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隋唐科舉制和明清科舉制的不同

2021-03-05 09:21:58 字數 2860 閱讀 7573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科舉制度自隋發端,終止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2023年),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後期實行的重要選官制度。在它實施的一千多年間,對中國的政治走向,社會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科舉制度產生後的一千多年中,不斷有所變化,隋唐和明清就是我國科舉制度變化發展的兩個重要時期。

隋唐是科舉制度的起源和完善時期,隋朝廢南北朝以來的九品中正選官制度,首開考試取士的先河,唐在隋朝的基礎上使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和制度化;明清是科舉制度的鼎盛和衰亡時期,明朝使科舉考試的形式越來越完善,但同時也使它越來越繁瑣,清末,隨著社會的開放,科舉制度的弊端和危害日甚,此制度也走向僵化和衰落。兩個時期科舉制度的比較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一、兩個時期科舉制度考生**和資格有所不同

隋唐時期,考生**主要有兩類,生徒和鄉貢。**與地方官學的學生經考試合格,由學校送尚書省參加省試,這些考生被稱之為生徒。不在學校學習而學業有成者,則向州縣「投牒自舉」,經審查考試合格,由州縣送省參加考試,稱為鄉貢。

考生**較廣,資格審查較鬆,給大部分知識分子以科舉取士的機會。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與學校制度緊密結合,非經由學校出身者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國子監是最高學府,監生可以直接做官。

府、州、縣是地方學校,學員稱為生員,未取得生員資格者不得參加考試。進學校成為參加科舉考試的必由之路。

二、兩個時期科考在考試科目、考試內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隋唐時期,科考的科目較多,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舉等,以明經和進士科為主。考試內容涉及經義、時務、詩賦、雜文等,內容多,並且注重考查考生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考試形式分為筆試和口試兩種,有助於選拔優秀的人才。

明清時期在這些方面有很多變化,考試科目減少了,考試內容專取「四書」「五經」命題,對經義的解釋,只能以朱熹的觀點為標準答案,不得有自己的見解。考試形式筆試,規定必須用八股文的文體作文,嚴格規定答題文章的具體格式和寫作步驟,有嚴格的程式、標準和規範,不允許有任何的個人發揮。

三、考試和錄取程度不同

隋唐時期尤其在唐朝把考試分為常科考試和制科考試,常科考試一般安排在每年10月進行,唐初由吏部後由禮部主考,確定錄取人之後送由中書門下進行復核,再把錄取名單送給皇帝過目,省試錄取,稱之為及第,第一名稱為狀元或狀頭;制科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明清實行**考試,首先是鄉試,由各省主持,每三年一次,考中稱為舉人;其二是會試,由禮部主持,於鄉試次年舉行,考中為舉人;最後是殿試,皇帝親自主持,主要考策問,殿試不會淘汰會試錄取的人員,僅排出名次,前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四、兩個時期的科舉制度的作用不同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打破了世族壟斷政治、壟斷**選拔的現象,為社會提供了相對平等的機會以及進入國家**隊伍的可能性。選拔了一大批有才學的人,如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是進士出身,促進了隋唐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同時這種考試製度的外傳,對西方的文官制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資本主義社會的選官制度提供了最初的模式。

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制度雖選拔出了大批**,維護了封建統治,其中也不乏能吏賢臣,如洪承疇、紀曉嵐、劉墉,但從整體上來說,這種呆板的標準化和程式化的考試形式及考試內容,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壓抑了人們的創新,引導著應試者向酸腐迂拙、不學無術的方向發展,還浪費了大量人才,如蒲松齡、李時珍等人,都是科考的失意者。明清的科舉制,是導致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緩慢、科技落後、中外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都是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基本特徵都是分科考試、擇優錄用。

不同:(1)考試內容不同:隋唐科舉重考經書背誦理解和詩賦、時務策的寫作,對文學水平和治國治民的見解要求較高;明清科舉考試範圍是四書五經,文體是死板的「八股文」,所述觀點必須遵循朱熹《四書集註》的觀點,不能有自己的見解。

(2)影響不同:隋唐科舉能選出真才實學的人才進入各級政權,有利於社會發展,使人才不斷更新;;明清科舉「八股取士」使讀書人脫離現實,缺乏實際能力。(3)作用不同:

隋唐科舉當時使社會文化繁榮,人才輩出;明清科舉 「八股取士」雖然加強了君權但禁錮了人們思想,阻礙了社會文化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隋唐時科舉考試較為開放,允許考生自由發揮。而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考生只能在規定範圍內答題,不準擅自發揮各自見解,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阻礙了科舉制的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j最大的不同之處,偶認為是清朝多了「八股取士「!

5樓:佟祥節浩初

三樓午夜di蝸牛:最大的不同之處,偶認為是清朝多了「八股取士」

2008-06-21

11:30

拜託。八股制是明太祖朱元璋創立的。

6樓:嘉濡訾年

考試的內容不同,明清限制的比較嚴一點。隋唐比較隨意,可以自由發揮。

7樓:萇賦蹇溪兒

本質一樣

內容有所不同

隋唐和明清科舉制度的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1、隋唐科舉是開端發展階段,以詩歌為主要考試形式。而明清以八股文為主要形式。

2、內容上,隋唐科舉是不拘一格,講究文采;而明清是程朱理學為考試內容。

3、隋唐科舉制的錄取人數較少,而明清大大增加。

9樓:匿名使用者

隋唐有世家門閥,高階**主要還是看出身。明清的話,主宰國家的力量變成了文官集團。

10樓:明城四月

隋唐宋一類的都有策論什麼的,基本算看看實際本領吧!明清後以程朱理學為基礎大搞無實際意義的八股文,造就一大批廢物

11樓:江右遊子

寫出來比較多,建議上網看看馬漢麟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科舉制度這一節,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應該可以幫到你!

12樓:mike李

沒啥區別,都是文式和武舉

科舉制的意義和影響,科舉制的意義和影響

積極地影響 1.相對公平的競爭機制,富有才學的文人學士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2.可以形成持久的尚學風尚 3.真正有才能的人可以為人服務,保證行政人員的質量!消極的影響 1.所讀的都是儒學經典,崇尚文科素質的修養!缺乏科學領域的研究,弱化理科的學習。學者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侷限!2.培養模式只是為了考試!...

科舉制東莞的教育 作文 ,科舉制 東莞的教育 作文260字

通過范進中舉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范進中舉前後,社會經濟地位是天壤之別。文章有力地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辛辣地諷刺了科舉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文中通過對比 誇張和寫實的手法,刻畫了范進這樣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同時通過他中舉前後,周...

請問科舉制有什麼危害呢科舉制的利弊是什麼

權利下放到地方,滋生腐敗。畢竟只要考上了,只要考生願意,總是能夠做官的 先不管官的大小 位置 那麼寒窗十年為的是什麼呢?在古代讀書可不便宜,書籍費用就不說了,人吃喝拉撒趕考也要錢,而供養一個讀書人 沒有任何功名那種 足夠養活五口之家的伙食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費用下來,一旦考上,在交通通訊極其糟糕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