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想要渡人算不算執念

2021-05-03 22:17:34 字數 5363 閱讀 2754

1樓:陳磊

並不是,佛在世間是因緣聚合的情況下才來的,佛教中有一種功德就是常請佛駐世、**,意思就是請佛說法,因為佛是不會主動說法的,必須有一大因緣才會說法。

同樣的,佛本來可以不在我們的世界滅度,所以佛提醒阿難說,得到了四神足的人,能夠住世一劫的時間;我現在已經非常好地修成了四神足,那麼還能住世多長時間呢?」

這樣反覆問了三遍。當時阿難被魔給迷惑住了,雖然聽到了世尊的問話,卻默然沒有回答。世尊又對阿難說:

「你可以離開這裡,到清靜的地方去,好好想一想。」賢者阿難就從座位上起身,往樹林中而去。

阿難離開後,魔王波旬就來到佛陀面前,對佛陀說:「世尊,您在世上教化眾生已經很久了,救度眾生的事業也已經周遍圓滿了。承蒙您的度化,脫離生死的人已經像恆河沙一樣多了。

況且您現在年紀也老了,可以入涅槃了吧。」此時世尊從地上取了些沙土,留了少許在指甲上,然後對魔王說:「是大地上的土多,還是我指甲上的土多呢?

」魔王答道:「大地上的土遠遠多於指甲上的土啊。」佛陀對他說:

「我已經度化的眾生,就像指甲上的土;而剩下的還沒有度的,就像大地上的土啊。」佛陀又告訴魔王說:「三個月後,我將入涅槃。

」波旬聽了這話後,高興地離開了。之後佛就涅槃了。

這就是因緣,及時是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也不能違背這個原則。

所以佛不會執著,不會主動,並非你說的執念。

2樓:彼岸的暗夜

執念:對某物或某人或某事特別執著,當執著過份的時候就會有怨念。執念是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是一個人處事的哲學,從這個層次上講並沒有什麼問題。

沒有執念的人沒有標準。一個很文雅的詞,認真、堅持、較真、認死理、鑽牛角尖,從行為病態上來說叫做強迫症。執念是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是一個人處事的哲學,從這個層次上講並沒有什麼問題。

實際上,執念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但是什麼東西都有其適用的範圍,在某些場合和事情上執念就是認真、堅持,而在其他場合上則變成了認死理、鑽牛角尖

3樓:匿名使用者

佛度有緣人,不強求的算不上執念!

佛教是怎樣成為世界性宗教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是世界宗教中最成熟、最有權威、最有信徒的宗教,可以超越民族與國家進行廣泛傳播,並且能讓世界各民族與國家的人們接受,因此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能夠拯救與幫助世人,並且對希望得到救助的皈依者自身的素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 儀式也比較簡易。佛教禮儀可繁可簡,最為簡單的是可以向天焚香或者口頭唸佛名,禮儀不只簡易好行,並且還有很高的文化層次。

佛教寺院的佛像與雕塑藝術不只給佛教的神聖增加了幾分莊嚴,並且也增加了佛教向世人的吸引力與感召力。

有神聖的經典,都有高度的神學理論觀。佛教中的《大藏經》,不只是一個宗教的經典,並且是世界文化寶庫裡面的重要財富,它們的文化內涵極為博大精深,促使教徒歎為觀止,於是頂禮膜拜。並且,這宗教神學理論,都可以從世界觀與方**上統一教徒們的思想,因此能讓世界各民族的人們接受。

沒有突出某一個民族或者某一個國家在宗教上的優越性,它們所信仰的神乃是給世界各族人民都能接受的那種神。大乘佛教所信仰的是用釋迦牟尼佛作代表的各種佛, 絕非某一民族或者某一國家之神,而是宇宙之神,它是統治世界與支配人類的神,能夠為任何一個民族的人們所接受。像這樣的三大宗教在信仰方面另外一個特點是重視對未來世界的宣傳。

