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櫻桃巧克力
1.不是佛說的,是後人總結性的話。
2.沒有必要咬
文嚼字。
3.佛講的是因果。說因緣也可以,兩個都是對的。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滅,稱為因緣生、緣生、緣成、緣起。因此,由因緣生滅之一切法,稱為因緣生滅法;而由因與緣和合所產生之結果,稱為因緣和合。一切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假生,無有自性,此即『因緣即空』之理。
若以煩惱為因,以業為緣,能招感迷界之果;以智為因,以定為緣,則能招感悟界之果。
因即緣之義。指四緣中之因緣。因系引生一切諸法之直接內在原因,與諸法有親密之關係,故稱親因緣。凡具有因緣之狀態者,稱為因緣性。
4.懷有一顆平常心。佛沒有說的,通過佛說的總結出來也是一樣的,用不著生搬硬套死死板板的一定要照抄。
否則佛教哪有發展?兩千多年前的東西現在人看怎麼能看懂?但是前提是自己開悟。
2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還是一定要老老實實,佛沒有說的,千萬別自作聰明,搞發明創造。"...
ans:說的真好...當我們修煉到某種程度後~常會自以為"很行了"~就會擅自去解釋佛法..其實離佛的境界還有一大截...
做個試驗:你把剛悟出(&覺得很棒的)的道理 記錄下來~~再努力修煉一段時間後(提升了)~再回去看那筆記~你會覺得"乏善可陳"~甚至是錯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佛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什麼要應無所住?因為萬法皆空,身心俱不可得。
若以為有所得,則錯了、迷了。因為因果不空,所以教我們而生其心。
4樓:匿名使用者
您的感覺不錯!這不是佛說,是魔所說。當今「佛教」中魔句甚多,您如果格守「個人覺得學佛還是一定要老老實實,佛沒有說的,千萬別自作聰明,搞發明創造」這個原則,多少能讓魔民不得其便,遠離魔眷屬,成為真正的釋迦**。
5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因為有太多自作聰明的佛學者,所以才有末法時代的來到。
6樓:
因果是漢字, 因果這個詞佛教的味很濃, 但因果律, 卻是佛,道,**,伊斯蘭的核心原理, 乃至儒墨的前提, 如果沒有此律, 別說這些教了, 就連公平恩情等等都沒有科學依據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佛說的嗎?出自哪部佛經?
7樓:鵑鯒就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在中國流行最廣泛的佛經.據說這是觀音菩薩和舍利佛的一段對話.
在佛學界,對心經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心經是佛經的總括,讀懂了心經,讀佛經就入門了. 佛法中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們瞭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體現,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結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戀空的人棄絕一切以求一個空字,最後還是有一個「空」的意念無法除去。殊不知萬事萬物本空,棄與不棄都是空的,有棄絕的念頭便已不空,愛空的念頭已是「有」了。
說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著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著於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還有句話曰「耽靜反為靜縛」,不知大家聽過沒。
也是同樣的道理。靜並不是教人躲到安靜的地方,不聽不想,那樣等於用一個靜字將自己束縛住,動彈不得,又有什麼好呢?真正的靜是心靜而非形靜,是在最忙碌的時候,仍能保持一種靜的心境,不被外物牽動得心煩氣躁。
我很欣賞這句話,同時也在參悟此種心境。覺得在塵囂之中保持著心的靜境,豈不比那些寂靜中虛度時日,或是身在寂靜心不寂靜的人更有意韻嗎? 『色'是指有形質的一切萬物。
此萬物為因緣所生,並非本來實有,因此其當體是空。此謂之『色即是空'。 【五蘊】
指色、受、想、行、識。 【空即是色】
指人間之物質、身體本系空無實體,而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故稱空即是色;四大若離散,則復歸空無,故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並非析色見空,而系體達色之當體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斷滅,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為有,故必不異於有,以空即是有,而說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異於色法,空的當體即是色。 可以理解為:以物質為表象的世界其實質是空無所有的,而所謂空無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對人的認識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現形式是依附於心(例:人)的認識的--空即是色。
「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是什麼意思?出自**?
