生的原理一樣.
9樓:這是顧未易
神氣清靜,可致健康長壽。由於「神」有易動難靜的特點,「神」有任萬物而理萬機的作用,故情靜養神就顯得特別重要。
10樓:復小蘇
靜以養神 .動靜適宜 家十分重視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認為神氣清靜,可致健康長壽
11樓:熱心白曉度
通過動以養形,散步、導引、按蹻等,以動形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
12樓:姓排鐵路老司機
動養形,靜養神,形神共養才是真正的養生。
情志養生的養神
靜神養生是情志調節最高境界嗎?
什麼是養生?怎麼養生,什麼是養生? 養生都指的是什麼?
養生就是吃飯吃七分飽,營養均衡,適當運動,不靠夜,多吃鹼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然後每天晚飯易吃點養腎的食物,只為腎經在晚上五點後最活躍,適合吃黑米,黑豆,板栗,黑木耳,紫薯,黑棗,山藥,小米,芋頭,等食物不長胖,還補腎,排毒,平時喝點綠茶,冬天喝點紅茶,以上方法會使您健康長壽的 什麼是養生?養生都指...
什麼是養生,養生是什麼
養生又稱攝生 道生 養性 衛生 保生 壽世的意思等。所謂生,就是生命 生存 生長的意思 所謂養,即保養 調養 補養的意思。總之,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 健康精神 增進智慧 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理論和方法。中華養生產生於上古先民為抗禦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禦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
什麼是spa養生,spa養生是什麼?
spa,全稱是拉丁文solus par aqua,意為 健康之水 據稱來自比利時。說是包含了臉部護理 按摩 芳香 水療 泥療 海洋 瑜珈,滿足人的視覺 嗅覺 觸覺 聽覺 味覺 花草茶 等五官和心靈感受。spa,是一種全新的健康美容概念,指的是新式的休閒美容方式。在特定的環境中,美容院為顧客們營造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