佛教中的「淨土」、「極樂世界」,都是極為美好神聖的地方,並且可以讓教徒絕不失望地永遠努力不懈地追求。

有大批的從事宗教專業人員,他們在研究與傳播宗教的理論與實踐,而且通過組織手段以擴大宗教的影響力。

也是由於它們都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中,得到了強大而有力的政治權力大力的支援。佛教自印度傳播開來,和「**名王」 阿育王與迦膩色加所提倡關係特大,佛教傳進中國之後,很多帝王都極力提倡,甚至還出現瞭如梁武帝那種的「皇帝菩薩」。藏傳佛教可以在我國**地區紮根,同樣跟**地方政權的大力扶持有很大關係,介於以上原因,佛教便成為了世界性的宗教。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的理論 很接近宇宙的真理'(定律)...

6樓:絲情寶兒

首先,我想糾正一下佛教並不是宗教。就像孔子到處遊說傳佈自己的學說,到後來就變成了教育。釋迦穆尼也是一樣,把自己的修道心得傳授給他人,後來就形成了佛法。這是人文教育,不是宗教!

7樓:匿名使用者

先有典籍儲存下來,在有大師傳播,有緣便流傳嘍

佛教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佛教建立時,印度已經進入了封建領主統治的農奴社會。當時印度傳統的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種信仰,以及婆羅門作為一切智的壟斷者和神權統治的代表的地位開始動搖,成為眾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現了種種反傳統信仰的沙門思潮。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生活於公元前6~前5世紀。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

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逝世。

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9樓:金果

佛教(buddhism):佛教誕生於公元6世紀以前的古印度,與**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創始人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

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

「佛」,全稱「佛陀」,意思是覺悟者。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重視人類心靈的進步和覺悟,人們的一切煩惱(苦)都是有因有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輪迴。惟有斷滅貪、嗔、痴的聖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羅漢)才能脫離生死輪迴,達到涅盤(清涼寂靜之意,即無有煩惱),釋迦牟尼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

佛教徒的目的即在於從佛陀的教育(正法)裡,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緣起法),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成佛,或者成阿羅漢。

佛教並非宗教,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從十二因緣中也可以看出「佛教」並沒有承認造物主的存在,當屬於無神論範疇,所以「佛教」並不是宗教,稱為佛學更為恰當。

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佛陀於世間說法四十九年,說大乘佛法經典約三千部,小乘經典約二千部。佛陀於八十歲時,度緣已盡,即入涅盤。

之後約一千年,於漢明帝時,佛經傳入中國。之後中國曆朝皆有人往印度取經。

流傳入中國的多數為大乘經典,流傳入泰國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多為小乘經典。隨後中國又將佛經傳往日本朝鮮等國。現在全世界的大乘佛法主要集中在中國。

佛教是現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的宗教。佛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參與政治、軍事的宗教,是世界上唯一不與其他宗教信仰的地區和國家發生衝突和爭端及戰爭的宗教。佛教是唯一主張平等慈悲和最早提出因果報應的宗教。

佛教是唯一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以修行成佛的宗教。

10樓:じ☆冷月無森

佛教發源於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印度。當時印度有八個小國,其中一國王名淨飯王,有太子名悉達多。悉達多太子見眾生輪迴生老病死,生起大悲心,19歲時捨棄王位,出家修行,為了尋求解脫眾生生老病死煩惱的辦法,苦行六年,而後圓滿究竟覺悟人生真諦宇宙真相,是名為佛陀,意為覺者。

後來佛陀應周圍的**、國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請問,而為闡明人生真諦宇宙真相,為說解脫生老病死苦煩的辦法,後來被其**記錄下來,是為經典。

