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荒誕不經
【空】梵文 śūnya(形容詞),śūnyatā(名詞),音譯舜若或舜若多。佛教各時期、各派別對空的解釋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普通概念。
部派佛教時期,這一概念成為當時爭論的重點之一。大乘佛教時期,尤其是般若經系統的大乘思想則進而以空為其理論基礎。
從所否定的物件來說,空可分「我空」、「法空」兩種。我空,即認為一切事情都是由各個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斷流轉生滅,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體——我,這是小乘佛教的觀點;法空,則認為一切事物都依賴於一定的因緣或條件才能存在,本身沒有任何質的規定性,但法空並非虛無,它是一種不可描述的實在,稱為「妙有」,這主要是大乘中觀派闡明的觀點。
從論證的方式來說,空可分「分析空」、「當體空」兩種。分析空即從統一之可分解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從事物的生滅變化上,說明事物的不實在和不自在,這主要是小乘所採用的方法;當體空則認為一切事物無須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觀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這主要是大乘所採用的方法。
從是否終極真理來說,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兩種。把空當作絕對的虛無,認識不到它實際是有的一種存在形式,即一種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惡取空」;反之,如能認識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還有不空的一面,認識到空不遣有,有不離空,空中攝有,有記憶體空,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
從上述幾種對空的基本解釋出發,佛教各派還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論》所說的十八空影響較大。(方廣錩)
空色:指視覺感知現象——無色與有色(晴空和彩虹,白色和彩色),即對事物認知的辯證統一觀念——空中攝有,有記憶體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和中國的陰陽辯證學說相通。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
2樓:柔情西瓜啊
一切萬有都是緣起,這就是佛教「空」之本義,「無」之真意。
空,是佛教對世界一切事物本質最簡要的描述,是釋迦世尊洞徹世界萬物緣起的結論。故《心經》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此。」
佛教所說的「空」,根本不是有人所認為的「沒有」的意思,也與社會上常聽到的「人生到頭一場空」的「空」字意思有別,「一場空」的「空」字,是得不到的意思。
佛教所說的「空」,是對世間事物變化過程的描述,準確地講,是萬事萬物最終要變化、要毀壞的意思,是對緣起法最本質的體證。佛教認為世上任何一種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都是由各種條件和合而成,或其它事物變化而來,最後又變化為另外的事物。
擴充套件資料
大乘思想
1、【空】梵文 śūnya(形容詞),śūnyatā(名詞),音譯舜若或舜若多。佛教各時期、各派別對空的解釋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普通概念。
部派佛教時期,這一概念成為當時爭論的重點之一。大乘佛教時期,尤其是般若經系統的大乘思想則進而以空為其理論基礎。
2、從所否定的物件來說,空可分「我空」、「法空」兩種。我空,即認為一切事情都是由各個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斷流轉生滅,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體——我,這是小乘佛教的觀點。
3、法空,則認為一切事物都依賴於一定的因緣或條件才能存在,本身沒有任何質的規定性,但法空並非虛無,它是一種不可描述的實在,稱為「妙有」,這主要是大乘中觀派闡明的觀點。
論證方式
1、從論證的方式來說,空可分「分析空」、「當體空」兩種。分析空即從統一之可分解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從事物的生滅變化上,說明事物的不實在和不自在,這主要是小乘所採用的方法;當體空則認為一切事物無須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觀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這主要是大乘所採用的方法。
2、從是否終極真理來說,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兩種。把空當作絕對的虛無,認識不到它實際是有的一種存在形式,即一種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惡取空」。
