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俗稱「冬節」,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而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在古代,國人就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的說法,在《清嘉錄》中,還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足以見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而在中華大地上,更是流傳下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
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蘇州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
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
」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
」後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
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區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在很久以前,這些甜丸不僅是用來吃,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民送來五穀種子。如今人們也不在貼甜丸,不過冬至節吃湯圓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江南水鄉冬至節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上海冬至家家吃湯圓 舊時上海,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
用糯米粉做成麵糰,裡面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 杭州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
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中華大地上的各種冬至飲食風俗至今依然廣為流傳,足以見這一天對於百姓農耕勞作以及生活作息帶來的重要影響。
的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在此之後又有小寒、大寒和數九接踵而至,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因此從冬至之後冬季要多注意保暖,在飲食上也要多食溫熱食物,增強禦寒能力。
冬至日全國各地都有哪些習俗
2樓:九英里
1、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2、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3樓:
吃湯圓吃餃子,還有就是吃團圓飯
為什麼中國各地的冬至習俗差異非常巨大
4樓:蜂蜜土豆條
因為中國各地的文化習俗差異很大,各地的風俗也各有不同,飲食上也是非常多變的,所以冬至的習俗差異才會非常巨大,但是中國各地過冬至的意義都是相同的。
現在的冬至節,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蹟。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民間保留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有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有的是橫十畫、堅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 有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字,每字必須是幾劃。
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語,稱為九九消寒句。 最雅緻的是作九體對聯。
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各傢俱體採用什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
5樓:小螞蟻爬爬賽
主要是祖國幅員遼闊,古時候通訊交流不便,各地的風俗不能融會貫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從而民俗也是各有不同。
每年的冬至,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傳統節日了,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過冬至的習慣。北方因為天氣寒冷,一般有吃餃子的習俗,主要是為了紀念醫生張仲景給百姓**凍傷。南方因為盛產稻米,有吃湯圓的習俗,不管是吃湯圓還是水餃,都最美好的願望。
其他地方,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冬至習俗,各地冬至有什麼習俗
6樓:知冷暖的天氣網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7樓:1302樂樂
江蘇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餈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安徽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
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覆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8樓:浦上青楓一寂
1、南方地區習俗: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2、杭州人冬至習俗:吃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3、嘉興人冬至習俗:吃桂圓燒蛋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把買來的桂圓剝好,然後放在水裡煮,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再打入雞蛋,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另外,在嘉興平湖還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4、嘉興人冬至習俗:吃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話,說冬至『有得吃,吃一夜,沒得吃,凍一夜』,衢州過冬至的飲食同樣是十分講究的。」在衢州的老習俗裡,每到冬至,每家每戶的菜餚裡必須要有肉和豆腐,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於冬至夜裡的閒食使用。
5、廣東人冬至吃什麼——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6、潮汕人冬至吃什麼——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7、客家人冬至吃什麼——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
8、四川冬至吃什麼——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9、河南人冬至吃什麼——餃子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10、廈門人冬至吃什麼——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
11、湖南冬至吃什麼——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冬至各地的習俗是什么,冬至各地的習俗是什麼
民間有諺曰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全國各地的冬至節令食品,無論是北方的餃子 餛飩,還是南方的湯圓 赤豆粥,一多半都與數九寒天裡的食補有關。1.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 窮人舍 祛寒嬌耳湯 嬌耳 即現在的餃子 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
泉州冬至有什麼習俗福建各地冬至習俗都吃什麼
泉州古為閩越族地。秦漢時期,中原漢人入閩,泉州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接觸日益頻繁。晉永嘉後,中原戰亂不息,衣冠士族紛紛南渡,聚居於泉州為中心的晉江中下游地區。唐 五代至南宋末年,又有大批中原漢人入泉,無復北向。北方大批移民定居,給泉州民俗帶來豐厚的古中原文化積澱。因而泉州民風淳樸,文教昌盛,人民勤奮堅毅...
冬至的習俗有那些,冬至有什麼習俗?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醫聖 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相關歷史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在告老還鄉退休的時候,正趕上那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在白河邊上,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因為寒冷,把耳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