佛陀於世間說法四十九年,說大乘佛法經典約三千部,小乘經典約二千部。佛陀於八十歲時,度緣已盡,即入涅盤。

之後約一千年,於漢明帝時,佛經傳入中國。之後中國曆朝皆有人往印度取經。

流傳入中國的多數為大乘經典,流傳入泰國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多為小乘經典。隨後中國又將佛經傳往日本朝鮮等國。現在全世界的大乘佛法主要集中在中國。

佛教是現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的宗教。佛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參與政治、軍事的宗教,是世界上唯一不與其他宗教信仰的地區和國家發生衝突和爭端及戰爭的宗教。佛教是唯一主張平等慈悲和最早提出因果報應的宗教。

佛教是唯一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以修行成佛的宗教。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產生於公元

前6~5世紀的古代印度。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答摩(約前566~前486年),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喬達摩出身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國(在今印度、尼泊爾邊境地區)淨飯王太子。

據說他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學習吠陀經典和五明;20歲時,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又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遂捨棄王族生活,出家尋訪師友,探索人生解脫之道。開始時,他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學習禪定,後在尼連禪河畔獨修苦行,進而至伽耶(菩提伽耶)畢缽羅樹下深思默想,經過7天7夜之後,終於「悟道成佛」,這一年他35歲。之後,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任教,歷時45年,從者甚眾,流傳下來,稱為佛教。

佛,梵文為buddha,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原始佛教階段大約為釋迦牟尼逝世後的100年間,史稱「和合一味」時期,這種「和合」只是大致上的統一,而解裂的種子在其中蘊育和成長。隨著社會的變遷,約在公元前4世紀第二次結集前後,佛教徒發生了第一次大**,產生了兩大部派,即尊崇傳統、保守舊規的上座部和較為進取、提倡改革的大眾部。

究其原因,說法不一按南傳佛教說,是由於僧眾們在戒律問題上的爭執而引發的;按北傳佛教說,是由於對阿羅漢果的不同看法而引起的。總之,佛教內部的這種分化愈演愈烈,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上座部7次**,成為12派,大眾部4次**,成為8派,這一階段就是部派佛教時期。大乘佛教形成於公元1世紀。

隨著部派佛教的發展,一部分徒眾的生活走向世俗化,同時力圖參與和干預社會生活,要求深入眾生,救度眾生,他們提出「上求菩提,下渡眾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潮,隨著這種思潮的成熟,以後就彙整合為統稱「大乖佛教」的教派。 佛陀以後,印度地方諸王朝盛衰交替。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王入侵印度進兵印度河,未果,轉而向西挺進;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病死。

約在公元前第三次結集,來自東方的大月氏的領地,大月

人讓你來工作突然又不要了算不算,算不算欺騙

不算,一個人讓你來工作,突然又不要了,可能是人夠了,不需要了,也許是別人找了人,這個人想幫你,又做不了主,不能怪他,也不是欺騙。只能說這個人沒有信譽,答應別人的事情無論如何都要盡力做到,不論出了什麼緣故,真是不可抗拒力量可以明白告訴對方並深表歉意,所以看看是哪種情況才能下結論。這裡邊有好多原因,不好...

精神病人算不算是殘疾人,常年精神病人算不算殘疾人?

一 屬於。二 殘疾按發病原理分為以下幾種 智力殘疾 視力殘疾 聽力語言殘疾 肢體殘疾和精神殘疾,精神病人屬於精神殘疾。三 精神殘疾是指患者患精神病的病情持續一年以上未愈,從而影響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 社會應盡職能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和障礙。四 精神殘疾包括 1.腦器質性 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 2.中毒...

佛度有緣人是什麼意思,佛渡有緣人是什麼意思

淨空法師 佛度有緣人 問這麼一個問題來問我,佛到這個世間來,所謂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經論上講根熟的眾生。這一生當中他可以成佛,這叫根熟。他不是成菩薩,他是成佛。這樣的人有沒有?有。世世代代都有,現前有沒有?有。你沒看見,你仔細去觀察有。什麼叫根熟?根熟的人是什麼樣子?聽話。聽話就根熟了。佛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