8樓:南瓜蘋果
「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出處:《佛經》。字面的意思大致如下:萬法皆空,就是一切法都是空。
內涵: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並沒有單獨、固定、恆常的存在。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
這裡講的一切事物,就是萬法。包括了看得見的實物,也包括了看不見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
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是遵循這個規律(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正因為遵循了這個規律,所以萬法緣起緣滅。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因為因,所以果。
擴充套件資料
佛經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有許多佛經表達的是佛之「心印」,故達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對照《楞伽》,則認為香嚴擊竹後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後「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會,只有當你能「轉」能「化」後才能深會其意。
又如靈雲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藥山的:「雲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樣的道理。
9樓:期待你的老巢
我也在想這句話是出自哪部佛經呢還是出自哪位大德呢?我的理解是若離一切相則也離了因果,可是有情眾生是無法離一切相的,所以說因果不空,但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離一切相的概念比如零,零是存在於萬相呢還是不存在呢?零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零是絕對存在還是相對存在?什麼又是絕對和相對?
10樓:佛經_僧伽吒經
簡單說。
老婆。孩子。金錢。權利。等等。。你死翹翹了都帶不走。
能帶走的只有「善報」或者「惡報」。。。
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積累「善報」上。。其他都是扯淡這句話出處不太清楚。反正意思還是可以。
11樓:青檀獅子
究竟的來說,萬法都空時,因果也是空的。這句話我不知出自何處~如果這麼說,那我也只能說,這是強調因果可畏,要慎重對待~
12樓:匿名使用者
先告訴我何為「萬法皆空」,我就告訴你「唯因果不空」是什麼意思?
13樓:藍大紅花
所有事物緣起性空,當體出生,當下即滅,了不可得,只有善得善果,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存在
14樓:神羊觸邪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前一個空是離二邊的自性空畢竟空。後一個不空是遮除斷見之空,不空的意思即不說無。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啥意思?
15樓:東營同濟醫院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兩個「空」不是一個意思。
一切人事物,一切萬法雖然都是「空性」的,但是身口意造作的業力因果並不是因此就「沒有」了,而是「示現宛然」,這就是所謂的「性空緣起」。但是在業果緣起的同時,萬法的本質還是空性的,這個實相不會改變。
如果有人錯解佛說的「空」,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那就會產生種種的邪見邪思邪行,比如撥無因果、以為「人死如燈滅」、造惡無下限等等,那基本上就必墮地獄,基本上就死定了!
所以古德強調「因果不空」,是為了提醒和預防,是一種大智慧、大慈悲心。望瞭解,南無阿彌陀佛。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經典原文】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楞嚴經》
【**解釋】辦道的先決條件——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功。三塗少他不了。
佛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選自《虛雲老和尚法匯·開示》)
【經典介紹】《楞嚴經》,顯密圓通,頓漸俱備,印度國王祕為至寶,禁止外傳,我國古德謂之教網巨集綱,禪門要關。守培法師謂此經非但是教網禪關,亦是破無始黑暗之明燈,照本來面目之寶鏡。
16樓:仲夏夜之星
①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字面的意思大致如下:萬法皆空,就是一切法都是空。但唯有因果不空。這句話是方便說。其中有內在的含義。
②萬法皆空,這句話是經典,也是大家公認的。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並沒有單獨、固定、恆常的存在。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
這裡講的一切事物,就是萬法。包括了看得見的實物,也包括了看不見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
都是遵循這個規律(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正因為遵循了這個規律,所以萬法緣起緣滅。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
因為因,所以果。
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
③我們的法師方便說這句話,是為了慈悲發心,想告訴三界有情眾生。萬法緣起緣滅。萬法因緣生。這樣的道理。第
一、是為了讓眾生看破萬法存在的本質是空。因為是有條件的。條件一旦變,則萬法變。也可以說是諸行無常。第
二、佛開示的四諦。苦集滅道。這是苦,我已離。
這是集,我已斷。這是滅,我已證。這是道,我已修。
也是因果。知道這是苦,就必須知道苦的因。苦的因就是集。
那怎麼消滅集呢,就是滅。那麼修行滅的道路是什麼呢。就是道。
這些話邏輯貫通也是因果。
俗因果的道理在我們所知道的這個娑婆世界、其他世界都是必定存在的。要知道我們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也是因地發願,修行菩薩道,果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位。所以也就可以來推算:
在我們所能知道世界中,萬法皆空,因為萬法都是因緣生。因果不空,也是因為萬法因緣生。
17樓:莊生曉夢
意思是一切的作為都是無用的,但是因果報應確實一直存在
18樓:起最銱的使用者名稱
淨空法師開示:
「萬法皆空」是真的,沒有一法是實在的。《般若經》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萬法皆空」。《金剛般若》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什麼意思?能得的不可得,空;所得的是外面的東西,譬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是緣生之法,沒有自性,沒有自體,「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所以,緣聚這個相就現前,緣散這個相就滅。你不要等到緣散才曉得這是空,正在聚合的時候,你就要看出這是假相,不是真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是把這些現相當真就錯了。
相是妄相、幻相,佛家稱妙相,「妙相」是空的、假的,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這是說明能得不可得,所得也不可得,所以萬法皆空。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這個身相可不可得?不可得。身體也是緣聚的,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集合的,就現這個身相。
緣聚,就有相;緣散,相沒有了。緣聚的時候,它也有一段存在的時間,這個存在是「如露亦如電」。比如一般人大概能活
六、七十歲,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就是如露。還有短命的,幾歲就過世了,那就像閃電一樣。這是說現相存在有短暫不同,是有限的。
這個短暫何以不同?業力。說實在話,絕大多數的人壽命都是有一定的。
《了凡四訓》中,孔先生算袁了凡的壽命五十三歲,很準確。如果你沒有大善、大惡,你無法逃過這個數。我們自己的壽命多長,自己不知道,但是自己總要警覺到佛在經上講的大原則,「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我們人的生命更是脆弱,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只有真正聰明人才有高度的警覺,抓住現前寶貴的時間,好好修行。為什麼要好好修行?
