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係,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2樓:du知道君
通過學生自己活動、自己操作,不但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
程,掌握新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舊式的自然課堂教學,以單純傳授科學知識為目標,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重死記結論、輕知識形成的過
程。實驗本身具有生動、新奇、鮮明的特徵,小學生們對「動手做」的實驗都很感興趣。
如何增加課堂趣味性
3樓:匿名使用者
一、現實的問題情境有助於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使數學課堂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於生活。教師巧設現實的問題情境可以幫助我們化解教學中的難點。「面積」與「體積」這兩個概念往往讓學生相互混淆,尤其對「體積」的理解模糊不清。
我們可以這樣幫助學生建立「體積」概念:首先拿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裝同樣多的水,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
」然後,在其中一個杯子中放一塊石頭,問:「你看見了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
」學生髮現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師追問:「這是不是說明這個杯子裡的水增加了?
」學生馬上否定。「那是為什麼呢?」學生爭著搶答:
「老師,您放的東西佔地方,把水擠上來了。」學生對「體積」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經進入狀態。教師又拿出一塊石頭放進另一個杯子中,問:
「這次你我又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第一個杯子的水平面超過了第一個杯子。老師再問: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塊石頭比第一塊大,它佔的地方就大一些。
」在此基礎上,教師提示「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就自然是春風化雨,水到渠成。
此外,熟悉的問題情境更有利於學生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如教學估算時可以讓學生估計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閱讀的字數、跳繩的次數、走路的步數等。還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學校組織一批優秀三好學生去春遊,共62人,需乘車才行。現有兩種車可以選擇,大車每次限坐10人,每次108元;小車每次限坐4人,每次52元。鼓勵學生作為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設計乘車方案,並預計哪種方案花費最少。
問題情境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生樂此不疲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新知,同時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創設現實的問題情境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於學生生活實際或是耳濡目染的知識素材,讓學生學得自然,學得投入,學得牢固,讓我們的數學不時地展現生活的場景。
二、有趣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啟用學生的思維,變數學課堂為學習樂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將是其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最大動力。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發生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直接的內驅力。
如教學「迴圈小數」。上課伊始,讓學生聽一段簡短詼諧的配樂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
」聽著聽著同學們不由自主地笑了,老師笑著問:「誰願意接著往下講?」在學生接著往下講的過程中有人指出:
「這個故事永遠講不完,不要浪費時間了。」「這個故事為什麼永遠講不完?」「因為這個故事總是不斷地重複說這幾句話。
」「說得很好。在數學王國裡,就有一種小數,這種小數,小數部分的數字也會像這個故事裡的幾句話一樣,不斷地重複出現。同學們想認識它嗎?
」這樣的「開場白」,使學生一下子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初步感知了「無限」、「不斷」、「重複」等概念中重點詞的含義,為概念的形成埋下伏筆。
又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師問:「你是怎樣測量出圓的周長的?
」「我用滾動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如果要測量的是大圓形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來滾動嗎?」「還有什麼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叱?
」「用繩子繞圓一週,量出繩的長度,也就是圓的周長。」這時,師演示:把繫著小球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用力甩動小球,讓學生觀察小球被甩動時運動的軌跡形成的圓。
問:「你能用繩測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學生不難認識到:
用滾動法、繩測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侷限性的。「能不能**出一種求圓周長的規律呢?圓周長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
」觀察實驗:兩個球同時被甩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兩個圓。學生欣喜地發現:
圓周長的大小與半徑有關,圓周長的大小與直徑有關。「」圓的周長到底與它的直徑有什麼關係呢?學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動的,教師的提問層層設疑啟用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無窮的,數學課堂變成了學生求知的樂園。
三、**的問題情境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讓學生充分體驗作為研究者的成功感,變數學課堂為新知的開發區。
學生們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者、研究者和開發者。教師的任務就是為他們創設有**價值的問題情境,激發這種**和求知的慾望,引領他們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如在教學「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時,先由學生自己列舉分數並將其化成有限小數,自己引出想**的問題:
怎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教師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然後請學生猜一猜,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到底和分數的哪一部分有關呢?只有兩種可能:
跟分子或分母有關。接著,驗證猜想,用什麼辦法來證明與分子或分母有關?在學生充分討論後,引導學生採用「換分子」或「換分母」的方法,在充分舉例的基礎上得出「與分子無關,與分母有關」的初步結論。
然後深層**: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其分母有什麼特點?讓學生經歷討論、觀察、分析、對比、自己舉例判斷、相互驗證的過程後得出:
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其分母不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而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其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當學生得出初步規律在練習判斷階段教師出示一個分數「」引發學生的疑問,按照前面得出的規律判斷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數,而計算的結果證明它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是怎麼回事呢?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
促進**向深層次推進,最終得出完整的「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正是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經歷了時而山窮水盡,時而柳暗花明的驚險與喜悅,他們的能力得到了錘鍊,智慧得到了昇華。
四、開放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個性化地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課堂回味無窮。