3、反之,如能認識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還有不空的一面,認識到空不遣有,有不離空,空中攝有,有記憶體空,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
4、從上述幾種對空的基本解釋出發,佛教各派還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論》所說的十八空影響較大。(方廣錩)
5、空色:指視覺感知現象——無色與有色(晴空和彩虹,白色和彩色),即對事物認知的辯證統一觀念——空中攝有,有記憶體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和中國的陰陽辯證學說相通。
3樓:末你要
1、空,在佛教的意思是"無",
2、修道到了連空也沒有處所之後,明白空也是假象,空也沒有了。如果仍然有空,就不能達到無的境界,再進一步做到無之又無,就無也不存在了,有空皆忘才可以徹底的無。
3、朱熹說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無」,詮釋了佛教的「空」。所以:「疑得佛家初來中國,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經,如說空處是也」。具體來說,「如遠、肇法師之徒,只是談莊老。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空,是指修行人離一切相的清淨自性。佛法是心法,修佛就是清淨心。如四大皆空,四大指法界組成最基本元素,地、火、水、風。
四大皆空,是讓修行人離一切世間諸法相,自性清淨。空的不是地、火、水、風的四大,空的是修行人的取著心。心不取著了,就清淨了。
這個清淨心就是如來本性。
5樓:心靈解放軍
佛教【空】,用來說明宇宙所有現象的有無,都是虛幻存在,有也不是真有,無也不是真無。
比如:現在有,過一陣子就消失了,現在沒有,過會兒就出現了。
再如:電視裡永珍世界,說它沒有吧,我們確實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物情形,說它有吧,可哪又不真實。
在覺悟聖人看來:現象無常,生滅不斷,沒有一法真實永恆;我們所處的三維立體世界,並不比電視裡二維平面世界更具真實性,只是比二維多了一維高度而已;我們眼見現實森羅永珍,最多也就是諸多微細碎片(諸緣)快速流動呈現出的象。
無、現象消失了,有、現象出現了,有與無都是虛妄象,佛教稱其為【空】。
空、只是告訴我們自然界有無現象存在的真實情形,還沒涉及到「有與無現象出現所依賴的本體」。【本體】一一那是佛陀證到的宇宙實相,是宇宙唯一的真實存在,佛陀稱它為【中道】,老子稱它為【道】,我們稱它為【真理】。空、是說明有無現象的實際狀況,還沒有解釋到真理。
6樓:息滅貪瞋痴
空不是什麼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就叫空,三歲的小孩也懂,還用菩薩來修嗎?佛法裡講的空跟有是一不是二,這就很難理解了。
難在凡夫有分別執著,所以不能圓融之,如果能圓融就是甚深的般若智慧。空又叫真空,空而不空謂之真空;有又叫妙有,有而不有謂之妙有。是故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7樓:匿名使用者
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8樓:匿名使用者
空不是什麼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就叫空,三歲的小孩也懂,
佛教中,空是什麼意思?
9樓:醉消魂
佛教中的空就是空虛幻覺一切都是自己幻像出來的、無形無相。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
擴充套件資料
空與『有』相對。音譯為舜若。意譯空無、空虛、空寂、空淨、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無自體、實體、我 等,此一思想即稱空。亦即謂事物之虛幻不實,或理體之空寂明淨。
自佛陀時代開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經系統之根本思想。
空可大別為人空與法空兩者。人空,意謂人類自己無其實體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則謂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緣而產生,故亦無實體存在。
天台大師智顗與嘉祥大師吉藏皆以小乘佛教所說之空,系觀察分析一切事物而入空,故稱析空觀。相對於此,大乘佛教則針對小乘佛教之析空觀而另立體空觀,即觀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之當體即是空之法。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萬有都是緣起,這就是佛教「空」之本義,「無」之真意。
空,是佛教對世界一切事物本質最簡要的描述,是釋迦世尊洞徹世界萬物緣起的結論。故《心經》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此。」
佛教所說的「空」,根本不是有人所認為的「沒有」的意思,也與社會上常聽到的「人生到頭一場空」的「空」字意思有別,「一場空」的「空」字,是得不到的意思。