因為「因果不空」。
我們要修善因,不要造惡因,造惡因的果報是往下墜落,一世不如一世,無人能救,佛菩薩雖然慈悲也無法救。能救自己的,除了自己之外,沒有別人。佛菩薩對我們的慈悲,是把救的理論、方法教給我們,這是佛菩薩能做到的。
我們要接受、理解,如法修行,才真正能救自己。如果我們不信,解得不夠透徹,又不肯認真去做,我們還是要墮落。
因實在說是剎那之間就變成果,因變成果,因空了;果又是下一個果的因,所以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由此可知,因果也是空的。因果怎麼會不空?
「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相續不空」,永遠是相續的;「迴圈不空」,一個人造業是因,受報是果,受報的時候,他又造業,永遠在迴圈。所以「因果不空」是講它的三個特性,轉變、相續、迴圈不空。
佛菩薩看到這個事實真相,勸勉我們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才真正是離苦得樂。果然離苦得樂,還要發大慈悲心,再回到六道輪迴去教化一切眾生。再回到六道輪迴,他受不受苦?
不受,因為他苦樂的結解開了。迷的時候有苦,有苦樂憂喜舍的受,悟的時候沒有。
《金剛經》舉例子說,忍辱仙人在修忍辱波羅蜜時,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割截身體用現代話說是「凌遲處死」,就是用刀子在身上一片一片的割,這個多苦!多殘忍!
忍辱仙人苦不苦?一點也不苦,因為他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執著這個身是我,隨他怎麼割,一點痛苦都沒有。
我們割一點點就覺得痛得不得了,是因為我們把這個身體看作自己的,嚴重的執著,執著得愈重,痛苦就愈多。覺悟的人知道這是假相,所以沒有苦樂憂喜舍的受。但是歌利王造作的重業,他沒有開悟,他要受果報,所以仙人發願將來成佛先度他。
佛不度無緣之人,這與佛也算結下很深的緣。佛菩薩慈悲,決定沒有嗔恚心,也是做一個好榜樣給我們看,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什麼意思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您好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出自淨空法師名言 濟群法師大慶淨覺寺講經答問 有人說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這是淨空法師名言,您怎麼看待。答 空和不空不是對立的。佛教講萬法皆空,本身就包含著因果的。不要說因果,一切緣起的現象,都是假有的。佛教的空和有是不妨礙的。比如說這個桌子是緣起的有,這個緣起有的當下,它...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何為因果,佛家說世間萬事皆有因果一絲執念何為報何於應什麼意思
佛法從bai根本上揭示了人的身du體 命運 環境等各自不相同zhi的原因dao和由來,指明瞭一切眾專生都在六道輪屬 回的生命之流中生滅流轉。之所以萬有不齊,苦樂貧富懸殊,因其間都遵循著一條因果規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今生的環境和遭遇,所受的果,是前世所造的因。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今生的所作...
萬事皆是因果迴圈嗎,因果迴圈,自有定數,萬事皆有輪迴 這是什麼意思?
是這樣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因果迴圈。通俗來說 因果是宇宙中基本的法則和規律,有因必有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俗話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簡單說,因果很簡單 瓜子 豆子就是因,瓜和豆就是果。但是因果錯綜複雜,因同時也是果,果同時也是因。比如瓜子雖然是因,可以長成瓜,但是瓜子本身也是果,是瓜這個因所...