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探索提供大量可以選擇的資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資訊,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教學「近似數」時,可創設這樣一個開放情境:利用小故事:「數學課上,同學們正在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天數。
一個同學說:『我們國家的人口是13億。』小明立刻站起來補充說:
『我們家樓上的張阿姨昨天晚上剛生下一個小弟弟,所以中國的人口現在應該是13億零1人。』」引發學生的爭論,在爭論中引導學生感受近似數存在的必然性,繼而引發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利用自己對近似數的個性化理解,自行**新知。
又如教學《角的認識》,課末教師出示一張長方形紙提問:「把這張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後,還剩幾個角?」的問題一出,學生就積極投入到知識的探索活動中,想出了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的說還剩一個角,有的說還剩五個角,有的說還剩四個角,還有的說還剩餘三個角......這種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經驗相結合的開放性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訓練了學生的**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推動數學課堂走向豐富、鮮活與深刻,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問題情境創設得好,就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積極思維、勇於探索、主動地投入到對拳知識的**中,從而得到發展。也就是說,融適度貼近生活的、有趣味的、**的、開放的問題情境的數學課堂將會散發出獨特的魅力,牢牢地吸引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爆發出鮮活的生機。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趣味性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教學中加入生活素材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教學緊密聯
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進行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蒐集身邊和生活中的例子再結合課本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例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我設計了「跳蚤市場」的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套幣學具和一個玩具,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購物的情景,學生可以賣掉自己的玩具,去買自己喜歡的其他同學的玩具。
通過「買賣」玩具的活動,孩子們認識了幣,學會了簡單的使用幣的方法,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在課堂上,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再是不切實際的海市蜃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們在遊戲中體驗到參與的樂趣,學習變得有樂趣。
如果在課堂上只讓少部分學生參與遊戲,其他大部分學生充當小觀眾,那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全部調動不起來,遊戲活動也就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禮物遊戲,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準備了一些小禮物,請長開啟禮物箱,將本組的禮物平均分給組裡的4個同學。
學生分完後發現:8支鉛筆,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支;9塊橡皮,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塊,多了1塊;11個本子,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個,多了3個……這個活動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他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
這樣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這樣,學生開始思考、討論,學生的心中對「餘數」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用實際生活的例子來開展教學,這樣的遊戲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對生活的觀察,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在教學中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課堂改革提倡課堂教學師生的民主平等。師生共同參與創設和諧課堂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投入更能體現師生的民主平等,《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應該和學生一起融入教學活動,既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如:
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抽出一張「2」字牌,並問:「誰和我是好朋友,我們一起組成10?」學生則舉出「8」的字牌,並搶答:
「我和你是好朋友,2和8組成10。
」隨後,我再換一張字牌找朋友。找完以後,又請一名同學任意抽出1張牌,同上面一樣,邊問,邊答,邊出牌,慢慢把遊戲由師生找朋友拓展到生生找朋友,使得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在遊戲中掌握了數的組成。因為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了教學活動,所以他們顯得特別興奮,師生一起參與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和學生平等的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使教學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因此而顯得和諧生動,體現了新課改理念。
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外,還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何提高整理與複習課的課堂有效性
一 認識要到位 1 充分體現 以教師為主導 以學生為主體 以訓練為主線 以能力為核心 的思想。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指導學生學什麼 怎麼學 二是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要適時有效地進行點 撥和引導 三是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歸納和總結。2 克服 以教代學 以講代練 的傾向,做到 不學不講...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淺談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應當對學生做出更為深入和具體的分析,為教師本人備課及實施所用。好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感,研討的核心問題和關鍵點等都基於對學生的瞭解。好的構思和創意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都需要對學生有真切的瞭解。對學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學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過及時反饋調節教學的重點與程序,就能適時進行質疑 把問題引向...
如何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定稿,如何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1)定稿
語文課堂有味還是無味,備課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對於老師而言,備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要備出不失語文特色,且能增添新鮮感的語文課,更是難上中難。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緊扣語文及語文的原味,首先就應當下力氣搞好自己的備課。但是,並不是只要我們下足力氣備課了,我們的語文的特色就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