佛教所說的「空」,是對世間事物變化過程的描述,準確地講,是萬事萬物最終要變化、要毀壞的意思,是對緣起法最本質的體證。佛教認為世上任何一種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都是由各種條件和合而成,或其它事物變化而來,最後又變化為另外的事物。
11樓:蓮花淨湖
比如一開始你一
個人在那裡(空),後來你背後站了一個人(人),然後他悄悄走了(空)。但你不知道,所以你還以為他在那裡,所以你就認為(人)。這就是空即是色。
反過來就是色即是空。簡單來說一切在於你的☞心☜是空或是色。佛講的修行,不是修煉法術。
佛說佛性是你的自性,每個人都具佛性。而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佛性被六識等等遮擋了。也就是☞心☜裡塞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修行就是要慢慢的把這些移出去,不讓他長久的在這裡。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上所說的空,有兩種。一種指空相,一種指空性。空相是說,萬事萬物但有其相而無實質,只是過眼煙雲,只是夢幻泡影。
空性是說,能產生、住持空相的根源,他雖然也無形無相,但卻真實存在,永不磨滅。這個永存而有無窮妙用的空性,才是真實有。空性其實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是第八識的異名之一。
佛法中空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們瞭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體現,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各時期、各派別對空的解釋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時期,這一概念成為當時爭論的重點之一。
大乘佛教時期,尤其是般若經系統的大乘思想則進而以空為其理論基礎。從所否定的物件來說,空可分「我空」、「法空」兩種。我空,即認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個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斷流轉生滅,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體——我,這是小乘佛教的觀點;法空,則認為一切事物都依賴於一定的因緣或條件才能存在,本身沒有任何質的規定性,但法空並非虛無,它是一種不可描述的實在,稱為「妙有」,這主要是大乘中觀派闡明的觀點。
從論證的方式來說,空可分「分析空」、「當體空」兩種。分析空即從統一之可分解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從事物的生滅變化上,說明事物的不實在和不自在,這主要是小乘所採用的方法;當體空則認為一切事物無須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觀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這主要是大乘所採用的方法。從是否終極真理來說,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兩種。
把空當作絕對的虛無,認識不到它實際是有的一種存在形式,即一種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惡趣空」;反之,如能認識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還有不空的一面,認識到空不遣有,有不離空,空中攝有,有記憶體空,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從上述幾種對空的基本解釋出發,佛教各派還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論》所說的十八空影響較大。
佛教所說的是真是假?也就是說佛教所說的一切,因果報應等等一切,是真是假
金剛經 裡佛說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狂語者。阿彌陀佛 1.業就是理 2.業決定一切 3.也已造不失 4.也未造不遇 這是業的四大鋼,當然是真的.佛法的修行,很科學,很簡單。你先讀誦佛經,然後,按照佛法所說,如實在世間實施,來驗證他。驗證的同時,又有新的發現,再在經中不斷吸收,不...
佛教裡所說的無覺是指什麼佛教裡的四禪八定是什麼意思?說得通俗易懂一點
這個問題其實要想回答好,真的蠻難的,因為牽涉到理論太多也太深奧了。我幫你查了一下佛教大詞典,在 三藏法數 一文中才有這個解釋 1 謂以空 無相 無作相應心將入二禪之時,覺知之心已亡,分別禪味之念猶在。一切定觀皆悉正直,故名無覺有觀三昧。2 謂以空 無相 無作相應心入於三禪乃至滅受想定時,覺知之心 分...
佛教對於人類的結局死亡如何解釋,佛教對人的死亡是如何解釋的?
佛觀眾生如波浪,本來無所生,今亦無所滅,滅盡而還生,生滅如夢幻,愚痴眾生者,唯自心妄想而見地獄,離心不有,是心妄動。死亡,不過是這個肉身消亡,靈魂是常在的。生是死的開始,死亦是生的開始,生死迴圈既是六道輪迴。無生無死,生和死其實沒有分別,生在人間,死後到陰間,你還是自己,變得只是形式,人間你有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